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白垩纪恐龙时代陆相地质记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成善 高远 +22 位作者 王璞珺 吴怀春 吕庆田 朱永宜 万晓樵 邹长春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稳石 贺怀宇 冯子辉 杨光 邓成龙 张来明 王天天 胡滨 崔立伟 彭诚 余恩晓 黄何 杨柳 毋正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430,511-534,共43页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索大规模陆相有机质富集机理为科学目标,在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框架下,成为全球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大陆科学钻探井。项目历时16年,以超97%的取心率获得连续完整的8187 m岩心,建立了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高精度年代地层框架,重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多时间尺度陆地气候旋回与气候事件,揭示了白垩纪湖海平面波动机理,确认了松辽盆地发生过海侵事件。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推动了全球地质学家合作研究白垩纪温室气候,带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为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重大的国际与国内影响。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代表了探索深时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借助科学钻探,人类会不断增强对深时气候环境演化等方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松辽盆地 白垩纪 古气候 年代地层格架 海侵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ICDP)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苏德辰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3-886,共14页
直接进入地球内部观察研究地球的成分、结构构造和各种地质作用是人类的长期梦想,就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条件,人们还不可能直接钻入地下进行实地取样与观察。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了解地球内部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可靠的方... 直接进入地球内部观察研究地球的成分、结构构造和各种地质作用是人类的长期梦想,就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条件,人们还不可能直接钻入地下进行实地取样与观察。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了解地球内部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成立以来,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本文对科学钻探的发展过程、大陆科学钻探的意义、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成立的背景与建立过程、组织结构、立项程序、立项准则以及研究领域做了简要概述。对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陨石撞击坑及撞击过程研究、地球生物圈、火山系统和热流机制、地幔柱和大洋裂谷、活动断裂、汇聚板块边界和碰撞带、自然资源等主要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做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日本的云仙火山钻探项目、美国夏威夷火山科学钻探和圣安德列斯断裂深部观测计划的主要进展。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实施的3个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进展和中国的大陆科学钻探事业近期的主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气候变化 陨石撞击 地球生物圈 地幔柱 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上、下白垩统界线研究:以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高航 王璞珺 +4 位作者 高有峰 万晓樵 杨光 户景松 吴怀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40,共16页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发育完整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可能为陆相的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的研究提供连续的地质记录。本文基于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辽盆地南部松科3井全取心资料,通过对岩石类型、岩性序列和沉积相研究,于井深1191.6 m处的泉头组二段上部滨浅湖相沉积序列中发现灰色、灰绿色流纹质岩屑晶屑沉凝灰岩。通过同沉积期岩浆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96.8±2.9)Ma,时代属于塞诺曼中期。结合前人资料得到研究区登娄库组—泉头组沉积速率为90.54~110 m/Ma,由此确定出上、下白垩统界线位于松科3井泉一段中部(井段1526.6~1598.6 m)。本文在考虑测年结果误差的情况下,另外计算出松科3井上、下白垩统界线介于泉二段中部至登四段上部(井段1279.6~1917.6 m)。其他学者基于松辽盆地北部松科1井和松科2井年代学研究结果,推测该界线应位于登娄库组内部。松科3井连续取心结果揭示的登娄库组和泉头组为连续发育的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序列。地震反射层位对比结果显示,在整个松辽盆地内普遍发育登娄库组—泉头组的地层和连续沉积记录,因此在松辽盆地其他地区的登娄库组—泉头组地层中也应存在上、下白垩统界线的连续沉积的地质记录。本文为在松辽盆地及邻区探寻上、下白垩统陆相地层界线的全球“金钉子”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 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 陆相地层界线潜在金钉子 白垩系登娄库组—泉头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大陆环境科学钻探项目工程启动
4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5年第2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环境科学钻探 项目工程 青海湖 大陆 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综合研究(东海)》项目通过成果评审验收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5,共1页
2009年12月4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综合研究(东海)》项目顺利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成果评审验收。评审专家组在听取项目组汇报的基础上,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评审 东海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 地质研究所 项目 专家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钻遇地层界面及岩性剖面预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有峰 瞿雪姣 +2 位作者 蒋丽君 王树学 王璞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256,共15页
在松辽盆地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实施前,以钻井地质设计为基础,结合区域地层特征、地球物理资料和邻井钻探结果,参照油气勘探生产标准和经验,对松科2井钻遇主要界面深度进行预测,建立基本框架,同时预测全井段岩性序列、可能的油气... 在松辽盆地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实施前,以钻井地质设计为基础,结合区域地层特征、地球物理资料和邻井钻探结果,参照油气勘探生产标准和经验,对松科2井钻遇主要界面深度进行预测,建立基本框架,同时预测全井段岩性序列、可能的油气水情况和故障层段,最终建立松科2井综合模拟柱状图。各主要地层界面预测深度为:嫩江组二段顶面(T_06)950m,姚家组顶面(T_1)1 245m,泉头组顶面(T_2)1 680m,登娄库组顶面(T_3)2 530m,营城组顶面(T_4)2 965m,沙河子组顶面(T_4-1)3 320m,火石岭组顶面(T_4-2)5 670m,基底顶面(T_5)6 240 m。岩性剖面的预测主要分为两部分:(1)T_4-1之上参考邻井宋深3井钻遇岩性序列;(2)T_4-1之下则根据地震剖面、其他钻遇相当层位的邻井和区域地层特征综合预测。主要目的层岩性特征如下:营城组上部为粗砂岩、砾岩、砂砾岩,下部为厚层凝灰岩、安山玄武岩、流纹岩夹泥岩,底部为砾岩;沙河子组为泥岩夹煤线、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火石岭组上部为凝灰岩、泥岩、英安岩和安山岩,下部为泥岩夹细-粉砂岩,含煤;基底为极低级或高级成岩的石炭—二叠系沉积地层。松科2井模拟柱状图是钻探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科学钻探工程模拟柱状图的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2井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岩性预测 模拟柱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垩纪温室世界的快速环境/气候变化:海洋陆地相互作用与松辽盆地大陆科学深钻计划”国际研讨会
7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国际研讨会 科学计划 深钻计划 松辽盆地 气候变化 白垩纪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民在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委员会成立5周年纪念会上提出大陆科学钻要助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8-278,共1页
