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调查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媛 余细勇 +4 位作者 钟诗龙 杨敏 谭虹虹 费洪文 陈纪言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考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现状,比较华法林采用不同抗凝强度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00~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845例,追踪随访患者一般资料、临床... 目的考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现状,比较华法林采用不同抗凝强度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00~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845例,追踪随访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用药方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和心脏B超结果,观察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845例患者均为汉族,广东人占88.04%,华法林的日平均维持剂量为2.92±0.88mg/d,术后多次测定INR值的中位数为2.09±0.39,44.62%的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INR维持在1.5~2.0范围;56.45%患者采用标准强度抗凝,INR维持在2.0~3.0。血栓事件总的发生率为4.14%。14(1.66%)例患者发生严重出血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出血事件与置入心脏瓣膜类型相关,机械瓣置换术出血事件较生物瓣置换增加有显著性意义。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比较,血栓栓塞并发症及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中国人群低强度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标准抗凝相当,华法林抗凝治疗INR比值维持在1.8~3.0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 抗凝 国际标准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脱落至右心房并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邓颖芳 熊长明 +2 位作者 杨红军 柳志红 郭远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6-146,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圜左下肢肿痛7年、咯血2年、活动后气短20余天于2007—12—12收入院。患者于7年前因车祸出现骨盆骨折,住院期间出现左下肢肿痛,当地医院诊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坚持服用华法...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圜左下肢肿痛7年、咯血2年、活动后气短20余天于2007—12—12收入院。患者于7年前因车祸出现骨盆骨折,住院期间出现左下肢肿痛,当地医院诊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坚持服用华法林争今,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在2~2.5。2年前始出现咯血,无胸痛、呼吸困难,于当地医院诊为肺血栓栓塞症,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未再出现咯血,20余天前,患者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体力活动能力明显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右心房 尿激酶溶栓治疗 国际标准比值 凝血酶原时间 肺血栓栓塞症 下肢肿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