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休闲游客对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评价:基于IPA方法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素洁 胡瑞娟 李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50,共7页
运用IPA分析法对美国休闲游客对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了到访美国游客与未到访美国游客对中国绩效性评价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国今后在"继续保持"、"表现过度"、&qu... 运用IPA分析法对美国休闲游客对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了到访美国游客与未到访美国游客对中国绩效性评价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国今后在"继续保持"、"表现过度"、"毋须优先"和"改善重点"方面应关注的要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休闲游客 IPA 中国 国际旅游目的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标杆对比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以中国·长阳卓尔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石军伟 皮君 蒋军成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28,共7页
近年来,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日趋国际化,世界各地都在大力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因此急需对旅游目的地开展科学有效的评价。通过借鉴标杆对比分析模型,基于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体系,对中国·长阳卓尔国际旅游度假区进行了国际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日趋国际化,世界各地都在大力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因此急需对旅游目的地开展科学有效的评价。通过借鉴标杆对比分析模型,基于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体系,对中国·长阳卓尔国际旅游度假区进行了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实证评价,以香港为参照,依据评价结果,从形象理念优化和旅游形象要素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塑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对策建议,提升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旅游目的地 游客评价 标杆对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旅游研究述评及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侯迎 郑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2042-2044,2046,共4页
从宁夏旅游吸引力建设、旅游空间竞合、旅游需求及可持续旅游与地方减贫等方面总结了宁夏旅游研究及旅游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寻找宁夏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策略,提出了以下主要对策:需大力加强宁夏旅游吸引力建设;深入发展与周边省市及其... 从宁夏旅游吸引力建设、旅游空间竞合、旅游需求及可持续旅游与地方减贫等方面总结了宁夏旅游研究及旅游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寻找宁夏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策略,提出了以下主要对策:需大力加强宁夏旅游吸引力建设;深入发展与周边省市及其他国家的旅游合作;打造特有旅游产品及塑造强有力的旅游品牌,对主体客源进行针对性市场营销,处理好淡旺季旅游产品差异化等;关注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地方扶贫问题,加强环境治理及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度;做好各个区域尺度的旅游规划并加以实施,促进管理体系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旅游研究 国际旅游目的地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组织模式与营销策略——以中国西部为例
4
作者 马晓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独立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组织方式和营销策略。方法结合归纳法和案例法,对典型线路和西部地区的资源和产品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旅游目的地的组织模式可以归结为横向、纵向和综合3种。结论目前中国西部地区旅游目的地的组织与营销属... 目的探讨独立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组织方式和营销策略。方法结合归纳法和案例法,对典型线路和西部地区的资源和产品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旅游目的地的组织模式可以归结为横向、纵向和综合3种。结论目前中国西部地区旅游目的地的组织与营销属于横向模式,根据西部地区资源和产品的空间特征,可将西部地区划分为5个主要的独立国际旅游目的地和若干次级独立旅游目的地,目的地组织和营销方式最适合采用纵向模式和快速撇脂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国际旅游目的地 组织模式 营销策略 中国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基于入境旅游时空差异视角的西北五省国际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斌斌 陈兴鹏 +2 位作者 鲁小波 蒲利利 郭子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时代背景,以协同发展理论为指导,基于入境旅游时空差异视角,就西北五省区国际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进行研究。运用计量地理学中地理集中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经济学中赫芬达尔指数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从时... 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时代背景,以协同发展理论为指导,基于入境旅游时空差异视角,就西北五省区国际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进行研究。运用计量地理学中地理集中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经济学中赫芬达尔指数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从时间、空间角度测算和分析了2006—2016年相关旅游经济数据,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实证剖析了2006—2016年间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研究发现:(1)2006—2016年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但入境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极为显著,且入境旅游差异程度在不断扩大;(2)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垄断程度较高,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势不明显;(3)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化结构在近11年间未发生明显改变,单核极化格局未被打破。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文章对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国际旅游目的地与入境旅游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梳理与剖析,并提出了西北五省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协同发展路径,即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高铁、航空、智慧旅游等新业态为驱动,以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和世界遗产为着力点,以兰新高铁、宝兰高铁及国内外主要航线为旅游发展轴线,以西安、敦煌等国际旅游名城为入境客流集散域,形成区域内“点—轴—域”协同互补式入境旅游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入境旅游时空差异 协同发展 国际旅游目的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
6
作者 张彦春 殷娟 《福建茶叶》 2019年第4期80-81,共2页
