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对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高菲 李军凯 方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8,60,共8页
全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世界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分析比较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可深化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与演化逻辑的认识,以及量化刻度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以8套知名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评价目的、... 全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世界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分析比较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可深化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与演化逻辑的认识,以及量化刻度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以8套知名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动态跟踪北京与纽约、波士顿、伦敦、东京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全球城市创新格局较为稳定,北京在科学论文和创业生态等指标上的得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人才和大学等指标仍是其得分短板,需要进一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高效率开放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评价 创新能力 全球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艳辉 伊彤 陈海燕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共8页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本文对区域创新、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通过定量分析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本文对区域创新、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通过定量分析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表现,明确了三地各自的相对优势和不足,从释放创新潜力、提升整体效能、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对三地提出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深协同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可行性分析及推进策略
3
作者 钟嘉毅 张宏武 +1 位作者 曾银燕 刘荣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5-79,共5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作为湾区最主要的驱动力。穗深作为区域最重要的两个城市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强大的知识创造与转化能力以及政治、经济、人才三大...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作为湾区最主要的驱动力。穗深作为区域最重要的两个城市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强大的知识创造与转化能力以及政治、经济、人才三大优势是穗深协同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利条件。但同时它也受困于创新环境差距、龙头竞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冲击等制约因素。穗深要发挥“双核联动”作用,应以科创资源优势互补、制度创新先行先试、重大平台全面对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为着力点,协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深协同共建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双核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双重视野下北京设计产业发展与提升路径研究
4
作者 孙蕾 曹松 李文姬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5-162,共8页
设计产业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北京市设计产业现状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北京设计产业的发展特点,借助文化品牌资源优势,探索设计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技术融合创新、建设产业服务平台、优化产业体... 设计产业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北京市设计产业现状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北京设计产业的发展特点,借助文化品牌资源优势,探索设计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技术融合创新、建设产业服务平台、优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适应首都发展需求的设计产业发展路径及方法,以期为北京设计创新服务发展与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文化中心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设计产业 设计之都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媒体国际科技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继娅 魏永莲 张鹏骞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第12期57-60,共4页
【目的】今后两年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攻关之年,积极探索因地制宜、颇具成效的科技传播路径与模式,对于助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伟大实践、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局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主流媒体... 【目的】今后两年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攻关之年,积极探索因地制宜、颇具成效的科技传播路径与模式,对于助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伟大实践、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局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主流媒体作为国际传播的中坚力量,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学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方法】基于对当前主流媒体传播的基本现状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实际需要,探讨在智媒时代,面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策略。【结果】各大主流媒体顺应传统媒体转型趋势,纷纷推进全媒体建设进程,通过报纸深度解读、网络实时发布、移动媒体滚动追踪、社交平台深度互动等各种角度提供资讯服务,打造现代传播体系。除了传统纸媒和媒体官方网站以外,各主流媒体纷纷加强全媒体矩阵建设。【结论】从顶层设计上进行资源整合,构建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统筹资源力量,内容创新,多维度报道,深度融合传播,充分发挥集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国际传播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全媒体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推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关村科学城典型项目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沈佳坤 张军 吴非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9,共13页
“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组建的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中关村科学城的典型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项目为案例对“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组建的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中关村科学城的典型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项目为案例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案例分析表明:第一,“双一流”建设高校与政府、企业等建立的融通创新模式主要包括“项目衔接型”、“平台共建型”和“产业技术联盟型”,且分别适用于高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高校与企业基于产权长期合作和共创共享紧密合作的情况;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融通创新体系中通过培养人才和产出创新成果,不仅对政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显性的直接与间接作用,还具有传播创新文化与塑造创新需求理念的隐性作用。基于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推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建立中应继续推进技术转移办公室建设,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完善和拓展融通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高校 政用产学研 融通创新 中关村科学城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政策宣讲的传播策略研究——以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传播实践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天垚 刘光宇 +1 位作者 廖涛 黄宇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1年第6期102-107,共6页
科学有效的科技政策宣传是规范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北京市在全国科技政策宣传实践中起着标杆作用。本文以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传播实践为例,介绍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阐述... 科学有效的科技政策宣传是规范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北京市在全国科技政策宣传实践中起着标杆作用。本文以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传播实践为例,介绍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阐述北京市政策宣讲的传播实践与创新探索,并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对策,为全国科技政策宣讲创新传播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政策宣传 科技政策宣讲 创新传播 高质量发展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创新发展经验对中山的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子丹 袁永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0年第2期36-41,共6页
中山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节点城市,在科技创新投入、创新平台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成果产出等方面具有共建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基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研究长三角G60科创走... 中山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节点城市,在科技创新投入、创新平台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成果产出等方面具有共建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基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研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杭州和嘉兴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山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建议,包括集中力量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设"人才飞地"、加快创新人才集聚,以及加强区域协同创新,积极融入科创走廊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G60科创走廊 嘉兴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