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新国际劳动分工与全球城市的崛起 被引量:8
1
作者 余佳 丁金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104,共7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地域分布及其构成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从福特主义向灵活积累转变。伴随这种转变而出现的"时空压缩"新体验,反映出资本对区位的选择更加敏感。新国...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地域分布及其构成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从福特主义向灵活积累转变。伴随这种转变而出现的"时空压缩"新体验,反映出资本对区位的选择更加敏感。新国际劳动分工本质上是跨国公司凭借资本优势将企业内部分工扩展到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尝试,外国直接投资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和生产布局的主要手段。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流向服务业,金融业和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也在世界主要城市趋于集中,"全球城市"(或称为"世界城市")因此形成。在此过程中全球城市逐渐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单元,民族国家的力量则受到削弱,但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不像表面显示的那样简单,对此学界至今仍没有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福特主义 灵活积累 时空压缩 国际劳动分工 全球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世界体系下的国家定位问题研究——基于国际劳动分工与不平等交换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雪婷 马建强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9-83,共5页
当代世界体系中的国家定位问题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争议,至今仍未形成一致意见。世界体系产生的本质是国际劳动分工与不平等交换,而学术界主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3种方法进行了评述。如从世界体系的本质分析出发,就应着重考虑各国... 当代世界体系中的国家定位问题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争议,至今仍未形成一致意见。世界体系产生的本质是国际劳动分工与不平等交换,而学术界主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3种方法进行了评述。如从世界体系的本质分析出发,就应着重考虑各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进行国家定位研究。基于此,该文提出了19个评估国家定位问题的指标,并得出了美国仍是霸权国家,欧盟中英、德、法等国、日本与韩国是中心国家,中国仍处在半边缘状态中,同时中国也在逐渐从半边缘状态向中心国家过渡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体系理论 国际劳动分工 国际不平等交换 科技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商务成本竞争到劳动空间分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路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健 吴国伟 高丰 《现代经济探讨》 2006年第6期82-86,共5页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劳动分工逐渐演进到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层次,区域劳动空间分工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研究内容。长三角是中国最为发达的经济区域,但在行政区经济的引导下依然存在着商务成本竞争之类的违背区域经济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劳动分工逐渐演进到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层次,区域劳动空间分工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研究内容。长三角是中国最为发达的经济区域,但在行政区经济的引导下依然存在着商务成本竞争之类的违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现象。该文从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入手,论述了区域劳动空间分工的一般规律,从长三角区域分工发展的阶段判读出长三角各区域未来劳动空间分工的一般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成本 国际劳动分工 区域劳动空间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中的世界城市:世界体系论的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熊九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5,共6页
论文在简要回顾了世界体系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从世界体系角度出发的世界城市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城市的性质、地位和内部特征都由世界经济体系所决定,随着劳动分工、资本控制的变化而变化;在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 论文在简要回顾了世界体系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从世界体系角度出发的世界城市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城市的性质、地位和内部特征都由世界经济体系所决定,随着劳动分工、资本控制的变化而变化;在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城市承担着国际生产、金融和资本控制中心的职能,实现着最大化的剩余价值抽取;跨国资本阶层是世界城市的主人和主要受益者,中低收入阶层、移民等群体的处境却在恶化;世界城市由于在金融、生产性服务业和企业总部等方面的集中性程度的差异,构成了一个以中心和半边缘地带的世界城市为核心、世界其他地区为边缘的世界城市体系。论文的最后对从世界体系角度出发的世界城市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总结、评论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体系 世界城市 新的国际劳动分工 中心-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产品国际贸易及其特点
5
作者 邸奎 《国际贸易》 1985年第4期60-60,共1页
