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与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价值链体系构建 被引量:12
1
作者 蓝庆新 姜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4,共6页
在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有效地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进入以转型升级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阶段,并正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但总体仍处在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价值链环流的低端水平;而在中国不断扩大海外投资的背景下,中... 在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有效地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进入以转型升级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阶段,并正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但总体仍处在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价值链环流的低端水平;而在中国不断扩大海外投资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国际价值链布局正在深入进行,形成了以中国为枢纽的全球双环流价值链的初步格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将有利于推动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价值链的形成,把依靠发达国家的"外围"关系转变为以中国为"核心"的主导关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链合作,打造自身国际价值链,帮助发展中国家推动工业化,并提高中国产业国际位势,将形成共同发展的新地缘经济态势,促进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价值链 双环流 产业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价值链分工与东北制造业的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来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145,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意义上以最终产品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格局已被新型的以组成产品价值环节为对象的国际价值链分工所替代,导致当代全球制造业分工现出了分工主体专业化、分工形式要素化和分工空间集群化的新特点。因此,新时期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意义上以最终产品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格局已被新型的以组成产品价值环节为对象的国际价值链分工所替代,导致当代全球制造业分工现出了分工主体专业化、分工形式要素化和分工空间集群化的新特点。因此,新时期东北制造业的发展,应遵循21世纪国际制造业分工的时代特征,积极参与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促进东北制造业分工专业化水平,完善东北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培育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高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价值链分工 东北制造业 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链国际分工下的研发知识外溢:治理模式差异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道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69-73,92,共5页
结合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特点,通过经验分析,重点关注了价值链国际分工下的模块型治理模式、领导型治理模式和关系型治理及其国际研发知识外溢效应。研究表明:美国网络型治理模式下的研发知识外溢效果是最突出的,更大知识存量规模是关键影... 结合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特点,通过经验分析,重点关注了价值链国际分工下的模块型治理模式、领导型治理模式和关系型治理及其国际研发知识外溢效应。研究表明:美国网络型治理模式下的研发知识外溢效果是最突出的,更大知识存量规模是关键影响因素;与理论分析不同,台湾地区关系型治理模式下的研发知识外溢效果反而比日本领导型治理模式下的研发知识外溢效果突出,其生产网络渠道扩张是促进更有效率知识外溢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国际分工 治理模式差异 知识外溢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世界平衡性网络演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方方 李香桃 杨焕焕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5-103,共9页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分工和转移对世界经济平衡性演化结构的重塑产生重要作用。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对国际经济网络的特征进行探索,引入熵值指标和...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分工和转移对世界经济平衡性演化结构的重塑产生重要作用。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对国际经济网络的特征进行探索,引入熵值指标和借鉴最优分割理论对国际经济网络演化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经济网络联系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以2001年作为转折点,世界经济空间网络由南北两个极端的格局逐渐向有序、平衡的发展阶段迈进,其中,中国对世界网络平衡性演化的影响在逐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产业价值 世界经济网络 平衡发展 社会网络分析法 最优分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通企业外向国际化促进对外贸易增长转变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纪艳凤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7-29,共3页
流通企业外向国际化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增长,并且还是促进我国货物商贸产品国际价值链创新的有效途径。我国的流通企业主要是从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这三个方面外向国际化。另外,影响我国流通企业外向国际化的重... 流通企业外向国际化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增长,并且还是促进我国货物商贸产品国际价值链创新的有效途径。我国的流通企业主要是从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这三个方面外向国际化。另外,影响我国流通企业外向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市场竞争和转型升级。因此,本文从流通企业促进货物产品价值链的创新作为突破点,通过流通企业外向国际化,改善国际价值链、增强国际价值链、提升国际价值链、推动国际价值链四个方面入手,以形成我国流通企业外向国际化促进对外贸易增长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企业 外向国际 对外贸易 国际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西部加工贸易发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君名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56,共6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需要重新审视与剖析国际价值链与中国西部加工贸易的关系。一方面,西部加工贸易依托于国际社会,伴随着国际价值链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始终围绕西部发展,通过国际价值链将西部产业从'中国制造'...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需要重新审视与剖析国际价值链与中国西部加工贸易的关系。一方面,西部加工贸易依托于国际社会,伴随着国际价值链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始终围绕西部发展,通过国际价值链将西部产业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在引入波特'钻石模型'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西部加工贸易产业转型提出了建立人才培养与支撑体系,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跨越式发展;调整西部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引入结构,积极优化自贸区产业结构;建立东、中、西部长期合作交流协作机制,以全新的开放姿态融入国际价值链体系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国际价值链 中国西部加工贸易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