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凝胶在前列腺癌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赵鑫 范学武 +1 位作者 田龙 胡逸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评价水凝胶在前列腺癌(PCa)图像引导放疗(IG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PCa患者80例。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配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3,注入水凝胶)与对照组(n=47,未注入水凝胶)。... 目的评价水凝胶在前列腺癌(PCa)图像引导放疗(IG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PCa患者80例。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配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3,注入水凝胶)与对照组(n=47,未注入水凝胶)。比较两组急性和晚期放射性直肠炎(RP)发生率。根据试验组患者是否发生RP分为发生RP组(n=5)与未发生RP组(n=28),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a患者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12.1%(4/33)的患者发生急性Ⅰ级RP,3.0%(1/33)的患者发生晚期Ⅰ级RP。对照组31.9%(15/47)的患者发生急性Ⅰ级RP,12.8%(6/47)的患者发生急性Ⅱ级RP;19.1%(9/47)的患者发生晚期Ⅰ级RP,4.3%(2/47)的患者发生晚期Ⅱ级RP,2.1%(1/47)的患者发生晚期Ⅲ级RP。试验组急性和晚期R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水凝胶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直肠毒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直肠体积、V_(70)、V_(78)均为导致PCa患者发生R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水凝胶各项特征与PCa患者RP的发生无关。结论水凝胶可有效降低PCa患者IGRT中直肠毒性且对整体治疗影响较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图像引导放疗 水凝胶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许德权 卓龙泉 +1 位作者 张永昶 赵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在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调强放疗(IMRT)中的应用,分析其对靶区勾画的指导意义。方法:67例临床分期为Ⅱ~Ⅲ期(T3-4N0M0或T1-4N1-2M0)的直肠癌患者行术前IMRT,放疗期间每周行1次IGRT,获得术前和术后的2组...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在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调强放疗(IMRT)中的应用,分析其对靶区勾画的指导意义。方法:67例临床分期为Ⅱ~Ⅲ期(T3-4N0M0或T1-4N1-2M0)的直肠癌患者行术前IMRT,放疗期间每周行1次IGRT,获得术前和术后的2组影像在三维空间的对比位置误差,计算系统误差(Σ)和随机误差(σ),按照Van Herk公式计算计划靶区扩边值(MPTV)。结果:389个CBCT扫描图像在x、y、z 3个轴位方向上的误差范围分别为(0.86^-1.13)、(1.94^-2.11)及(1.87^-1.81)cm。校正后y轴和z轴上的平移误差小于校正前(t=3.541,P=0.001;t=3.275,P=0.000);校正后x轴和y轴上的旋转误差小于校正前(t=1.260,P=0.000;t=2.797,P=0.000。校正前,x、y、z 3个轴位方向上的MPTV分别为2.00、3.25和2.88cm,校正后为0.73、1.74和1.50cm,分别减少了1.27、1.51及1.38cm。结论:IGRT可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前IMRT的系统误差和摆位误差,是精确放疗的有效质量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调强放疗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肿瘤图像引导放疗计划靶区外放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久宏 张军宁 +1 位作者 王建平 郭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807-2808,共2页
目的:利用锥型束CT(CBCT)研究盆腔肿瘤的摆位误差,并探讨计划靶区边界(MPTV)。方法:对13例盆腔肿瘤患者,每次照射前行锥形束CT扫描(CBCT),将获取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左右(x)、头脚(y)、腹背(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在线... 目的:利用锥型束CT(CBCT)研究盆腔肿瘤的摆位误差,并探讨计划靶区边界(MPTV)。方法:对13例盆腔肿瘤患者,每次照射前行锥形束CT扫描(CBCT),将获取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左右(x)、头脚(y)、腹背(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在线校正误差后治疗。治疗后再次行CBCT扫描,分析治疗前后的误差数据并计算MPTV。结果:校正前摆位误差在x、y、z轴分别为(0.4±1.3)、(-0.2±3.4)、(-1.7±1.7)mm,MPTV分别为5.4、12.1、7.0 mm;校正后误差分别为(0.1±0.7)、(-0.1±1.4)、(-0.3±1.0)mm,MPTV分别为2.2、3.1、2.7 mm。结论:盆腔肿瘤放疗时建议x、y、z轴MPTV分别为8、15、10 mm,使用CBCT引导可使MPTV缩小至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锥型束CT 图像引导放疗计划靶区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疗中的锥束CT灌注成像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钱鹰 阳文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2-1244,1248,共4页
