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在土工三轴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邵龙潭 郭晓霞 +1 位作者 刘港 刘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69-684,共16页
将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应用于常规土工三轴试验,解决了常规土工三轴试验传统变形测量中的一系列难题。自主研发了三轴图像测量系统,发展历程可概括为3个阶段:(1)基于边缘识别的三轴试样变形图像测量,通过跟踪边缘位置的变化确定土样的径向... 将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应用于常规土工三轴试验,解决了常规土工三轴试验传统变形测量中的一系列难题。自主研发了三轴图像测量系统,发展历程可概括为3个阶段:(1)基于边缘识别的三轴试样变形图像测量,通过跟踪边缘位置的变化确定土样的径向变形,识别橡皮膜上的白色标志线确定土样的轴向变形;(2)基于角点识别的三轴试样变形图像测量,用方形标志块将橡皮膜表面离散成若干单元,测量跟踪单元每一角点(节点)的位置,可得任意时刻的土样表面节点的位移,应用有限元技术,可以得到土样表面的位移(变形)场和应变场;(3)三轴土样变形全表面数字图像测量,以基于角点识别的前表面三轴试样变形测量为基础,增设一组平面镜,用一台摄像机实现了圆柱体土样360度全表面的变形测量,得到每一时刻的表面变形场和应变场。三轴土样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具有传统测量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对于推动土力学,特别是土的本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测量技术 边缘识别 亚像素角点识别 全表面应变场 土工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测量技术在岩土工程CT图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尹小涛 党发宁 +2 位作者 杨红喜 秦广平 丁卫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429-432,共4页
首先对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引入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平移、反射、腐蚀、膨胀等运算方法,基于定义的兴趣域边界提取算法和形状因子实现了其几何测量和空间描述,定量分析了 CT 图像兴... 首先对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引入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平移、反射、腐蚀、膨胀等运算方法,基于定义的兴趣域边界提取算法和形状因子实现了其几何测量和空间描述,定量分析了 CT 图像兴趣域的空间物理特性。该方法异于以往数学建模的思路,而是借用数学形态学中空间几何描述的思想,以实现对岩土体中的天然缺陷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合理刻画。该项工作对于推动岩土工程 CT 图像定量化描述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 图像测量技术 图像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测量技术的砂土剪切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杜修力 侯世伟 +1 位作者 路德春 程星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1-1285,1292,共6页
在进行土工试验时,土样端部摩擦效应和初始缺陷都可以引起试样的不均匀变形,进而形成宏观的剪切带。基于数字图像测量技术改进了GDS多功能三轴仪,进行砂土的固结排水三轴试验,获得了试样在不同时刻的应变等值线云图和局部应力-应变全曲... 在进行土工试验时,土样端部摩擦效应和初始缺陷都可以引起试样的不均匀变形,进而形成宏观的剪切带。基于数字图像测量技术改进了GDS多功能三轴仪,进行砂土的固结排水三轴试验,获得了试样在不同时刻的应变等值线云图和局部应力-应变全曲线,研究了试样端部的摩擦效应。结果表明,端部摩擦显著地影响试样的力学特性,对径向应变的影响可达10%。通过在砂土试样中放置粉质黏土块的方法获得了宏观不均匀土样,并测试其剪切带的形成过程。测试结果表明,试样在两种材料的界面处形成不连续刚度,引起变形的不均匀发展,进而形成宏观的剪切带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测量技术 三轴试验 剪切带 端部摩擦 初始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渠瞬时床面切应力粒子图像测量技术
4
作者 陈启刚 王忠祥 +3 位作者 段炎冲 钟强 黄磊 李丹勋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床面切应力瞬时值的实验测量极为重要但富有挑战。为了利用粒子图像技术准确测量瞬时床面切应力,采用模拟不同图像和流动参数的合成粒子图片对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粒子图像示踪技术(PTV)和直线相关PIV技术(LCPIV)的测量精度进行分析... 床面切应力瞬时值的实验测量极为重要但富有挑战。为了利用粒子图像技术准确测量瞬时床面切应力,采用模拟不同图像和流动参数的合成粒子图片对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粒子图像示踪技术(PTV)和直线相关PIV技术(LCPIV)的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发现各技术在床面附近的测量精度均因床面影响而变差,其中,PIV技术受影响的范围距床面不小于判读窗口高度,PTV及LCPIV技术受影响的范围等于粒子图像半径;在床面影响范围外,PTV技术可实现无偏差测量,并在粒子图像密度较小且粒径适中时拥有高于PIV和LCPIV的精度。比较而言,PTV技术更适于测量瞬时床面切应力。将PTV技术用于雷诺数分别为8 007和11 462的明渠均匀紊流瞬时床面切应力试验测量,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无偏差、高精度测量的能力;发现了明渠紊流瞬时床面切应力不符合高斯分布,离散系数约为0.4,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随雷诺数增大而逐渐变大。研究结论为明渠紊流瞬时床面切应力的实验测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床面切应力 粒子图像测量技术 统计特性 明渠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测量技术的黄土剪切变形研究
5
作者 王沛 张慧莉 田堪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0-122,共3页
