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兼爱和合的中国“礼物”:国际志愿服务的互惠性启动机制——对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案例分析
1
作者
王杨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1,共10页
国际志愿服务快速扩展的进程中,中国积极融入国际志愿服务行动网络,为全球发展进程提供了中国“礼物”,主张启动互惠性是国际志愿服务的关键议题。当前中国国际志愿服务计划启动互惠性存在三种机制:关系互惠的心理动机联结机制、互惠互...
国际志愿服务快速扩展的进程中,中国积极融入国际志愿服务行动网络,为全球发展进程提供了中国“礼物”,主张启动互惠性是国际志愿服务的关键议题。当前中国国际志愿服务计划启动互惠性存在三种机制:关系互惠的心理动机联结机制、互惠互利的利益相互性促进机制、多边互惠的“共同体”意识激发机制。在国际志愿服务互惠的空间分析框架下,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体现了中国特色的互惠性启动机制和行动路径,以及中国国际志愿服务集体性、整合性和开放性的建构方式,显示了中国“礼物”的独特特征,为国际志愿服务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志愿服务
互惠性
中国青年
志愿
者
海外
服务
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派遣对象到能动主体:中国青年志愿者国际参与的类型分化与驱动模式
2
作者
王杨
李雨婷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7,共9页
随着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青年“走出去”参与国际志愿服务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参与全球治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路径。近年来,青年志愿者的自主性与主体性逐渐凸显,其国际参与能动性增强,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实践产生类型分化。本文...
随着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青年“走出去”参与国际志愿服务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参与全球治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路径。近年来,青年志愿者的自主性与主体性逐渐凸显,其国际参与能动性增强,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实践产生类型分化。本文从志愿者动机和志愿者与派遣组织关系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二维分析框架,将我国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分为探索型自主志愿、使命型自主志愿、成长型征召志愿和奉献型征召志愿四种类型。通过对四个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实践呈现出多样化的驱动模式。一致性角色认同、责任意识内化、自我实现循环和价值观激励,在志愿者个体动机与派遣组织目标的相互作用下,驱动了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多维实践的生成。这一发现意味着国家动员与青年参与的新互动模态,以及志愿服务国际化路径发展的辩证图景,彰显了中国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发展的动态与辩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志愿
者
国际志愿服务
动机
派遣关系
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家使者”与“集体赠礼”: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的群体镜像——对10位援外青年志愿者典型的深度访谈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杨
陈圣楠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47,23,共8页
随着援外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开展,青年群体逐步成为我国援外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本文通过对参与援外志愿服务项目的10位青年志愿者典型进行深入访谈发现,他们普遍将自身视为“国家使者”,自认为负有代表中国青年形象、展现国家价值理念、...
随着援外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开展,青年群体逐步成为我国援外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本文通过对参与援外志愿服务项目的10位青年志愿者典型进行深入访谈发现,他们普遍将自身视为“国家使者”,自认为负有代表中国青年形象、展现国家价值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使命。这一群体特征揭示了中国援外志愿服务深厚的集体主义根源,显示了独特的“集体赠礼”特色:不同于西方志愿服务源于个人主义基础上的公共精神,我国援外志愿服务更多植根于集体主义基础上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援外青年
志愿
者
国际志愿服务
集体主义
群体镜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兼爱和合的中国“礼物”:国际志愿服务的互惠性启动机制——对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案例分析
1
作者
王杨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1,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2JZD020)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23JH083)。
文摘
国际志愿服务快速扩展的进程中,中国积极融入国际志愿服务行动网络,为全球发展进程提供了中国“礼物”,主张启动互惠性是国际志愿服务的关键议题。当前中国国际志愿服务计划启动互惠性存在三种机制:关系互惠的心理动机联结机制、互惠互利的利益相互性促进机制、多边互惠的“共同体”意识激发机制。在国际志愿服务互惠的空间分析框架下,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体现了中国特色的互惠性启动机制和行动路径,以及中国国际志愿服务集体性、整合性和开放性的建构方式,显示了中国“礼物”的独特特征,为国际志愿服务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
国际志愿服务
互惠性
中国青年
志愿
者
海外
服务
计划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派遣对象到能动主体:中国青年志愿者国际参与的类型分化与驱动模式
2
作者
王杨
李雨婷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7,共9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球治理视野下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研究”(项目编号:22JZD020)
2023年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中国青年志愿者开展海外志愿服务的路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JH08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随着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青年“走出去”参与国际志愿服务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参与全球治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路径。近年来,青年志愿者的自主性与主体性逐渐凸显,其国际参与能动性增强,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实践产生类型分化。本文从志愿者动机和志愿者与派遣组织关系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二维分析框架,将我国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分为探索型自主志愿、使命型自主志愿、成长型征召志愿和奉献型征召志愿四种类型。通过对四个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实践呈现出多样化的驱动模式。一致性角色认同、责任意识内化、自我实现循环和价值观激励,在志愿者个体动机与派遣组织目标的相互作用下,驱动了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多维实践的生成。这一发现意味着国家动员与青年参与的新互动模态,以及志愿服务国际化路径发展的辩证图景,彰显了中国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发展的动态与辩证特征。
关键词
中国青年
志愿
者
国际志愿服务
动机
派遣关系
类型学
分类号
D43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家使者”与“集体赠礼”: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的群体镜像——对10位援外青年志愿者典型的深度访谈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杨
陈圣楠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47,23,共8页
基金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2BDJ112)
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对大学生思政课深度学习影响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1JDSZK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随着援外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开展,青年群体逐步成为我国援外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本文通过对参与援外志愿服务项目的10位青年志愿者典型进行深入访谈发现,他们普遍将自身视为“国家使者”,自认为负有代表中国青年形象、展现国家价值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使命。这一群体特征揭示了中国援外志愿服务深厚的集体主义根源,显示了独特的“集体赠礼”特色:不同于西方志愿服务源于个人主义基础上的公共精神,我国援外志愿服务更多植根于集体主义基础上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
援外青年
志愿
者
国际志愿服务
集体主义
群体镜像
分类号
C913.7 [经济管理]
C913.5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兼爱和合的中国“礼物”:国际志愿服务的互惠性启动机制——对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案例分析
王杨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派遣对象到能动主体:中国青年志愿者国际参与的类型分化与驱动模式
王杨
李雨婷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国家使者”与“集体赠礼”: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的群体镜像——对10位援外青年志愿者典型的深度访谈分析
王杨
陈圣楠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