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备货币竞争与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长春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5,共13页
不兑现货币制度下,储备货币发行国具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而承担的成本却很小,主要储备货币国具有增发货币以获得储备货币收益的内在冲动。随着欧元使用范围的扩大,欧元货币地位上升较快,形成了与美元的竞争态势。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不兑现货币制度下,储备货币发行国具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而承担的成本却很小,主要储备货币国具有增发货币以获得储备货币收益的内在冲动。随着欧元使用范围的扩大,欧元货币地位上升较快,形成了与美元的竞争态势。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对国际储备货币供给的约束,在现实背景下竞争不但未能阻止货币滥发,反而形成了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缺乏有效监管使国际短期资本流动频繁而剧烈,引起汇率大幅波动,国际货币体系更具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备货币竞争 世界流动性膨胀 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率稳定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2
作者 徐子桐 何颖 陈文武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4,共9页
本文梳理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系统探究汇率稳定性对主权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动态影响机制,并提炼关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启示。本文从国际经验的共性特征入手,基于八个主要国际货币2012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 本文梳理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系统探究汇率稳定性对主权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动态影响机制,并提炼关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启示。本文从国际经验的共性特征入手,基于八个主要国际货币2012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使用局部投影法考察不同货币汇率升值和汇率波动对其货币国际化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汇率升值总体上有利于提升国际支付份额,但对美元和欧元这类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货币作用有限。汇率波动对国际支付份额具有负向制约作用。(2)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同时受到汇率升值的正向影响及汇率波动的负向影响,汇率波动上显现出“影响程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 货币国际 汇率稳定 汇率波动 货币政策 国际贸易 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际流动资本结构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许长新 张桂霞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3,共6页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本文通过构建IBSS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后,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国际资本结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出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本文通过构建IBSS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后,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国际资本结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出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结构未对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还需要从稳定宏观经济发展和完善银行体系自身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流动资本结构 银行体系 稳定性 GRANGER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的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刘颖 刘飞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0-75,共6页
文章结合索洛模型和资产负债表思想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问题。文章发现,国际储备和中心国家政府债务与中心国家GDP之比必定小于某个常数,因此现有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文献以国际储备与中心国家GDP之比是否趋于有限数作为判断... 文章结合索洛模型和资产负债表思想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问题。文章发现,国际储备和中心国家政府债务与中心国家GDP之比必定小于某个常数,因此现有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文献以国际储备与中心国家GDP之比是否趋于有限数作为判断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标准仍有缺陷。文章进一步在资产负债表框架中引入GDP波动,构建了宏观金融风险分析框架。外围国家过量积累外汇储备,在减少储备收益的同时降低了宏观金融风险。中心国家享受了以低成本融资的利益,却可能增大本国资产负债率并引发金融风险。而且过低的融资成本可能引起中心国家的资产泡沫,并进一步增大中心国家金融风险。因此现有美元主导的国际储备体系对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都有不利之处,促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增加外围国家的储备收益,降低中心国家的宏观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主权信用货币 特里芬难题 国家资产负债表 宏观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积累制度与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性的根源
5
作者 赖志花 张耀伟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3年第3期9-13,48,共6页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实际经济由于实际资本形成缓慢而有增长减缓的趋势;另一方面金融资产总量有加速膨胀的趋势。金融资产膨胀速度与实际资本形成速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金融收益的实现又不能脱离实际经济,这种矛盾的发展是...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实际经济由于实际资本形成缓慢而有增长减缓的趋势;另一方面金融资产总量有加速膨胀的趋势。金融资产膨胀速度与实际资本形成速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金融收益的实现又不能脱离实际经济,这种矛盾的发展是导致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积累制度 国际金融体系 不稳定性 金融资产 金融收益 金融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F、货币合作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勇 李占卫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1,共4页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表明以IMF为代表的国际货币合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需要。