在三轴试验过程中,采用数字图像测量技术测量试样变形具有非接触和高精度的特点。通过分析三轴试验过程中采集到的试样剪切变形照片、径向及轴向应变场,可以发现:黄土试样在低围压时径向变形较大,且容易出现径向变形局部化;受试样帽的约... 在三轴试验过程中,采用数字图像测量技术测量试样变形具有非接触和高精度的特点。通过分析三轴试验过程中采集到的试样剪切变形照片、径向及轴向应变场,可以发现:黄土试样在低围压时径向变形较大,且容易出现径向变形局部化;受试样帽的约束,试样的变形是不均匀的,试样中部的变形最大;密度越大,试样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强;原状黄土在结构没有破坏之前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且变形较小,其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最终变形量趋近于重塑黄土的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三轴试验 变形特性 数字图像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测量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6
作者 叶宗茂 《现代零部件》 2007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图像测量技术是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测量领域的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它将被测对象的图像作为信息的载体,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扈.来达到测量目的。图像测量方浩具有非接触、高速度、动态范围大、信息丰富等优点.受到国内外测量领域的重视... 图像测量技术是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测量领域的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它将被测对象的图像作为信息的载体,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扈.来达到测量目的。图像测量方浩具有非接触、高速度、动态范围大、信息丰富等优点.受到国内外测量领域的重视。目前它已广泛应用干汽车外观检测、车身冲压件。发动机、变速器切削加工零件几何尺寸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测量技术 技术应用 汽车工业 测量方法 图像处理 动态范围 外观检测 尺寸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在岩土工程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熊容 董建辉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31期57-58,共2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测量技术,数字图像测量技术本身有着性能、效率非常高的特点,融合了力光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各种先进的技术。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加大对岩土微观信息和宏观信息的重视,加强数字图像测量技术的应用,同... 作为一种新兴的测量技术,数字图像测量技术本身有着性能、效率非常高的特点,融合了力光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各种先进的技术。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加大对岩土微观信息和宏观信息的重视,加强数字图像测量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要对变形问题和力学性质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就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在岩石工程测试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岩石工程施工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数字图像测量技术 地质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测量三轴试验的土的本构模型构建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邵龙潭 吴雪晴 +2 位作者 田筱剑 郭晓霞 陈之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1-19,共9页
本构模型是描述材料力学性状的数学物理方程,是进行土工结构变形计算和稳定分析的必要条件。基于图像测量的三轴试验发现,土样在局部出现破坏后,各处的应力应变关系变得不一致,破坏区域和未破坏区域的变形形态和应力应变关系截然不同,... 本构模型是描述材料力学性状的数学物理方程,是进行土工结构变形计算和稳定分析的必要条件。基于图像测量的三轴试验发现,土样在局部出现破坏后,各处的应力应变关系变得不一致,破坏区域和未破坏区域的变形形态和应力应变关系截然不同,土样整体的应力应变曲线是土样各处变形的综合结果。由此可以考虑:土一点只有未破坏和破坏两种状态,未破坏时服从应力应变关系,破坏时沿着破坏方向滑动、服从摩擦规律。因此,构建本构模型的思路可以由描述土样整体从初始加载到形成剪切带的应力应变全过程,变成只描述未破坏状态土的应力应变性质,建立破坏前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选用合适的破坏准则判断一点是否破坏,破坏后应用滑动摩擦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数字图像测量技术 土样局部変形测量 循环加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V技术在柴油机缸盖水套流场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振扬 马宏伟 +1 位作者 薛赪 黄云龙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0-465,共6页
研究柴油机缸盖水套内流场的结构,进一步认识冷却液的流动机理,急需流场试验数据的验证.针对缸盖内部几何尺寸狭小、空间结构复杂以及光路安排困难等问题,发展了一种用于测量柴油机缸盖水套内流场的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技术(PIV).在不影... 研究柴油机缸盖水套内流场的结构,进一步认识冷却液的流动机理,急需流场试验数据的验证.针对缸盖内部几何尺寸狭小、空间结构复杂以及光路安排困难等问题,发展了一种用于测量柴油机缸盖水套内流场的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技术(PIV).在不影响试验件内部流场的基础上,对缸盖试验件进行了改造,使其符合PIV系统光路要求;选取了合适的示踪粒子,并研制了粒子投放装置;对测量视场进行了标定;最终,获得了狭窄区域流场不同截面上的速度场、涡量场和湍流度等流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缸盖水套 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技术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流中水平浮射流三维运动轨迹测量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洋 朱小连 +2 位作者 李开杰 王乃茹 韩柯尧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2,共5页
