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红色经典”海外传播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
姜智芹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2
|
从偏见到共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转变 |
赵磊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
3
|
以译为媒: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构建——以“新质生产力”及其外译为例 |
胡筱颖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研究——基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视角分析 |
黄江华
许志敏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5
|
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国际比较与现实启示 |
何晖
张书铖
|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兜底性民生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建构——基于社会福利权的考察 |
王立伟
解安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7
|
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认知与评价 |
王峰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
8
|
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国际比较与中国表现 |
黄忠敬
唐一鹏
王娟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
9
|
从文本到行动: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国际传播的挑战与路径 |
郑亮
廖玉彦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学理阐释 |
刘吕红
张楠
|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中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国际政治专家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中国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十周年”座谈会成功举办 |
|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国际社会对全球安全倡议的多重认知与中国的推进策略 |
王明国
|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6
|
|
|
13
|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 |
杨泽伟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1
|
|
|
14
|
试论中国奥林匹克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国际化 |
杨明
万晓红
欧阳柳青
杨洁
杨晓明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
15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风险认知的系统转向及其观察图景——基于“差异—区分—观察”的分析框架 |
李琼
赵鑫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6
|
国际社会福利改革:对中国社会救助政策的启示 |
徐月宾
张秀兰
王小波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
17
|
中国语言学国际话语权现状及建构方略——跨学科话语权反思与重构 |
赵蓉晖
张勇晨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8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论析 |
关凤利
吕银凤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
19
|
承认差异与寻求共性:迈向功能分化的中国国际法观 |
毕莹
何剑波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0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问题与建议 |
仇墨涵
刘培峰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