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条约解释中的国际法体系之维护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寿波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共10页
学界的研究和条约法的实践表明,对于国际法是否具有体系、是否存在位阶,以及《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条(c)项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尚存较大分歧。由于国际法的体系化与碎片化、开放性与自足性并存,基于共同的价值和初步位阶基础,现存... 学界的研究和条约法的实践表明,对于国际法是否具有体系、是否存在位阶,以及《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条(c)项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尚存较大分歧。由于国际法的体系化与碎片化、开放性与自足性并存,基于共同的价值和初步位阶基础,现存国际法是个发展中的不完备体系。"碎片化"损害了国际法的体系性,其产生的原因较复杂,包括国际法本身的局限、执法者的缺失、国际关系的演变等。本文探讨了《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条(c)项所具有的整合功能和发展功能,从条约解释角度维护国际法的体系性,这不失为减少"碎片化"的有效途径。但该方法尚存局限性,国际法体系现状决定于国际社会权力结构的现实仍难以撼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体系 条约解释 WTO协定 第31.3条(c)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司法机构的扩散及其对国际法体系的冲击 被引量:3
2
作者 戴德生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90,共7页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国际司法机构的数量迅速增长。国际司法机构的扩散有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改变了国际法院不能有效地解决国际争端的局面,提供了更多发展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机会。但是国际司法机构的扩散可能加剧国际法的不成体系...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国际司法机构的数量迅速增长。国际司法机构的扩散有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改变了国际法院不能有效地解决国际争端的局面,提供了更多发展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机会。但是国际司法机构的扩散可能加剧国际法的不成体系性,塔迪奇案和澳大利亚金枪鱼案证明了这种风险。应构造国际司法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来缓解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司法机构 国际法体系 国际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 被引量:3
3
作者 盛红生 《国际展望》 CSSCI 2015年第3期27-43,共1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年来,国际法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国际法主体持续增加并日渐多元,国际法客体也不断扩大,一批国际法新分支陆续形成,国家权利义务范围也并行扩展;另一方面,国际法体系"从主权优先到人权优先"、&qu...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年来,国际法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国际法主体持续增加并日渐多元,国际法客体也不断扩大,一批国际法新分支陆续形成,国家权利义务范围也并行扩展;另一方面,国际法体系"从主权优先到人权优先"、"从同意导向到强制导向"以及"从整体性到分散性"的转变日趋明显。中国与战后国际法体系的互动始终是双向的,在国际法体系对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中国也以自身的能力和方式塑造着国际法体系。由于两者的密切互动,在努力实现国内国际两级法治的过程中,中国应当也能够成为国际法体系的建设性力量。中国推动国际法体系发展的具体路径应当是,通过从融入到参与、从主动到主导,最终实现从规则"接受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身份转变,逐步引导改变不合时宜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推动构建新的国际法体系,在增进人类福祉的同时,有力维护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体系 中国崛起 国际法律秩序 体系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法体系的不平衡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将 赵骏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122,共8页
国际法体系"不平衡"指规范体系构成要素或构成维度间的功能性不匹配或不协调,"不平衡"是国际法体系的固有特征,也是国际法演进的内在动力。从形成脉络看,国际法体系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国际法理念与规范实践之间鸿... 国际法体系"不平衡"指规范体系构成要素或构成维度间的功能性不匹配或不协调,"不平衡"是国际法体系的固有特征,也是国际法演进的内在动力。从形成脉络看,国际法体系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国际法理念与规范实践之间鸿沟的弥合呈现出渐进性的发展脉络,法律体系的保守性阻碍着法律体系对国际关系规范调整需求的有效回应,主权概念本身包含对立性,主权构成国际法发展的基础,又时刻维护着本身的"至高"品质等方面。基于法制化理论维度、规范体系与运行体系维度以及理念、规范与组织维度,体系不平衡在不同结构模型下的表现和内容各具特点。全球化与人本化视野下,体系不平衡所内聚的价值性逐渐显现,现代社会的价值要求和治理需求使"不平衡"愈发成为价值评判的对象。对体系不平衡的存在和变化,国家立场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体系 体系不平衡 价值评价 国家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演变过程中的角色认知与能力建设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柳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共10页
当前国际法体系因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显著变化而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而进入了新时代。在当前国际法体系演变的过程中,中国扮演现有国际法体系的遵循者、公平正义国际法理念的倡导者、未... 当前国际法体系因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显著变化而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而进入了新时代。在当前国际法体系演变的过程中,中国扮演现有国际法体系的遵循者、公平正义国际法理念的倡导者、未来国际法体系的建构者等角色,在推动国际法体系朝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方向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中国需要加强自身学习力、影响力和领导力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从国内、区域和国际三个层次加大对未来国际法体系构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 国际法体系 角色认知 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国际法自主知识体系之构建:继承、扬弃与创新