为了实现图像引导放疗与功能成像结合的功能图像引导放疗,研究运用图像引导放疗中的锥束CT影像设备进行CT灌注成像的可能性。为了解决锥束CT不能快速成像,进而不能获取准确的体素时间密度曲线(IDC)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数据的体素... 为了实现图像引导放疗与功能成像结合的功能图像引导放疗,研究运用图像引导放疗中的锥束CT影像设备进行CT灌注成像的可能性。为了解决锥束CT不能快速成像,进而不能获取准确的体素时间密度曲线(IDC)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数据的体素密度建模方法。首先,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出锥束CT投影数据;然后,对各体素密度值进行数学建模;最后,利用计算机最优化值求解技术,编程实现模型具体参数的计算。实验证明,该模型得到的TDC和DCE-CT实测获得的TDC有很高的吻合度。该模型实现图像引导放疗中的锥束CT灌注成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CT 图像引导放疗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常规放疗与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近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对比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艳 张洁 +2 位作者 佐合拉古丽.木塔力甫 涂剑楠 金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比较常规放疗与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并发症及疗效。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选取80例被诊断为Ⅲa~Ⅳb期的宫颈癌患者,分为常规放疗组(40例)和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组(IGRT 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 目的:比较常规放疗与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并发症及疗效。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选取80例被诊断为Ⅲa~Ⅳb期的宫颈癌患者,分为常规放疗组(40例)和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组(IGRT 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常规放疗组与IGRT组比较:肿瘤缓解率70%(28/40)、90%(36/40);肿瘤进展率60%(24/40)、35%(14/40);2年生存率45.0%、87.5%;放疗期间膀胱Ⅰ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2.5%(P〈0.001),直肠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42.5%(P〈0.001),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80.0%、30.0%(P〈0.000 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中,与常规放疗相比,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两年生存率较高,放疗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常规放疗 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 近期并发症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摄像机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申国盛 李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5-1415,共11页
图像引导放疗是精准放疗的关键点之一,常规利用X射线的图像引导技术在使用时会带给患者额外的辐射剂量,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普通摄像机图像引导放疗的技术。将3台普通摄像机安装在实验室内,获取摄像机实时图像,通过设计... 图像引导放疗是精准放疗的关键点之一,常规利用X射线的图像引导技术在使用时会带给患者额外的辐射剂量,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普通摄像机图像引导放疗的技术。将3台普通摄像机安装在实验室内,获取摄像机实时图像,通过设计的自适应背景剔除算法删除图像背景获取感兴趣区域(ROI),在ROI图像内使用本文改进的ORB角点提取配准算法获取患者实时摆位信息,引导并验证患者摆位。设计光学图像提取患者呼吸信号算法引导运动器官肿瘤的治疗。将一套放疗用热塑膜固定的仿真体模放置在实验室中模拟患者治疗,通过多次测试,证明了本技术患者摆位偏移量精度为1mm和1°。通过一套呼吸运动模拟装置测试本文设计的呼吸运动信号提取算法,获得的呼吸运动信号和设定的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达到96%以上的符合度。通过实验室内体模的测试,本技术基本满足图像引导放疗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疗 角点 患者摆位 呼吸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分析调强放疗中头颈部肿瘤的摆位误差 被引量:3
7
作者 金丹 陈晓品 +1 位作者 蒋琳 刘丽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2,共2页