2011年3月18日,纪念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委员会成立五周年暨2011年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出席并致辞,希望大陆科学钻进一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助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中国地质调查局 委员会 找矿 经济社会发展 国土资源部 副部长 钻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架区最深科学钻探成功实施
9
作者 梅西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8期69-70,共2页
大陆架是全球海陆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对全球性地质事件的响应也最为敏感,是进行海陆地质对比研究的桥梁和纽带。“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CGS—CSDP)足由中国地质凋查局负责、肯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大型科研项目,
关键词 科学钻探 中国东部 陆架区 地质事件 海陆相互作用 地质研究所 科研项目 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最深大陆科学钻井完井并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10
作者 天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52,共1页
历经4年、钻深7 018 m、钻穿白垩纪地层……2018年5月28日,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的松辽盆地科学钻探2号井(以下简称松科2井)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这口井不仅是亚洲国家实施的最深大陆科学钻井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成立22年来实施的... 历经4年、钻深7 018 m、钻穿白垩纪地层……2018年5月28日,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的松辽盆地科学钻探2号井(以下简称松科2井)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这口井不仅是亚洲国家实施的最深大陆科学钻井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成立22年来实施的最深钻井,也是全球首个钻穿白垩系陆相地层的科学钻探井,创出311 mm大口径连续取心1 651 m、3种不同口径单回次取心最长等4项世界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世界纪录 亚洲国家 钻井 完井 连续取心 白垩纪地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综合年代地层格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怀春 李山 +14 位作者 王成善 褚润健 王璞珺 高远 万晓樵 贺怀宇 邓成龙 杨光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天天 房强 杨天水 张世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1-445,共15页
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全球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时期,但对于温室气候背景下陆地的环境状态、气候变化、生命响应及其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陆相有机质及大规模烃源岩堆积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发育... 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全球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时期,但对于温室气候背景下陆地的环境状态、气候变化、生命响应及其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陆相有机质及大规模烃源岩堆积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发育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烃源岩在盆地内广泛分布,是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环境变化和烃源岩形成机制的绝佳地点。但由于露头剖面沉积记录“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差,缺乏高精度的综合年代地层格架约束,导致松辽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较多争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白垩纪陆地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的研究进程。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实施的松科1井、松科2井和松科3井共钻取了8197 m完整且连续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岩心记录。本文通过综合科探井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松辽盆地白垩纪高分辨率综合年代地层格架,为探索白垩纪陆地深时气候-环境演化及服务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细的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icdp) 松辽盆地 地质年代学 旋回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科学家在南极“冰穹A点”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12
《地理教学》 2008年第5期46-46,共1页
据国家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证实,两名研究人员周旭和朱镇熹,随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攀上南极大陆之巅“冰穹A点”,这是我国天文工作者首次登临“人类不可接近之极”。他们在该点安装并调试了我国首架光学望远镜阵列(CSTAR),并建... 据国家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证实,两名研究人员周旭和朱镇熹,随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攀上南极大陆之巅“冰穹A点”,这是我国天文工作者首次登临“人类不可接近之极”。他们在该点安装并调试了我国首架光学望远镜阵列(CSTAR),并建立起一座天文自动观测站(PLATO)。这一国际合作项目由中国南极天文中心领导,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专家共同参与。目前,两人已随队安全撤离冰穹A,望远镜已可与卫星和地面配合,实现自主工作。在接下来的近百天内,南极将出现极夜现象,长时间夜幕笼罩正是光学观测和图像拍摄所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陆 安装调试 冰穹A点 紫金山天文台 科学 光学望远镜 设备 国际合作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从马里克走向未来——加拿大北极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情况综述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金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i004-i007,共4页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北极地区 加拿大 INTERNATIONAL 马里 开发情况 勘探开发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2003年12月 综述 国际研讨会 2002年 研究成果 生产调查 澳大利亚 会议内容 日本 the 三角洲 中国 俄罗斯 项目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学会2018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被引量:1
14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0-430,437,共2页
1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与重大地质科技创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王稳石为负责人钻探完成的松科二井,深7018m,是亚洲国家最深的大陆科学钻井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成立22年来实施的最深... 1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与重大地质科技创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王稳石为负责人钻探完成的松科二井,深7018m,是亚洲国家最深的大陆科学钻井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成立22年来实施的最深钻井工程。项目研发的超深井大口径取心技术体系,攻克了超高温钻并技术等地球深部探测重大技术难题,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科技进展 勘探技术研究所 科学钻探工程 中国地质调查局 钻井工程 地球深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成善教授简介
15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王成善,男,57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物岩石与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为了使我国青藏高原地质研究能在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近30... 王成善,男,57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物岩石与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为了使我国青藏高原地质研究能在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近3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恶劣条件下的青藏高原地质科学考察和研究,系统地进行了青藏高原沉积地质及其与板块构造、大陆碰撞和高原隆升关系的研究,开展青藏高原海相油气盆地研究。在青藏高原基础地质与含油气盆地分析和矿产资源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创造性成果,为我国青藏地区油气地质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中国地质大学 青藏高原 博士生导师 副理事长 地球化学 矿物岩石 常务理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