6
作者 罗国强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7,共14页
面临新时代的全球挑战与机遇,中国亟待构建国际法自主知识体系并应聚焦于国际法基本理论的继承、扬弃与创新。国际法理论对于国际法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中国的国际法理论是依靠学习与移植西方国际法理论而发展的,其在清末起... 面临新时代的全球挑战与机遇,中国亟待构建国际法自主知识体系并应聚焦于国际法基本理论的继承、扬弃与创新。国际法理论对于国际法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中国的国际法理论是依靠学习与移植西方国际法理论而发展的,其在清末起步、在民国展开、在新中国进步、在改革开放后大踏步推进,及至在新世纪步入系统性创新的轨道,呈现出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全面发展、愈渐深入的历史轨迹。当前的中国国际法理论已经摆脱旧有进路,步入融汇新时代新型国际关系背景、结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优秀因素、批判性继承西方国际法理论、以扬弃与创新为特色的新时代发展阶段。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法基本理论,应秉承其着眼国内与国际、注重批判与创新的精神内核,朝着突破“国际法=实在国际法”的思维定势,改变中国“自然法学之荒漠”状态的方向,遵循两条主线去实现:一是将中国的和谐与西方的正义、公平、平等、善意等原则相结合,构建完善的自然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二是将自然国际法与实在国际法结合,弥补历来割裂性移植西方法学理论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国际法理论 继承 扬弃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多元共治:现代国际法治理体系的构建逻辑 被引量:2
7
作者 宋阳 顾思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1,共7页
在国际形势迈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治理结构存在明显弊端,极易被“极化政治”所裹挟,导致国家间的二元对立,进而减损国际法的权威与效用,不利于维护大国之间有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从实践来看,不应以形式的二... 在国际形势迈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治理结构存在明显弊端,极易被“极化政治”所裹挟,导致国家间的二元对立,进而减损国际法的权威与效用,不利于维护大国之间有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从实践来看,不应以形式的二分法来僵化“国际法主体”这一概念,而应强调国际法中“对世义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契合,秉持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具体而言,要转变国际法治理结构合法性存在与有效性运作的政治理念,以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来构建国际法规则体系;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根本价值导向,通过国际法秩序的“稳妥性重构”来实现国际法体系下多元行为主体的和谐共荣;要对国际法渊源效力层级制度体系进行反思性批判,维护国际法与国内法规则之间的复杂动态平衡,构建多元共治模式的国际法效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体系 多元共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管国际组织”与海洋科学研究国际法规则体系的发展
8
作者 陈海波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1期35-58,共24页
为推动海洋科学研究,促进国际合作,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主要载体的海洋科学研究国际法规则体系为“主管国际组织”设置了特殊地位和多重角色。主管国际组织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主管国际组织海洋科学研究多元... 为推动海洋科学研究,促进国际合作,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主要载体的海洋科学研究国际法规则体系为“主管国际组织”设置了特殊地位和多重角色。主管国际组织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主管国际组织海洋科学研究多元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与海洋科学研究“公共性”与主管国际组织“功能主义”相互呼应的特点,以及海洋科学研究国际法规则体系提供的支撑密不可分。主管国际组织海洋科学研究多元发展对海洋科学研究国际法规则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助于明晰“海洋科学研究”的概念,厘清《公约》海洋科学研究相关规定的适用关系,通过一般准则和方针进一步发展海洋科学研究规则体系;这种发展也带来了规则体系和治理机制的碎片化风险,需要思考如何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管国际组织 海洋科学研究 多元发展 国际法规则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进国际法:实然描绘、应然定位以及一些核心原则 被引量:16
9
作者 易显河 《法治研究》 2015年第3期117-125,共9页
本文详述作者的"共进国际法"(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co-progressiveness)概念,先对这一概念作为世界的实然描绘和应然定位作出阐述,然后尝试鉴别出该法的一些核心原则。共进国际法是作者自创的术语,用来描述一种以下述精... 本文详述作者的"共进国际法"(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co-progressiveness)概念,先对这一概念作为世界的实然描绘和应然定位作出阐述,然后尝试鉴别出该法的一些核心原则。共进国际法是作者自创的术语,用来描述一种以下述精神为特征的国际法:包罗万象,因而是"共同的"(co);在促进道德或伦理适度进步方面比在其他方面更为关注,且以人类繁荣为其终极目标,因而是"进步的"(progressiveness)。该法的最重要部分是对共进的倾向和对自我驱动或内在发动行为的强调。在"合作、共赢"的框架下,加上"共进"的精神会促进世界更加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系 国际法体系 国际法精神 共进国际法 内在发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珞珈国际法学派的源流、特质与未来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永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9,共15页