尽管区域性货币合作可以促进区域货币的稳定,但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有着严格的经济、金融条件。因此,一段时间内全...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表明以IMF为代表的国际货币合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需要。尽管区域性货币合作可以促进区域货币的稳定,但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有着严格的经济、金融条件。因此,一段时间内全球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不太可能有比较大的进展。在当前美元、欧元和日元三极化的国际货币格局下,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既需要加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也需要加强IMF的作用,使之成为有效协调美元、欧元和日元关系的国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IMF 货币合作 货币一体化 日元 美元 欧元 国际机制 代表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元霸权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从中国推动SDR使用说起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秀辉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11期80-85,共6页
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比重和作用越来越大,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和重构也越来越重要。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是建立在管理货币本位基础上的,美元凭借美国霸权逐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之锚,货币本质上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体现。美国霸权的合法性在... 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比重和作用越来越大,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和重构也越来越重要。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是建立在管理货币本位基础上的,美元凭借美国霸权逐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之锚,货币本质上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体现。美国霸权的合法性在于维持合理的国际秩序并提供国际公共物品为国际经贸往来搭建一个合作平台,它是以其他国家的承认为基础的。货币霸权使美国享有国际政治权力,如何处理国际公共物品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公私矛盾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特里芬难题,以及应对新兴崛起国的利益诉求等是国际货币体系管理难以回避的困境。中国应该坚持合作独立的货币国际化策略,勇于在主导新型国际金融机构方面承担大国责任,逐步建立广泛认可的国际合法性,谋求立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货币国际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元霸权 国际货币体系 币缘关系 政治权力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与权力博弈:国际货币体系的双重困境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明真 张发林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25,159,160,共30页
在国际秩序变革期,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和安全状况出现新的特征和问题。在体系演进的不同阶段,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核心逻辑不同。在运行之初和体系修正时期,制度变迁是核心逻辑,而在霸权护持和体系重构时期,权力政治是核心逻辑。由此,对... 在国际秩序变革期,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和安全状况出现新的特征和问题。在体系演进的不同阶段,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核心逻辑不同。在运行之初和体系修正时期,制度变迁是核心逻辑,而在霸权护持和体系重构时期,权力政治是核心逻辑。由此,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解释需要综合考虑权力逻辑和制度逻辑在国际货币体系不同阶段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从制度逻辑而言,国际货币体系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有更加恶化的趋势,主要包括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困局、全球宏观经济失衡与调整不力、汇率波动与失调持续加剧、全球货币治理组织低效等,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均衡困境”持续存在。同时,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已步入霸权护持期,权力博弈和大国竞争更加显著,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又陷入新困境,即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国美国无意或无力修正体系的根本性问题和解决其结构性矛盾,转而运用多种方略维护美元霸权,但这些霸权方略的反噬效应,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得更加不稳定和不安全。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和权力政治博弈逻辑下的新旧困境交叠,维护国际与国家货币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由此也为相关研究带来一个新的研究议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安全 国际制度变迁 权力政治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及其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挑战 被引量:4
9
作者 庞野 县祥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4,共8页
数字货币在国际贸易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数字货币通过其高效和低成本的特点,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支付方式。其跨境支付的便利性和实时性,使交易双方可以绕过传统的银行体系,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资金流转。然而,这种新兴支付方式... 数字货币在国际贸易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数字货币通过其高效和低成本的特点,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支付方式。其跨境支付的便利性和实时性,使交易双方可以绕过传统的银行体系,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资金流转。然而,这种新兴支付方式也对传统金融体系造成了冲击。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着业务流失、监管难度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此外,数字货币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对现有的金融法规与国际合作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探讨数字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及其对传统金融体系带来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金融机构、政府与监管机构需要密切合作,探索数字货币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之道,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货币 国际贸易运用 传统金融体系 跨境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思路:由价格稳定与内部均衡生发