背景与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研究本院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并计算出CTV的外扩边界PTV的范围。方法:应用Varian图像引导放疗系统(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 背景与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研究本院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并计算出CTV的外扩边界PTV的范围。方法:应用Varian图像引导放疗系统(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治疗头颈部肿瘤31例,每周均获取锥形束断层扫描(CBCT)各一次,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获得靶中心x、y、z方向的误差,分析误差及其分布规律。CTV到PTV外扩边界的大小由公式:2.5∑+0.7σ计算得出,其中∑为系统误差,σ为随机误差。结果:得出本院头颈部肿瘤PTV的理论边界x、y、z(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分别为:1.9mm,1.6mm,1.3mm。结论:通过CBCT测量摆位误差并进行调整可提高患者摆位精度,为外扩CTV边界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治疗计划的实施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疗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螺旋断层放疗中膀胱变化对自身及靶区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宗恺 王雅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7-372,共6页
目的:通过测量膀胱体积变化,评估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膀胱变化对自身及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的影响。方法:20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在Ⅱ~Ⅲ期行单纯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参与该研究,利用螺旋断层放疗自带的图像引... 目的:通过测量膀胱体积变化,评估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膀胱变化对自身及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的影响。方法:20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在Ⅱ~Ⅲ期行单纯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参与该研究,利用螺旋断层放疗自带的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以每5次为单位,得到各单位中第1、3次治疗前长扫的兆伏级CT图像(mega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MVCT)。将图像上传至MIM形变软件,并重新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利用形变软件得到该分次治疗过程中靶区及OAR的大小、位移及剂量参数,并与计划时所用的千伏级CT图像(kilo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KVCT)进行比较。结果:当膀胱体积变化超过300 m L,或相对变化超过40%时,靶区在前后及上下方向位移增加,最小剂量降低,漏照体积增加(P<0.05)。当膀胱体积变化超过400 m L,或相对体积变化超过60%时,膀胱在前后及上下方向位移增大,膀胱最小剂量及V50升高,膀胱过照明显(P<0.05)。结论:尽管治疗过程中膀胱一致性较差,但似乎并未造成严重的靶区漏照及膀胱过照。只有当膀胱与定位时变化过大,超过300 m L(相对变化>40%)时,会使靶区漏照,超过400 m L(相对变化>60%)时,会使膀胱过照。所以与其刻意憋尿,不如遵从适度原则,在不影响OAR及靶区剂量参数的情况下,应以患者主观感到舒适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调强放疗 螺旋断层放疗 器官位移 图像引导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磊 程品晶 +1 位作者 单国平 李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56-2058,共3页
放射治疗技术是现代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中有50%~70%需要进行放射治疗[1]。20世纪40年代初期,放射技术就已经开始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并在60年代随着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广泛应用得到极... 放射治疗技术是现代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中有50%~70%需要进行放射治疗[1]。20世纪40年代初期,放射技术就已经开始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并在60年代随着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广泛应用得到极大的发展,临床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肯定。近十多年来,基于计算机技术于医学中广泛的应用,影像学以及医疗仪器设备的进步,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了变革性的发展,进入图像引导放疗的“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时代,而在2002年,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helical tomotherapy,HT/TOMO)一经问世便获得国际放疗界的肯定与推崇,将其认为是放疗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发明,把放疗真正的引入了IGRT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技术 断层 恶性肿瘤患者 图像引导放疗 医用直线加速器 临床治疗效果 医疗仪器设备 放射治疗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DA的数字重建影像生成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晓刚 党建武 王阳萍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1-305,共5页