(一) 机电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很快由于国际劳动分工的不断加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工业以及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并且机电产品国际贸易发展速度高于其它任何大类商品的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同时亦高于国际贸易... (一) 机电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很快由于国际劳动分工的不断加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工业以及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并且机电产品国际贸易发展速度高于其它任何大类商品的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同时亦高于国际贸易总的发展速度。机电产品出口在世界总出口中所占比重是不断上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机电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中所占比重为10%,五十年代这个比重大致为20%,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占到30%左右,现在这个比重有增无已。有人概括地说,机电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中五十年代占五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产品贸易 国际贸易发展 发展速度 五十年代 机电产品出口 贸易商品 国际劳动分工 科学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七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发展前景的预测
6
作者 周启元 《国际贸易》 1988年第6期22-25,64,共5页
战后,由于科技革命的日益发展和国际劳动分工的不断加强,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往来和相互依存性日趋密切,各国经济贸易愈来愈相互交织在一起。
关键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国际贸易发展 增长速度 世界市场 国际劳动分工 相互依存性 科技革命 工业制成品 经济贸易 出口贸易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熊国平 《现代城市研究》 1999年第4期16-18,63,共3页
本文从制约苏南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从生产要素的自发流动走 向自觉流动从城乡二元走向城乡一体,从经济优先发展走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产业结构 从初级走向高级,利益观从集体走向社会,以期对苏南小城... 本文从制约苏南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从生产要素的自发流动走 向自觉流动从城乡二元走向城乡一体,从经济优先发展走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产业结构 从初级走向高级,利益观从集体走向社会,以期对苏南小城镇二次创业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 城乡一体 国际劳动分工 社会利益 集体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经济开放性的静态分析
8
作者 刘富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5期18-21,共4页
民族经济是指国家的宏观经济综合体。在当今世界,民族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关系的程度日趋强化。从对民族经济开放性的静态分析中可以看出:生产力越是发达的国家,其经济的开放程度越高,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近的条件下,一国的经济潜力越小,其... 民族经济是指国家的宏观经济综合体。在当今世界,民族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关系的程度日趋强化。从对民族经济开放性的静态分析中可以看出:生产力越是发达的国家,其经济的开放程度越高,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近的条件下,一国的经济潜力越小,其经济开放性越大;在民族经济中,基础部门(冶金、能源等)所占比重越大,其开放性越小,相反,加工工业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导致民族经济范围内和国际劳动分工的深化,从而使民族经济的开放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经济 开放性 静态分析 开放程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劳动分工 经济潜力 经济开放 经济综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发挥对外贸易的作用 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
9
作者 何新浩 《国际贸易》 1982年第5期20-25,63,共7页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实现的。建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但还不够理想。今后应继续解放思想,采取相应措施,按国际价值标准规划产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做法要灵活多样,...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实现的。建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但还不够理想。今后应继续解放思想,采取相应措施,按国际价值标准规划产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做法要灵活多样,相关事业也要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对外贸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的 国民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 国际价值 加工贸易 国际分工 国际市场 国际劳动分工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发展我省对外贸易问题
10
作者 江万紫 兰光东 《经济问题》 1984年第1期36-38,47,共4页
对外贸易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随着国际劳动分工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 对外贸易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随着国际劳动分工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备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这是说,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 世界市场 闭关自守 自然条件 生产力 《共产党宣言》 世界性 国际劳动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对外经济联系的效益问题
11
作者 Г·萨加洛夫 曹新书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27-30,共4页
提高苏联同国外协作的效益性,首先得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比如扩大国家的出口潜力;确定对外经济流转最适宜的物质结构和地理结构;确定对外经济协作某些形式的发展规模,不断完善对外经济部门的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要... 提高苏联同国外协作的效益性,首先得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比如扩大国家的出口潜力;确定对外经济流转最适宜的物质结构和地理结构;确定对外经济协作某些形式的发展规模,不断完善对外经济部门的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深入研究制定评价对外经济联系经济效益的方法,并研究如何在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的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至于苏联国民经济参加国际劳动分工方面的有关各项措施,必须以评定这些措施的经济效益为基础.没有这一点,就不可能确定最佳的经济结构和对外经济协作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经济联系 效益问题 国民经济计划 经济协作 国际劳动分工 经济效益 出口潜力 地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