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李丹丹 黄国栋 +1 位作者 马伟 刘怡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6-474,共9页
【目的】评估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凝血实验测试值INR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为指导心脏外科手术术中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术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305例心脏外科手... 【目的】评估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凝血实验测试值INR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为指导心脏外科手术术中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术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305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分为低剂量组(血浆输注剂量<15 mL/kg,n=214)和高剂量组(血浆输注剂量≥15 mL/kg,n=91),并通过单因素,相关性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血浆输注量,血浆输注前后INR的变化情况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共有305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所有患者术中血浆输注剂量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11.11(8.17~19.05)mL/kg,其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患者术中血浆输注剂量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7.78(15.69~20.91)mL/kg和9.52(7.77~11.43)mL/kg,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低剂量组血浆输注前后INR变化值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98(0.60~1.26)和0.50(0.35~0.7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INR值的异常升高导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的风险增加(P<0.001),OR 95%CI为6.757(3.068,14.822),同时也增加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死亡风险(P<0.001),OR 95%CI为5.441(2.193,13.499);术中血浆输注前后INR的改变值降低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的风险(P=0.001),OR 95%CI为0.244(0.107,0.558)。相关性分析显示,术中血浆剂量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ICU时间(rs=0.569,P<0.001)和住院时间(rs=0.302,P<0.001)呈正相关。【结论】在接受术中血浆输注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高血浆输注剂量和术前异常高的INR值与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而输注血浆后INR值校正程度更高的手术患者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剂量 心脏外科 国际标准化比率 红细胞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秦川 肖颖彬 +2 位作者 陈林 王学锋 钟前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7-558,共2页
关键词 抗凝治疗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国际标准化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病人服药依从性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常青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S2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服药依从性 肺栓塞 调查分析 疾病知识 国际标准化比率 服药指导 知识的掌握 凝血指标 自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12水平预测酒精性肝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
4
作者 雒晶晶 王中峰 Patel OP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282-1282,共1页
【据《Indian J Gastroenterol》2015年5月报道】题: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12水平预测酒精性肝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作者Patel OP等)酒精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尤其是严重时。酒精性肝炎与细胞因子失衡有关。有关白细... 【据《Indian J Gastroenterol》2015年5月报道】题: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12水平预测酒精性肝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作者Patel OP等)酒精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尤其是严重时。酒精性肝炎与细胞因子失衡有关。有关白细胞介素(IL)水平与患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关系的数据很少。为了评估血清IL-8和IL-12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轻度与重度)和病死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炎 血清白细胞介素 水平预测 细胞因子 健康受试者 Indian 预测价值 国际标准化比率 预后评分 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维广 梁维基 +2 位作者 李信健 冼洪光 张清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简化抗凝指标检测法及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可行性。方法10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低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6~2.O]和标准抗凝强度组(INR2.1~3.0),服用华法林后第3天采血... 目的探讨简化抗凝指标检测法及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可行性。方法10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低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6~2.O]和标准抗凝强度组(INR2.1~3.0),服用华法林后第3天采血检测INR,以后每周至每月检测1次,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06例患者第3天检测INR≤3.0,2例INR〉3.0;平均随访2.9年,低抗凝强度组栓塞年发生率0.62%,标准抗凝强度组未发生栓塞,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分别为1.23%和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化抗凝检测方法是可行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应用低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