中国国际法学发端、奠基于武汉大学。百余年来,武汉大学国际法学人始终引领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周鲠生创立国际公法学、李浩培创立国际私法学,具有开山启林之功;韩德培创立大国际私法学,姚梅镇创立国际经济法学、国际投资法学,梁西创... 中国国际法学发端、奠基于武汉大学。百余年来,武汉大学国际法学人始终引领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周鲠生创立国际公法学、李浩培创立国际私法学,具有开山启林之功;韩德培创立大国际私法学,姚梅镇创立国际经济法学、国际投资法学,梁西创立国际组织法学,是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深化国际法学科建设的代表;曾令良、黄进、余劲松分别主编《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三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为构建21世纪中国自主国际法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武汉大学国际法学科因具有追求国际法治、注重体系构建、秉持公平正义、站稳国家立场、提炼中国实践的鲜明特质,被誉为珞珈国际法学派。在进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珞珈国际法学派应勇担构建中国自主国际法知识体系的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具有理论吸引力、制度塑造力与实践公信力的国际法知识体系为目标,通过设置国际法一级学科,打破学科界限、践行问题导向、遵循“两个结合”、坚持“三个面向”,为中国国际法理论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作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珞珈国际法学派 国际法知识体系 国际法学科体系 国际法学术体系 国际法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人口贩运之国际法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怡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跨国人口贩运已成为对国际社会构成严重威胁的有组织犯罪。通过近几十年的国际立法和机制建设,打击人口贩运的国际法规范体系已初步形成。它为各国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也促进了相关国际法部门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些国际法规范在对... 跨国人口贩运已成为对国际社会构成严重威胁的有组织犯罪。通过近几十年的国际立法和机制建设,打击人口贩运的国际法规范体系已初步形成。它为各国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也促进了相关国际法部门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些国际法规范在对人口跨国贩运本质的认识、规定、执行和实效上都存在问题,也无法解决国际法不成体系的现实与打击犯罪方面全球治理的法律需要之间的矛盾。有必要修改国际立法、统一基本标准、加强实施机制、促进国际合作以及寻求国际司法解决的途径,同时加强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力求有效遏制该项犯罪,完善国际法规范并切实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贩运 国际法规范体系 执行 受害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与国际秩序变革(笔谈)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远 蔡从燕 +2 位作者 赵光锐 张诗奡 常娜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6-48,I0002,共34页
新冠疫情加速百年大变局的历史进程,深刻影响着国际秩序的变动与调整。后疫情时代,东亚国际秩序将迎来地区主义、多边合作的共同体发展新机遇。疫情强化了欧盟的"战略自主"意识。而在疫情期间受到冲击的国际法体系,则需要进... 新冠疫情加速百年大变局的历史进程,深刻影响着国际秩序的变动与调整。后疫情时代,东亚国际秩序将迎来地区主义、多边合作的共同体发展新机遇。疫情强化了欧盟的"战略自主"意识。而在疫情期间受到冲击的国际法体系,则需要进一步对自身进行完善与发展,以成为稳定未来国际秩序的重要工具。为深入剖析疫情对国际秩序变革的影响,《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编辑部特邀请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政府管理学院及复旦大学法学院相关领域的学者,分别从后疫情时代东亚及欧洲国际秩序、中国面临的"地缘法律"新形势、疫情对国际法体系的影响以及古代欧洲瘟疫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展开分析,以期推动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国际秩序变革 东亚秩序 欧洲秩序 地缘法律 国际法体系 欧洲瘟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条约中的冲突条款评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廖诗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100,共6页
冲突条款是国际条约中处理与其他条约适用关系的条款。在国际法不成体系的国际法制背景中,冲突条款的规定对于解决条约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国际条约实践来看,冲突条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国际法的发展,冲突条款的形式也在不断... 冲突条款是国际条约中处理与其他条约适用关系的条款。在国际法不成体系的国际法制背景中,冲突条款的规定对于解决条约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国际条约实践来看,冲突条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国际法的发展,冲突条款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更新,这也进一步强化了此种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条歆 条约冲突 国际条约 国际法不威体系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国际形势研讨会”在京举行
14
作者 张明德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0,共1页
“2003年国际形势研讨会”于2003年11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宋明江主持会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会长徐敦信致开幕词... “2003年国际形势研讨会”于2003年11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宋明江主持会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会长徐敦信致开幕词。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出席会议,并就2003年国际形势特点和今后发展趋势做了重要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 国际形势 国际法体系 联合国 朝核问题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伊战后俄美关系走势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玉荣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31,共5页
"9@11"事件催生了"俄美新型战略关系",而伊拉克战争则显露了双方的深层矛盾,突显了"俄美新型战略关系"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
关键词 俄美关系 俄罗斯 美国 外交关系 伊拉克战争 国际恐怖主义 国际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