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1
-
-
作者
李连仲
-
机构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1996年第C4期2-11,共10页
-
文摘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经济增长本身实际是社会经济运动结果的综合反映,它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又是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总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
-
关键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生产要素
经济高速增长
物质资本
经济发展阶段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国际经济联系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对外开放与发展生产力
- 2
-
-
作者
张翠玉
-
出处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94-96,103,共4页
-
文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经济建设肩负着既要着重推进传统产业革命,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同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交流,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确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客观要求。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早在一八四八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4—255页)。在这里,他们明确地揭示了经济生活,从闭塞走向开放,从民族走向世界的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发展生产力
闭关自守
国际经济联系
世界性
对外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自力
商品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