四川省乐山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在此战略背景下对旅游翻译人才需求及其培养值得深究。本文基于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探讨乐山市(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翻译人才存在的问题、培养途径、培养方法、培养策略以及优秀翻译人... 四川省乐山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在此战略背景下对旅游翻译人才需求及其培养值得深究。本文基于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探讨乐山市(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翻译人才存在的问题、培养途径、培养方法、培养策略以及优秀翻译人才培养建议。旨在促进为本地院校翻译人才培养提出可供参考的构思和策略,为乐山旅游城市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外语(英语)知识、商务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优秀翻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旅游目的地 翻译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背景下青海旅游生态位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正逸 薛华菊 +1 位作者 张涛 魏铭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6,共10页
旅游生态位对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包括旅游资源维、旅游市场维、社会经济维、旅游环境维的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2020年青海省两市六州的旅游生态位水平及旅游经济联系... 旅游生态位对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包括旅游资源维、旅游市场维、社会经济维、旅游环境维的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2020年青海省两市六州的旅游生态位水平及旅游经济联系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省旅游生态位空间上具有“东西强、南北弱”特征,即西宁市、海西州和海东市三地的旅游综合生态位较高,其余五州较弱;(2)青海省两市六州的社会经济生态位差异最大,旅游环境生态位差距较小;(3)青海省旅游生态位发展表现为旅游核心(西宁市)、旅游节点(海西州、海东市)和旅游网络(海南州、黄南州、海北州、玉树州、果洛州)的三级旅游空间发展格局;(4)青海省各州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总体较低,并呈现显著的“二八效应”,即西宁市、海东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占全省的80%,其余六州占20%。研究针对三级旅游生态位空间格局提出发展策略,以期为青海省生态旅游空间格局规划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青海省 旅游经济联系 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际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新审视——基于国外旅行商视角 被引量:21
8
作者 朱竑 封丹 韩亚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19,共6页
全国各地旅游资源评价中被评为国际级的旅游资源数不胜数,以国际级旅游目的地或旅游城市建设为目标的地方也数量甚众。而真正在国外,特别是西方民众心目中有印象和影响的中国知名旅游品牌则非常有限。本研究通过分析境外5家大型旅游经... 全国各地旅游资源评价中被评为国际级的旅游资源数不胜数,以国际级旅游目的地或旅游城市建设为目标的地方也数量甚众。而真正在国外,特别是西方民众心目中有印象和影响的中国知名旅游品牌则非常有限。本研究通过分析境外5家大型旅游经营商所涉及的中国旅游线路来重新审视中国国际级旅游目的地问题。分析发现,现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不能全面衡量目的地吸引力。在国内一般人看来很有名的地方,在国外旅行商的营销系统中却没有涉及。因此,以国际视角来看待并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并从营销方法上适当结合国际已有的认知,提高针对性和方略性可能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价 国际旅游目的地 国外旅行商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经济战略与山东半岛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
9
作者 田芸 王德刚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2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整体布局中,滨海旅游发展也成为重要的一环。而山东半岛拥有中国北方一流的3S旅游资源,近年来,在度假地标志性项目——高尔夫旅游开发方面又发展迅速,完全具...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整体布局中,滨海旅游发展也成为重要的一环。而山东半岛拥有中国北方一流的3S旅游资源,近年来,在度假地标志性项目——高尔夫旅游开发方面又发展迅速,完全具备了建设国际温带海滨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条件。采取多元发展模式,即"3S/G(高尔夫)"+X(其他产品组合)的多元组合发展模式(包括"3S/G"+温泉,"3S/G"+中医保健,"3S/G"+葡萄酒,"3S/G"+文化等),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滨度假 3S/G 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理论”背景下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时代价值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丽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青海践行“两山理论”,协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所在;是旅游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旅游发展成果为百姓共享,增进民生福祉的时代要求。针对当前青海旅游发展中存... 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青海践行“两山理论”,协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所在;是旅游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旅游发展成果为百姓共享,增进民生福祉的时代要求。针对当前青海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了遵循“生态+融合+共享”理念,坚持生态旅游国际化发展、标准化建设,通过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不断优化青海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推动青海生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策略,为解决当前青海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和结构性问题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青海 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时代价值 策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 被引量:64
11
作者 黄晓慧 邹开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110,192,共5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蕴藏了无限的机遇,其发展需要抓手,需要基地,需要龙头。粤港澳大湾区商业文化鼎盛,三地共同培育大湾区国际都会圈旅游目的地既是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抓手,也是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蕴藏了无限的机遇,其发展需要抓手,需要基地,需要龙头。粤港澳大湾区商业文化鼎盛,三地共同培育大湾区国际都会圈旅游目的地既是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抓手,也是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龙头基地。国际都会圈的形成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高的相关度,对内地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强大的助推作用。应当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三地双边协议以及粤港澳政府间的合作框架协议的叠加优势,完善"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商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机制,以市场运作为主导实施具体的文商旅项目,实现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都会圈旅游目的地 政策叠加优势 文商旅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