10
作者 刘晓辉 甘顺利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70,共10页
任何一种国际货币体系要同时实现内外价格的稳定必须满足基本的条件,该条件的变化所导致的内外稳定的冲突构成任何国际货币系不稳定乃至消亡的根本原因。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可能思路,即要求美国施加货币政策纪律;而实质性的限制... 任何一种国际货币体系要同时实现内外价格的稳定必须满足基本的条件,该条件的变化所导致的内外稳定的冲突构成任何国际货币系不稳定乃至消亡的根本原因。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可能思路,即要求美国施加货币政策纪律;而实质性的限制中心国家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方面的努力以及长远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仍然需要由国际社会的努力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宏观经济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货币体系内生性不稳定研究
11
作者 张谊浩 陈柳钦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8,共3页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内生性的不稳定特点 ,这种内生性不稳定缘于“特里芬难题”、制度性缺陷、价格信号紊乱和国际游资的冲击。通过改革IMF ,构建全球性新的金融架构 ,进行区域性货币安排 ,则可以相应提升国际货币体系...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内生性的不稳定特点 ,这种内生性不稳定缘于“特里芬难题”、制度性缺陷、价格信号紊乱和国际游资的冲击。通过改革IMF ,构建全球性新的金融架构 ,进行区域性货币安排 ,则可以相应提升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内生性 不稳定性 实证分析 IMF 国际性游资 资本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金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荣海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41,共6页
运用Probit模型,以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金融不同的稳定状态作为被解释变量,围绕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展开分析。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不利于中国金融的稳定,但是,这一段... 运用Probit模型,以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金融不同的稳定状态作为被解释变量,围绕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展开分析。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不利于中国金融的稳定,但是,这一段时期内中国的金融体系是稳定的。而房地产金融市场、外汇储备、国内债务规模和股票市场是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金融 稳定性研究 CRISIS International China 房地产金融市场 消费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率 被解释变量 PROBIT模型 资产价格 中国经济 展开分析 债务规模 稳定状态 外汇储备 金融体系 股票市场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拯救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美国推动西欧国际货币合作的困境、妥协与实现
13
作者 李黎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2,共12页
二战后欧洲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和“美元荒”问题,成为美国在西欧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现实障碍。在冷战爆发的背景下,为拯救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在马歇尔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做出妥协与让步,淡化了经济援助与西欧国际货币合作目标之间的关... 二战后欧洲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和“美元荒”问题,成为美国在西欧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现实障碍。在冷战爆发的背景下,为拯救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在马歇尔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做出妥协与让步,淡化了经济援助与西欧国际货币合作目标之间的关系。在马歇尔计划实施后,美国通过经济合作署严格控制西欧国家对美元援助的使用,强化了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干预能力,并通过建立欧洲支付联盟,逐步主导西欧国际货币合作进程,最终在西欧地区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上述历史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元霸权具有协商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歇尔计划 布雷顿森林体系 西欧国际货币合作 美元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等国际货币体系下资本偏向流动与中美贸易失衡
14
作者 杨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4,共12页
中美贸易失衡是影响大国关系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问题,对其原因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不平等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资本流动过度偏向中心国家,可能导致实体经济的失衡,也会引起中美贸易失衡,而这一结构性因素并未得到充分... 中美贸易失衡是影响大国关系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问题,对其原因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不平等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资本流动过度偏向中心国家,可能导致实体经济的失衡,也会引起中美贸易失衡,而这一结构性因素并未得到充分重视。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后,跨境资本流入使得美国的经常账户和贸易账户保持赤字状态,表现为美国和贸易伙伴的贸易失衡。非关税因素在美国贸易赤字传导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贸易伙伴对美国的资本输出规模越大、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越高、制造业规模越大,其与美国的贸易失衡规模就越大。如果国际货币体系继续以美元为中心,美国的对外贸易将依然保持逆差,并持续向其贸易伙伴传导,目前这一现象在中美贸易失衡中得到体现,未来也可能在美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双边贸易中显现。在美国对外贸易平衡与维护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难以兼顾的情况下,贸易争端并非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可行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促进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能够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有助于缩小中美贸易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失衡 美国贸易逆差 国际货币体系 跨境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货币金融制度的不稳定性与东西方经济关系
15
作者 克里斯蒂纳·菲德勒 周应煌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2年第15期1+10-12,2-9,共12页
