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演进、利益冲突及其变革方向 |
聂正彦
安小雪
|
《征信》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2
|
国际信用证项下押汇业务的法律问题 |
杨红
沈秋红
|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3
|
论中国国际信用建设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
马忠法
吴昱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4
|
国际信用:被忽视的出口软竞争力 |
唐欢庆
王绪朗
|
《现代管理科学》
|
2006 |
0 |
|
5
|
国际信用评级市场准入标准及本土评级机构的国际化出路 |
范思雯
|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6
|
一起国际信用证纠纷 |
沈希光
|
《产经评论》
|
1997 |
1
|
|
7
|
打造智慧地铁的多样化、国际化支付环境 |
毕湘利
ZHANG Liman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从大公国际主权信用评级标准看我国评级机构的发展 |
彭文兵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9
|
企业国际营销信用风险的控制 |
杨光
孙中祺
|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0
|
论现代信用货币的价值基础与浮动汇率制度 |
黄泽民
陆文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1
|
国内信用证:一种全新的支付结算工具 |
孙民生
|
《征信》
|
1999 |
0 |
|
12
|
主权信用评级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研究 |
李若杨
|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3
|
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开放发展策略研究 |
简尚波
|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4
|
论国际碳金融体系 |
卢现祥
郭迁
|
《山东经济》
|
2011 |
9
|
|
15
|
信用证欺诈及其例外原则 |
陈辉庭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6
|
我国实行多种信用形式的依据 |
胡国瑞
|
《武汉金融》
|
1985 |
0 |
|
17
|
关于组建信用卡现代化授权中心(网络)的探讨 |
孙飞
|
《南方金融》
|
1994 |
0 |
|
18
|
世界格局变迁中的战略主动权之争——新常态下,如何善用巧实力? |
许正中
杜宏巍
|
《学术前沿》
CSSCI
|
2015 |
0 |
|
19
|
大和银行为何与住友银行合并 |
方芳
|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20
|
开辟资金新渠道──保理业务 |
储乃中
|
《会计之友》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