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和客体的本体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显元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9-55,共7页
在哲学史上,主体和客体范畴的内涵,经历了种种的演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科学地制定了主体和客体范畴。但是,在不同的场合和关系中,主体和客体概念的内涵规定是有区别的,不应该把它们混为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承认主体和客... 在哲学史上,主体和客体范畴的内涵,经历了种种的演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科学地制定了主体和客体范畴。但是,在不同的场合和关系中,主体和客体概念的内涵规定是有区别的,不应该把它们混为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承认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除了实践关系,认识关系等外,还具有本体论的关系。不仅客体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而且主体也具有本体论的意义。道理很简单,这就是:历史是由历史主体所创造的。没有历史主体,就不会有人类的历史,也不会有人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范畴 自我意识 思维 外部世界 社会生活 本体关系 独立性 本体论意义 历史主体 认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关系到世界政治——基于批判实在论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万泽雨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60,共25页
国际关系研究面临西方中心主义局限与宏观理论创新贫瘠的双重困境,难以充分解释当下现实世界的大变局,这与其遵循的社会科学哲学的局限性有关。不同于以体系性理论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研究,世界政治研究带有显著的历史社会科学色彩。社会... 国际关系研究面临西方中心主义局限与宏观理论创新贫瘠的双重困境,难以充分解释当下现实世界的大变局,这与其遵循的社会科学哲学的局限性有关。不同于以体系性理论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研究,世界政治研究带有显著的历史社会科学色彩。社会科学哲学领域的批判实在论转向可为世界政治研究提供新的社会科学哲学基础。本体论层面,世界政治研究将既有国际关系研究在时间维度与领域层次上进行了双重拓展,将其纳入对实存领域世界政治深层结构性机制的过程性研究;认识论层面,世界政治研究弱化了逻辑实证主义对于探寻超越时空的普遍性规律与恒定联结式单一因果论的过分执着,注重对于文明特性、国家特性、历史特性的挖掘及实存层次多种因果力和因果机制的研究,遵循倾向论因果观;方法论层面,世界政治研究在包容既有逻辑实证主义方法工具的基础上强调“找回历史”,充分运用批判实在论的回溯法与涌现理论。以批判实在论为基础的世界政治研究或可克服现有国际关系研究之局限,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想与知识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世界政治 批判实在论 本体 认识论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本体论批判
3
作者 陈宇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10-213,共4页
从历史本体论角度 ,运用哲学批判方式阐明主客体关系范畴的历史的生成 ,运用历史思维方法 ,批判历史过程中的物质本体论和社会存在本体论 ,解析实践范畴、主客体关系范畴和历史过程范畴乃是三个不同层次的范畴 ,主张主、客体结构的建构... 从历史本体论角度 ,运用哲学批判方式阐明主客体关系范畴的历史的生成 ,运用历史思维方法 ,批判历史过程中的物质本体论和社会存在本体论 ,解析实践范畴、主客体关系范畴和历史过程范畴乃是三个不同层次的范畴 ,主张主、客体结构的建构乃是社会历史过程真正的历史开端 ,而主客体关系范畴则是其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过程 客体关系 现象范畴 本质范畴 物质本体 社会存在本体 解析实践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构的承诺:国际关系理论的本体论陷阱
4
作者 邹琼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72,共22页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概念遭到很多曲解和滥用,不少学者把本体论概念放在一个发展理论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认为没有本体论研究就无法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这种看法既源于哲学中本体论问题的深远影响,也源于一些学者对本体论、认识...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概念遭到很多曲解和滥用,不少学者把本体论概念放在一个发展理论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认为没有本体论研究就无法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这种看法既源于哲学中本体论问题的深远影响,也源于一些学者对本体论、认识论等基本哲学概念缺乏全面认识的情况下盲目推崇本体论概念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哲学中本体论概念与认识论概念的发展史及其关系,强调认识论分离和独立于本体论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前提。进而,作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关系学者容易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的几个误区和滥用本体论的主要形式。最后,作者提出,本体论概念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作用非常有限,社会事实本体这样的概念并不能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供一个真正坚实的本体论基础,以本体论的研究来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只是一种虚构的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认识论 国际关系理论 实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本体论批判
5
作者 陈宇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6期8-13,共6页
把主客体关系范畴由认识论提升到历史本体论层次,乃是历史思维发展的必然要求。诚然,对主客体关系范畴的准确把握离不开认识论的阐释,然而,认识论自身毕竟要建立在本体论基础上,才能完整地解释主客体关系自身的现实的历史的生成。因此,... 把主客体关系范畴由认识论提升到历史本体论层次,乃是历史思维发展的必然要求。诚然,对主客体关系范畴的准确把握离不开认识论的阐释,然而,认识论自身毕竟要建立在本体论基础上,才能完整地解释主客体关系自身的现实的历史的生成。因此,从历史本体论角度,批判地阐明历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范畴,不仅可以逻辑地再现其内在的历史涵义,以满足历史思维的要求,而且亦为从认识论意义上阐发主客体关系范畴提供其逻辑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过程 物质本体 客体关系 实践范畴 本体论批判 人类史 关系范畴 历史本体 历史思维 自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不属本体论范围
6
作者 黄小冲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35-38,共4页
在主体—客体问题的研究中,有些同志提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也是本体论问题。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但极不确切,而且代表了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相悖的思想方法,因而有必要讨论清楚。 众所周知,“本体论”这... 在主体—客体问题的研究中,有些同志提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也是本体论问题。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但极不确切,而且代表了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相悖的思想方法,因而有必要讨论清楚。 众所周知,“本体论”这个概念,是德意志哲学家郭克兰纽首先提出来的,后来为沃尔夫和其他哲学家所采用。按照公认的理解,本体论研究的是世界的本原和本性。所以,如果我们说只有关于世界的本原及其最一般规律的问题才是本体论问题,那是合乎逻辑的。 那么,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化 主体和客体 客体关系问题 黑格尔 认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康德 唯物主义 实践关系 对象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研究中哲学方法的本体论层面
7
