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弹性、变革程度与国际经济制度变革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凌胜利 李汶桦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7-98,共12页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演变,国际经济制度变革也日益频繁,但不同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制度变革的路径略有不同。既有研究从现实主义、制度主义等多种视角对制度变革的原因、制度变革的路径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兼顾外部因素与制度内...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演变,国际经济制度变革也日益频繁,但不同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制度变革的路径略有不同。既有研究从现实主义、制度主义等多种视角对制度变革的原因、制度变革的路径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兼顾外部因素与制度内部属性对制度变革的影响,尝试基于制度弹性和变革程度来分析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制度变革的路径差异。其中制度弹性受制度领域特性与主导国否决能力影响,变革程度则受变革能力和制度取向的影响。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制度变革的路径类型可概括为搁置变革、程序性改革、制度性改革和制度创建。通过对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推动IMF改革、欧盟与新兴国家推动G20机制升级、中国创建亚投行等案例进行分析,基本可以验证本文的理论假设。对于中国而言,今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制度,对此要更加重视制度变革研究,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制度影响力,促进中国战略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国际经济制度 制度变革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经济机制确立和运行过程中的权力因素分析
2
作者 杨耕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1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尽管我们不能否认国际机制对国际社会所发挥的规制作用及其维护世界和平的协调与保证的功能作用,但是我们同时也不能否认国际机制在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各大国依照现实主义原则彼此之间进行的权力制衡和争权夺利。克拉斯纳的国际机制四因... 尽管我们不能否认国际机制对国际社会所发挥的规制作用及其维护世界和平的协调与保证的功能作用,但是我们同时也不能否认国际机制在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各大国依照现实主义原则彼此之间进行的权力制衡和争权夺利。克拉斯纳的国际机制四因素充分说明了国际机制在创建和发挥功能作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权利与义务内涵界定和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行为的具体实施。20世纪以前,在很多国际机制的创建过程中,人们看到的多是大国之间的权力制衡,更加广泛的权力制衡现象始于20世纪70年代,尤其在冷战结束之后,多边主义的兴起使得很多国际机制的确立都需要更多国家的参与,因而权力制衡形式和内容也就显得更加多样与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制度 权力制衡 多边主义 国际秩序 国际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第三世界债务问题的政策
3
作者 赵稷华 《国际问题研究》 1984年第2期34-36,55,共4页
坎昆会议以来,南北对话因美国顽固阻挠仍处于僵局。近一、两年中,改革现行国际经济秩序问题暂被搁置,南北双方主要致力于寻求一些应付眼前紧迫问题的具体措施。去年,围绕第三世界债务危机问题的活动在南北关系中最为突出。据世界银行估... 坎昆会议以来,南北对话因美国顽固阻挠仍处于僵局。近一、两年中,改革现行国际经济秩序问题暂被搁置,南北双方主要致力于寻求一些应付眼前紧迫问题的具体措施。去年,围绕第三世界债务危机问题的活动在南北关系中最为突出。据世界银行估计,1983年底,第三世界债务已达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国家 债务危机 债务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经济制度 债务国 商业银行 南北关系 经济政策 世界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