横流条件下水平浮射流的运动轨迹线为三维、扭曲的曲线,通过设计一种可确定射流轨迹空间坐标的三维图像测量技术,实现了横流条件下水平浮射流的三维运动轨迹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受横流的作用,三维轨迹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轨迹线显示了与... 横流条件下水平浮射流的运动轨迹线为三维、扭曲的曲线,通过设计一种可确定射流轨迹空间坐标的三维图像测量技术,实现了横流条件下水平浮射流的三维运动轨迹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受横流的作用,三维轨迹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轨迹线显示了与横流中水平动量射流轨迹线相近的特性,受浮力的作用,在铅垂面上的投影轨迹线在垂向随着距孔口距离的增大逐渐呈线性抬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流 水平浮射流 射流轨道线 三维图像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皮革有效面积的在线测量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宁铎 吴林林 索龙博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56-160,共5页
为解决生产线上皮革有效面积的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皮革表面的纹理特征,运用灰度共生矩阵法进行特征提取,采用最大类间距离法将瑕疵区域与优质区域进行有效区分;利用阈值法消除皮革图像中的纹理,... 为解决生产线上皮革有效面积的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皮革表面的纹理特征,运用灰度共生矩阵法进行特征提取,采用最大类间距离法将瑕疵区域与优质区域进行有效区分;利用阈值法消除皮革图像中的纹理,得到二值化图像;并根据基于边界跟踪的区域面积计算方法得出皮革的有效面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皮革有效面积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面积 瑕疵检测 图像测量技术 共生矩阵 实时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三轴剪切蠕变试验研究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超 汪稔 孟庆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5-111,共7页
将数字图像测量技术运用于三轴剪切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粒间水膜厚度对土的蠕变有很大的影响,不排水时,试样土颗粒间水膜保持不变,土的黏滞系数基本为一定值,土的流变变形较大;排水时,随着水的排出土体发生固结硬化,土颗粒间水膜变... 将数字图像测量技术运用于三轴剪切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粒间水膜厚度对土的蠕变有很大的影响,不排水时,试样土颗粒间水膜保持不变,土的黏滞系数基本为一定值,土的流变变形较大;排水时,随着水的排出土体发生固结硬化,土颗粒间水膜变薄,土的密度增大,黏滞性增强,流变变形较小。在排水条件下,加载瞬间孔隙水压力会持续上升产生Manadei-Cryer效应,整个过程历时约10 min。随着偏应力水平的增加,试样发生鼓胀变形,进而形成剪切面发生剪切破坏;受排水路径的影响,剪切面通常位于试样偏下部位。对比数字图像测量方法和试样排水体积换算法在获得剪切应变时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试样变形的不均匀会导致排水体积换算法在计算剪切应变时产生较大误差;Singh-Mitchell模型很好地描述土的剪切流变特性,确定参数时两种方法得到的参数相差不大,偏应力水平较低时可采用排水量换算法进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测量技术 排水量换算方法 蠕变 试样变形 Singh-Mitchel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PIV系统与实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由长福 祁海鹰 徐旭常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4-88,共5页
显微PIV系统可用于流体微观层次以及微流体流动的测量,可获得流体速度的场信息以及其中颗粒的场信息。本文主要介绍显微PIV系统所涉及的显微图像获取技术以及图像处理算法。该系统由硬件与相应软件系统组成。其中,硬件主要包括放大倍数... 显微PIV系统可用于流体微观层次以及微流体流动的测量,可获得流体速度的场信息以及其中颗粒的场信息。本文主要介绍显微PIV系统所涉及的显微图像获取技术以及图像处理算法。该系统由硬件与相应软件系统组成。其中,硬件主要包括放大倍数为1000倍的光学显微镜以及最大拍摄速度为10000帧/秒的高速摄像系统;IMPACT软件为自行开发的基于C++系统的面向对象程序,其中内嵌多种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通过对尺寸为1μm颗粒运动的测量,对不同数据处理算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显微PIV系统可有效获得微观流体流动的图像并可准确进行数据的处理,该系统完全可用于微观流体流动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量技术 PIV 流体测量 图像处理 显微摄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器底座自动检测设备的研制
14
