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珞珈国际法学派的源流、特质与未来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永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9,共15页
中国国际法学发端、奠基于武汉大学。百余年来,武汉大学国际法学人始终引领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周鲠生创立国际公法学、李浩培创立国际私法学,具有开山启林之功;韩德培创立大国际私法学,姚梅镇创立国际经济法学、国际投资法学,梁西创... 中国国际法学发端、奠基于武汉大学。百余年来,武汉大学国际法学人始终引领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周鲠生创立国际公法学、李浩培创立国际私法学,具有开山启林之功;韩德培创立大国际私法学,姚梅镇创立国际经济法学、国际投资法学,梁西创立国际组织法学,是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深化国际法学科建设的代表;曾令良、黄进、余劲松分别主编《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三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为构建21世纪中国自主国际法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武汉大学国际法学科因具有追求国际法治、注重体系构建、秉持公平正义、站稳国家立场、提炼中国实践的鲜明特质,被誉为珞珈国际法学派。在进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珞珈国际法学派应勇担构建中国自主国际法知识体系的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具有理论吸引力、制度塑造力与实践公信力的国际法知识体系为目标,通过设置国际法一级学科,打破学科界限、践行问题导向、遵循“两个结合”、坚持“三个面向”,为中国国际法理论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作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珞珈国际法学派 国际法知识体系 国际法学科体系 国际法学术体系 国际法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外法治的知识体系及其互动性建构 被引量:5
2
作者 江河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7,共19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时代的内外双重维度使涉外法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涉外法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其学理体系和规范体系,这两大知识构成揭示了国际法一级学科设置和涉外法治专业教育的内在互动性。涉外...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时代的内外双重维度使涉外法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涉外法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其学理体系和规范体系,这两大知识构成揭示了国际法一级学科设置和涉外法治专业教育的内在互动性。涉外法治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决定其理论基础对国际法学的高度依赖。以国际法一级学科的设置为目标,国家主权的双重属性沿着法学基本范畴的逻辑建构了国际法的双重法理。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相互交融,这使涉外法治的双重规范体系具有内在的互动性。在国际关系的动荡和变革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有利于系统地建构国际法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有助于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身份通过内在的宪法规范和外在的国际软法日益完善涉外法治的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法学基本范畴 国际法学科 国际法的双重法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