鉴于数字重建影像生成过程具有良好的并行性,实现了一种基于CUDA并行计算的数字重建影像生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在CPU端使用八叉树结构来剔除体数据中的空体素并将其载入GPU;然后在GPU中根据光线和线程的对应关系,设计光线内核函数来模拟... 鉴于数字重建影像生成过程具有良好的并行性,实现了一种基于CUDA并行计算的数字重建影像生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在CPU端使用八叉树结构来剔除体数据中的空体素并将其载入GPU;然后在GPU中根据光线和线程的对应关系,设计光线内核函数来模拟一束X线穿透人体组织的衰减过程;最后在GPU中由多线程并行执行内核函数来完成DRR图像生成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DRR生成质量的前提下能有效利用GPU的并行计算能力,提高DRR图像的生成效率,满足图像引导放疗中对DRR生成过程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重建影像 计算统一设备架构 图像引导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CT灌注成像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鹰 秦家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2期263-266,273,共5页
为研究图像引导放疗(IGRT)中锥形束CT(CBCT)在低速单周环扫条件下进行灌注成像的可行性,首先利用大白兔动态对比增强断层图像(DCE-CT),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CBCT投影数据;然后建立各体素的时间密度变化模型,利用所获投影数据集,计算... 为研究图像引导放疗(IGRT)中锥形束CT(CBCT)在低速单周环扫条件下进行灌注成像的可行性,首先利用大白兔动态对比增强断层图像(DCE-CT),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CBCT投影数据;然后建立各体素的时间密度变化模型,利用所获投影数据集,计算出各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最后通过去卷积模型求解出组织灌注参数并伪彩色处理。对比仿真获得的投影数据模拟对应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与原始DCE-CT获得的对应体素的TDC,得到的两组TDC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87,呈现出较高的吻合度;实验所得灌注参数及灌注图显示:肿瘤区域与正常组织区域的灌注参数值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获得了较为准确的组织灌注值,证明图像引导放疗中集成在直线加速器上的CBCT在低速单周环扫条件下进行灌注成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疗 锥形束CT 投影 时间密度曲线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放射治疗中的肿瘤实时跟踪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寿军 肖世群 +2 位作者 崔智 童若锋 杨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3-782,共10页
在放射治疗中,位于胸部和腹部的肿瘤在呼吸等生理和物理因素的影响下,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动态地变化。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是目前各类放疗模式的主要障碍,同时也成为该领域研究中富有挑战性的难题。有针对性地阐明当前图像引导放疗和自适... 在放射治疗中,位于胸部和腹部的肿瘤在呼吸等生理和物理因素的影响下,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动态地变化。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是目前各类放疗模式的主要障碍,同时也成为该领域研究中富有挑战性的难题。有针对性地阐明当前图像引导放疗和自适应放疗的概况和关键技术:介绍动态肿瘤放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比较动态肿瘤跟踪的各种算法,简要阐述肿瘤X射线投影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讨论动态肿瘤控制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对策。肿瘤控制的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成像技术水平、先验知识的获取、鲁棒的数学建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疗 自适应放疗 肿瘤跟踪 四维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数据的锥形束CT功能成像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鹰 周强 韦庆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732-1735,共4页
目的建立计算机仿真系统,研究基于投影数据的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灌注成像的方法,探索实现在线功能图像引导的放疗(biologic 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BIGRT)的可能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利用大白兔动态增强CT(dyna... 目的建立计算机仿真系统,研究基于投影数据的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灌注成像的方法,探索实现在线功能图像引导的放疗(biologic 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BIGRT)的可能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利用大白兔动态增强CT(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CT,DCE-CT)图像数据集模拟获取CBCT动态增强扫描的投影数据集;通过对扫描对象各体素的时间密度变化进行数学建模,基于获得的投影数据集,经最优化拟合求得各体素模型的参数,获取CBCT动态增强扫描下各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结果对比仿真系统获得的锥形束CT下各体素的TDC和原DCE-CT获得的对应体素的TDC,发现在对比剂首次通过时的上升沿有较好吻合,在循环进入平衡后差异较大。结论基于投影数据可实现CBCT灌注成像,获得较为准确的血流灌注值,证明了利用集成在直线加速器上的CBCT实现在线的功能成像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疗 锥形束CT 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