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诊断与国际疾病分类的对照及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欧阳菊香 刘冬生 +2 位作者 陈露诗 魏丽娜 梁一霞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1-311,共1页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简称ICD-10)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1987年起,我国正式使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本(简称ICD-9),应用时间也不算很短。但是,自我国开始应用ICD-9以来,医院疾病分类...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简称ICD-10)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1987年起,我国正式使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本(简称ICD-9),应用时间也不算很短。但是,自我国开始应用ICD-9以来,医院疾病分类工作(习惯称为编码工作)通常是由病案管理人员来完成。医生只需在病案首页上填写相关临床诊断名称,然后由病案编码人员再结合病历中其他的相关信息,对各个诊断给予编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疾病分类 临床诊断 应用 卫生信息标准 病案管理人员 国际统计分类 编码工作 ICD-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本(ICD-9)简介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一民 刘曾鼎 马家润 《中国医院管理》 1986年第10期39-41,共3页
不论是传统的祖国医学或是现代医学,都要用许多不同的疾病名称来表示人体的各种不同疾病。对这些名称术语必须统一定名,进行合理的分类。才能使临床医疗、卫生统计,科研,教学、
关键词 国际疾病分类 ICD-9 疾病名称 临床医疗 卫生统计 疾病报告 编码人员 死因分类 国际统计分类 分类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读《国际疾病分类》(第一卷)
3
作者 邵庆祥 丁瑞川 《中国医院管理》 1984年第12期63-,共1页
由北京首都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的《国际疾病分类》(第一卷)1984年2月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此书又名《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国际统计分类手册》。它与《国际疾病分类》(第二卷)即《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估计198... 由北京首都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的《国际疾病分类》(第一卷)1984年2月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此书又名《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国际统计分类手册》。它与《国际疾病分类》(第二卷)即《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估计1985年出版)合称为《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本,简称ICD—9。ICD—9已在北京首都医院和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使用。它不仅是病案工作者一本最佳工具书,而且是广大医务人员一本实用教科书。疾病分类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础学科,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目前仍沿用的标准命名法,已经不能适应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急需改革。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此法体各国疾病分类名称统一,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对比。而且类目编码简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疾病分类 医院现代化管理 北京首都医院 国际统计分类 汉语拼音字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码员 死亡原因 合作中心 一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D在卫生统计中的优势
4
作者 董景五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5,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进行,卫生工作国际间的交往也日益增多,推广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进行卫生统计工作就是卫生部在使我国的卫生情报资料达到国际标准化时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自1987年全国使用修订后的“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进行,卫生工作国际间的交往也日益增多,推广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进行卫生统计工作就是卫生部在使我国的卫生情报资料达到国际标准化时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自1987年全国使用修订后的“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和“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以来,各地在推广使用中都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某些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我们召集了几位国内同行对 ICD 在我国的应用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发表各自的看法,并欢迎有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在推广使用ICD的工作中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统计 ICD 国际疾病分类 医院住院病人 死亡原因 情报资料 社会改革 死因调查 国际统计分类 临床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ICD-10编码准确性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明红 《卫生经济研究》 2011年第9期38-39,共2页
ICD-10是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的简称,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方法。因为ICD-10编码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医院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医院病案统计室的编码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关键词 ICD-10编码 国际统计分类 卫生信息标准 医院病案 健康问题 分类方法 统计数据 编码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理解并应用ICD-10中的残余类目编码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华春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556,共2页
关键词 ICD-10 数字编码 国际统计分类 类目 残余 ICD-9 健康问题 分类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真实世界数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ICD-10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艳丽 倪志刚 吴行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07-1615,共9页
背景人群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科医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是通过诊断分类记录人群特征的重要分类方法,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和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对成都市武侯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实施ICD-10诊断规... 背景人群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科医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是通过诊断分类记录人群特征的重要分类方法,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和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对成都市武侯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实施ICD-10诊断规范化干预行动,提炼诊断规范干预实施的影响因素和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实施研究综合框架(CFIR)设计问卷,对武侯区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门诊医生及其所在机构管理者进行调查,调查ICD-10诊断规范化行动可能存在的应用障碍和风险;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自动提取2017年6月—2020年10月不同阶段诊断种类的触发记录及规范化率,以及行动实施过程(2019年11月—2020年7月)中的咨询数据。结果83.1%(133/160)的调查对象认为推动基层医疗的诊断规范化非常重要。对应用ICD-10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作用预期集中(50%以上选择率)在人群管理(59.4%,95/160)、风险分层(55.6%,89/160)和诊断质量(53.8%,86/16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特征中人群管理(群体干预)、风险分层、患者沟通、团队内部工作安排、诊断质量、基于管理人群的科研数据获取、建立患者信任感、与外部资源沟通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促进作用是推动基层医疗诊断规范化重要性的影响因素(P<0.05)。项目实施观察9个月中,总门诊诊断数为161.09万人次,通过微信咨询群提出的问题率仅为0.01%,频次最高的是信息系统操作相关(19.5%,38/195)。干预期间未新增需自定义的ICD外诊断名称,干预后大部分疾病诊断占比上升,诊断结构及顺位均有较大变化。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必要尽快实施诊断规范化干预工作;ICD-10是适宜的规范化分类工具;国家需加强对基层医疗相关数据化标准的协同研发和应用管理工作,为数据驱动的基层医疗服务业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国际疾病统计分类 实施研究综合框架 真实世界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