作者 晏彧 曲兴华 +1 位作者 刘承宇 叶声华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139-142,共4页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研制了一台基于工业CCD摄像机的喷油器底座自动检测设备。利用三菱FX1N-24MT可编程控制器实现了工件的全自动化检测控制。设计了可调式均匀散射光源、基于方向链码的圆边缘提取算法,针对被测工件图像边缘在高度上不...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研制了一台基于工业CCD摄像机的喷油器底座自动检测设备。利用三菱FX1N-24MT可编程控制器实现了工件的全自动化检测控制。设计了可调式均匀散射光源、基于方向链码的圆边缘提取算法,针对被测工件图像边缘在高度上不共面时普通调焦函数无法进行调焦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边缘跟踪的调焦评价方法,提高了测量精度。试验证明,该检测设备使用方便,精度高,速度快,可满足生产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喷油嘴 图像测量技术 自动检测 边缘提取 调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式喷嘴加湿旋流扩散燃烧流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葛冰 臧述升 郭培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1-665,共5页
利用激光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技术对环型多孔式喷嘴的加湿与不加湿旋流扩散燃烧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湿度对旋流扩散燃烧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燃烧流场湿度增大,火焰明显变暗,火焰宽度和高度增大,回流区漩涡与燃烧器出口和喷嘴... 利用激光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技术对环型多孔式喷嘴的加湿与不加湿旋流扩散燃烧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湿度对旋流扩散燃烧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燃烧流场湿度增大,火焰明显变暗,火焰宽度和高度增大,回流区漩涡与燃烧器出口和喷嘴轴线间的距离减小,轴线上最大回流速度降低,轴线最大回流速度点与喷嘴的距离增加,逆流区宽度和喷嘴旋转射流扩展角减小,流场轴向出口的不均匀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 湿空气燃烧 激光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推式钢轨磨耗状态检测仪的研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玉德 余佳磊 刘一鸣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139,144,共5页
基于机器视觉图像识别测量技术,研制了一种手推式磨耗状态检测仪,实现了对钢轨廓型、钢轨顶面不平顺及轨底坡的连续同时测量,并对仪器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校验。结果证明,所制仪器的示值误差为-0.016^+0.003 mm,测量重复性精度达到了0.018 ... 基于机器视觉图像识别测量技术,研制了一种手推式磨耗状态检测仪,实现了对钢轨廓型、钢轨顶面不平顺及轨底坡的连续同时测量,并对仪器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校验。结果证明,所制仪器的示值误差为-0.016^+0.003 mm,测量重复性精度达到了0.018 mm,可满足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工务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轨道磨耗状态检测 机器视觉图像识别测量技术 钢轨廓形 钢轨顶面不平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Hydrodynamics of L-type Podded Propulsor in Straight-ahead Motion and Off-Design Conditions 被引量:4
17
作者 Dagang Zhao Chunyu Guo +2 位作者 Yumin Su Pengfei Dou Tao Ji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7年第1期48-59,共12页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n L-type podded propulsor in straight-ahead motion and off-design conditions using an open-water measuring instrument developed by the aut...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n L-type podded propulsor in straight-ahead motion and off-design conditions using an open-water measuring instrument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for podded propulsors, a ship model towing tank, and under water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measurement systems. Under the three types of conditions, the main parameters of an L-type podded propulsor were measured, including the propeller thrust and torque, as well as the thrust, side force, and moment of the whole pod unit.In addition, the flow field on the section between the propeller and the strut was analyze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ynamic azimuthing rate and direction and the turning direction affect the forces on the propeller and the whole pod unit. Forces are a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azimuthing directions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propeller rota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L-type podded propul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ype podded propulsor off-design condition flow fiel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ROPELLER HYDRODYNAMIC experimental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