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魏至隋代敦煌中心柱窟图像布局的演变 被引量:5
1
作者 于向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72,共7页
北魏至隋代时期,敦煌石窟的中心柱窟图像布局不断发展、演变,与此同时,中心柱窟经历由盛而衰的过程。本文首先分析此期敦煌中心柱窟图像布局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而探讨图像布局思想的转变,指出北周、隋代时敦煌传统绕塔修行、禅观方法... 北魏至隋代时期,敦煌石窟的中心柱窟图像布局不断发展、演变,与此同时,中心柱窟经历由盛而衰的过程。本文首先分析此期敦煌中心柱窟图像布局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而探讨图像布局思想的转变,指出北周、隋代时敦煌传统绕塔修行、禅观方法及佛教思想发生明显的变化。敦煌中心柱窟的功能或许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导致其主流地位逐渐被覆斗式窟取代,从而逐渐衰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中心柱窟 图像布局 演变 衰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襄阳南朝画像砖墓的营建及图像布局 被引量:4
2
作者 莫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94,共6页
南北朝时期襄阳地区集中出现了一批砌筑考究、图像精美的画像砖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特色。本文主要以襄阳南朝画像砖墓为研究对象,以视觉分析的研究方法讨论其营建特点,并发现画像砖的垒砌与墓葬中图像的布局直接相关。
关键词 襄阳 南朝画像砖墓 墓葬营建 图像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十六国时期石窟寺的禅观理念与表现
3
作者 杨童舒 魏文斌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75-84,共10页
十六国时期,以北凉都城姑臧为中心,形成了一种佛教艺术模式——凉州模式。在甘肃,受凉州模式影响的石窟寺主要有天梯山、炳灵寺、莫高窟。对这三处石窟中的十六国遗存,从空间形制、图像布局两方面探讨典型禅观题材洞窟的开凿、设计及其... 十六国时期,以北凉都城姑臧为中心,形成了一种佛教艺术模式——凉州模式。在甘肃,受凉州模式影响的石窟寺主要有天梯山、炳灵寺、莫高窟。对这三处石窟中的十六国遗存,从空间形制、图像布局两方面探讨典型禅观题材洞窟的开凿、设计及其禅观核心理念的表现,可以得出甘肃十六国时期石窟寺的洞窟形制体现出禅观功能,洞窟主题反映着禅观思想,禅观是联系空间形制与图像布局的纽带,在洞窟营造中禅观得以充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十六国洞窟 禅观 凉州模式 空间形制 图像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边缘检测算法
4
作者 吴雪丽 张杰 李灿林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00-1305,共6页
边缘检测是对图像中像素值的不连续性的度量、检测和定位,是图像分析领域中的一个基础问题.基于斜面分解的非对称逆布局图像表示方法(IDNAM)借鉴斜面拟合和逆布局的思想,使用矩形斜面子模式(RIP子模式)实例的集合来表示图像.基于IDNAM,... 边缘检测是对图像中像素值的不连续性的度量、检测和定位,是图像分析领域中的一个基础问题.基于斜面分解的非对称逆布局图像表示方法(IDNAM)借鉴斜面拟合和逆布局的思想,使用矩形斜面子模式(RIP子模式)实例的集合来表示图像.基于IDNAM,提出一个RIP子模式内的理想边缘模型,将RIP子模式内的边缘分成五种,并给出了每一种边缘的强度和方向的计算公式.为了消除噪声对边缘检测结果的干扰,提出了RIP子模式内边缘存在性判定条件.根据理想边缘模型和判定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IDNAM的边缘检测算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基于IDNAM表示的边缘检测算法的处理速度较传统的边缘检测算法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斜面分解的非对称逆布局图像表示方法 矩形斜面子模式 理想边缘模型 边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