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际法话语权的构建:超越西方中心主义
- 1
-
-
作者
陈一峰
-
机构
亚洲国际法学会理事会
中国国际法学会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9,共1页
-
文摘
主持人话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深刻调整,国际法话语权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场域。中国的国际法话语权与中国目前的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极不匹配。国际法话语权的不足是制约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国际事务领导力、全面推进国际法治的重要因素。国际法话语权的构建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而且还要注重国际法叙事的价值理念引领、政治议程设置、国际传播辐射、国家形象建设等综合因素。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作为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理当积极建设和提升国际法话语权,破除西方国家的国际法话语霸权,为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发声,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本专栏正是国际法学界回应如何有效提升中国国际法话语权的最新学术思考。
-
关键词
国际法话语权
全球治理
国际法治
国际法学界
国际事务
维护者
西方中心主义
法律事务
-
分类号
D99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国际法话语权刍议
被引量:7
- 2
-
-
作者
王群
-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4,共4页
-
文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应建立在各国认可的有效规则基础上。拥有国际法话语权,通过对"一带一路"相关议题的设定和规则制定,提供和制定更多合理有效的国际法规范,更有利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的构想。由于历史、文化理念以及传统思维的影响,中国在国际法话语权的话语内容、话语平台及话语反馈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国应该创新话语内容,加强话语平台的利用和建设以及增强话语反馈积极效果,以此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法话语权
话语内容
-
分类号
F120.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