蔓延到许多国际领域的当代资本主义总危机和周期性危机相交织的特殊形式,以及慢性病的危机过程,正动摇着今天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近几年中。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经互会 高利率政策 货币金融制度 利息 思想体系 利润 汇率变化 货币汇率 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货币与普惠金融发展——理论框架、国际实践与监管体系 被引量:144
16
作者 焦瑾璞 孙天琦 +1 位作者 黄亭亭 汪天都 《金融监管研究》 2015年第7期19-35,共17页
本文总结了数字货币在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以及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逐一分析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货币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三大阶段中的受益情况。本文还针对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的移动货币服务,... 本文总结了数字货币在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以及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逐一分析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货币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三大阶段中的受益情况。本文还针对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的移动货币服务,深入研究了其在账户开立、现金存取、支付转账、储蓄、信贷、保险等普惠金融相关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比数字货币三大监管模式,分析了数字货币监管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讨论了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货币 普惠金融 国际实践 监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被引量:21
17
作者 庄太量 许愫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0-47,共8页
从美国债务上限调整的议案及美国信贷主权评级的下调,可见现行由美元和欧元所组成的二元国际货币体系并不稳定。为测度出人民币的引入能否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本文先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因素,并在... 从美国债务上限调整的议案及美国信贷主权评级的下调,可见现行由美元和欧元所组成的二元国际货币体系并不稳定。为测度出人民币的引入能否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本文先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因素,并在模型的基础上,测度出人民币在可自由兑换后将成为一个能与欧元相互抗衡的国际货币。通过方差比较,本文论证了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种货币所组成的外汇储备组合较二元体系下的稳定,说明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改革现行的二元体系,使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成为更稳定的三元体系,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系依赖者到体系改革者——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角色演变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巍 苏晗 《国际展望》 CSSCI 2015年第3期44-66,共2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方面积极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另一方面则致力于加入国际货币体系。在维持封闭的国内货币环境以防范货币风险的同时,中国成功地搭乘了既有国际货币体系的便车,成为美元体系的依赖者。这一战略保障了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方面积极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另一方面则致力于加入国际货币体系。在维持封闭的国内货币环境以防范货币风险的同时,中国成功地搭乘了既有国际货币体系的便车,成为美元体系的依赖者。这一战略保障了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特别是推动出口和吸引外资的大规模展开,从而实现了经济快速崛起。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中国快速崛起引发的中美战略竞争,高度依赖美元的国际货币战略引发了关于经济安全和经济效率的双重忧虑。中国自2009年起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意味着其正从国际货币体系内的美元体系依赖者向美元体系改革者转变,这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与国际体系整体关系变化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美元体系 人民币国际 体系依赖者 体系改革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经济失衡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被引量:9
19
作者 阙澄宇 李丹捷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5,共9页
本文在考察全球经济失衡内在逻辑和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失衡主要体现为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约束机制的缺失、国际... 本文在考察全球经济失衡内在逻辑和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失衡主要体现为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约束机制的缺失、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的失灵以及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资本流动,不仅导致和固化了全球经济失衡,而且使失衡态势进一步加剧。笔者认为,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矫正全球经济失衡,有效避免危机发生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国际货币体系 经常项目 资本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玉军 赵鹏飞 朱思斯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7-61,共5页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各国相继实行了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和浮动汇率制度,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然而,美国过度利用美元霸主地位为本国经济利益服务,不仅使各国政府国际收支义务的划分界限明显缺失,而且使得当前全...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各国相继实行了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和浮动汇率制度,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然而,美国过度利用美元霸主地位为本国经济利益服务,不仅使各国政府国际收支义务的划分界限明显缺失,而且使得当前全球形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和蔓延不可避免。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入手,分析其对世界经济与金融稳定性的不利影响,进而探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长期前景、短期可行性,并对我国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布雷顿森林体系 浮动汇率制度 国际资本流动 经济自由化 金融全球化 金融稳定性 经济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