作者 方匡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关系 本体论” 哲学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政治 政治学 学科层次 李少军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人与地学本体的人-地-GIS关系讨论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立新 徐磊 +1 位作者 陈学习 车德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人-地-GIS”关系是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传统的人-地-GIS双向联系模型正在向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本体中心模型演化。通过主体人与客体人的区分,探讨两者在“人-地-GIS”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人-地、地-GIS与人-GIS的相关... “人-地-GIS”关系是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传统的人-地-GIS双向联系模型正在向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本体中心模型演化。通过主体人与客体人的区分,探讨两者在“人-地-GIS”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人-地、地-GIS与人-GIS的相关关系。通过地学本体与本体论的分析,讨论地学本体与科学本体、哲学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分析地学本体与类、元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构建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人-地-GIS”关系新模型,该模型整体上分为认知与再现两部分,由核心的本体模型及人的认知层、GIS的模型层与“地学”现象及其关系层构成。以主体人的认知为主线,讨论该模型中各模块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地学本体 人-地-GIS 关系模型 主体人 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国际关系理论的科学性
9
作者 罗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3,共4页
文章试图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国际关系的理论问题,提出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的对外行为是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认为国际关系的科学体系应该包含国际关系系统、国家与其环境的互动模型、国家与其环境的关系状态及其变量。国际关系... 文章试图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国际关系的理论问题,提出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的对外行为是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认为国际关系的科学体系应该包含国际关系系统、国家与其环境的互动模型、国家与其环境的关系状态及其变量。国际关系系统是国家系统的对外关系子系统,包含国家、国家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国家对外战略三大要素。提出国际关系科学性的三大前提:国家行为理性原则,国家对外行为统一原则和国家利益最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国际关系的本体与客体 国际关系系统 国际关系的科学前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主体—客体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连科 刘奔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3期4-10,共7页
认识论的各种问题都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各种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因此,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不能不是认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问题。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有的同志已经指出,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又互... 认识论的各种问题都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各种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因此,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不能不是认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问题。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有的同志已经指出,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互相滲透、互相转化等等。用对立统一观点去说明主体—客体关系,方向无疑是对头的。但是,如果满足于这种一般的理解,人们对主、客体的关系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抽象的水平上。为了使我们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不断由抽象到具体,还应深入探索这一关系的具体特点。本文试图从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三个方面,对主体—客体的具体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主体—客体关系根源于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从价值论的角度看,主体为了利用客体,必须改造客体;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主体为了利用和改造客体,必须正确反映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 自我意识 外部世界 客体关系 主体 本体 认识论 自然界 价值属性 价值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体系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宗山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已形成若干包括本体论、认识论、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等内容的完整清晰的方法论体系 ,涌现了居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 ,推动国际关系学科向成熟学科迈进。方法论体系既是解释实体理论差异或趋同的重要因素 ,同时其争鸣... 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已形成若干包括本体论、认识论、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等内容的完整清晰的方法论体系 ,涌现了居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 ,推动国际关系学科向成熟学科迈进。方法论体系既是解释实体理论差异或趋同的重要因素 ,同时其争鸣和碰撞也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本体 认识论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向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1-16,共6页
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石向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任何一种认识论都必须回答和说明的问题。对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看法,是研究和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石。发生认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代心理学和认识论研... 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石向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任何一种认识论都必须回答和说明的问题。对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看法,是研究和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石。发生认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代心理学和认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及对心理学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 主体与客体关系 《发生认识论原理》 主体和客体 唯物主义反映论 认识论意义 客观性 认识活动 本体 认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客体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13
作者 时光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3期36-39,共4页
(一) 一般意见都认为,主体客体问题属于认识论的范围,而不是本体论问题(参见《哲学研究》1985年6期,李景源:《主客体问题研究的新进展》)。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所谓本体论问题,无非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的问... (一) 一般意见都认为,主体客体问题属于认识论的范围,而不是本体论问题(参见《哲学研究》1985年6期,李景源:《主客体问题研究的新进展》)。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所谓本体论问题,无非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要科学地说明这一问题,仅仅局限于本体论范围是不可能的,必须把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起来,即在思维与存在的现实的统一关系中考察谁是世界的本体。这是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思维与存在构成现实的总体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即思维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形式,是以主体和客体的出现为条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客体关系 实践活动 总体关系 精神形式 哲学基本问题 本原关系 本体 关系问题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科学主义陷阱”
14
作者 许亮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5,共7页
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国际关系理论并不统一。本体论有物质主义与观念主义之争,认识论有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分,方法论有实证主义与反思主义之别。美国主流学派所推崇的科学主义,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带人由实证主义方法论决定本体论... 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国际关系理论并不统一。本体论有物质主义与观念主义之争,认识论有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分,方法论有实证主义与反思主义之别。美国主流学派所推崇的科学主义,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带人由实证主义方法论决定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陷阱"之中。国际关系学者应明确其不同于自然科学学者的使命,从具体条件下的具体问题入手。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既是由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学者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认识论 方法论 科学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关系研究: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雁飞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8-44,75,共7页
海量数据的出现和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带来了人工智能的极大发展。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给国际关系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带来较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一些机遇。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国际关系研究的本体论方面,可能会弱化民族国... 海量数据的出现和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带来了人工智能的极大发展。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给国际关系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带来较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一些机遇。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国际关系研究的本体论方面,可能会弱化民族国家的地位、打破民族国家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在认识论方面,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到人们对国际关系学知识的性质和获取方式的看法;在方法论方面,对传统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既形成了挑战,也带来重要的机遇。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给国际关系研究带来的影响,我国应当优化产业支持策略、进一步重视数据安全、监控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支持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对国际关系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际关系研究 本体 认识论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16
作者 张尚仁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2期3-8,共6页
《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上发表了刘奔同志《主体—客体关系问题和哲学基本问题是一回事吗?》一文,该文认为不能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混同于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哲学基本问题是有意义的。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哲学基本... 《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上发表了刘奔同志《主体—客体关系问题和哲学基本问题是一回事吗?》一文,该文认为不能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混同于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哲学基本问题是有意义的。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往往限于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还是两个以及思维与存在行没有同一性的争论,对与哲学基本问题直接相关的概念或范畴的理论分析却重视不够。其实,只有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范畴作深入的理论分析,准确地把握这些概念和范畴,才能真正深入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刘奔同志的文章,从这个方面研究哲学基本问题,走出了新的一步。但文中的有些提法和观点,还值得商榷。例如,该文认为,精神一物质关系问题是本体论上的问题;主体一客体关系问题则是认识论上的问题。(见第171页)又认为客观存在这个概念比客体概念更广泛,客体概念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实际地进入人们实践领域中的那一部分,(见第173页)这些看法就似有不妥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意识与存在 主体与客体 客体关系 联系和区别 主体和客体 内在世界 概念和范畴 认识论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7
作者 车力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特色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客观规律 张德广 本体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研究中哲学方法的方法论层面
18
作者 方匡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6,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李少军先生在所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认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着运用各种不同方法的情况。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哲学层次,第二个是学科层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李少军先生在所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认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着运用各种不同方法的情况。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哲学层次,第二个是学科层次,第三个是具体方法的层次。他指出,除本体论和认识论外,在方法论的哲学层面,人们的研究往往还涉及整体主义(holism)与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的分歧。这两者的争论,既涉及本体论问题,也涉及认识论问题。在本体论问题上,两者的分歧在于事物的本原,即事物属性是由它的整体还是由它的组成部分(个体)决定的。在认识论的问题上,两者的分歧在于对事物的解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研究 哲学方法 方法论 本体论问题 认识论问题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个体主义 政治学概论 学科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笑盈 麻争旗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国际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 ,其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 ,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玄化、泛化、空化和术化等问题。本文认为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应从国际传播本体研究、国际传播史研究、国际传... 国际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 ,其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 ,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玄化、泛化、空化和术化等问题。本文认为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应从国际传播本体研究、国际传播史研究、国际传播“术” (技巧 )研究及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 国际传播学 本体 传播史 学科体系 国际新闻传播 国际传播 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价值哲学论纲──以自然本体的名义所阐释的价值哲学 被引量:14
20
作者 邬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21,25,共5页
关键词 价值哲学 价值关系 自然本体 客体关系 相互作用 劳动价值论 主体需要 价值范畴 价值模式 价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