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防电影:用影像的方式团结御侮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吉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22,共2页
'国防电影'是电影界于1936年5月至1937年'七·七'事变期间提出的一个命题,这个命题从历时性角度上讲是'左翼电影'的一种延伸,从共时性角度讲是'国防文学'的一种扩展。早在1934年,周扬鉴于国内复杂... '国防电影'是电影界于1936年5月至1937年'七·七'事变期间提出的一个命题,这个命题从历时性角度上讲是'左翼电影'的一种延伸,从共时性角度讲是'国防文学'的一种扩展。早在1934年,周扬鉴于国内复杂的形势就敏锐地撰文介绍苏联的'国防文学',并认为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今日','国防文学'是'最需要的'。①1935年底,周扬等上海文艺界党组织的负责人从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上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从共产国际的机关刊物《国际通讯》上看到了季米特洛夫的报告《法西斯的进攻与共产国际的任务》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大会上的发言《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运动与共产党的策略》,于是正式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1936年初,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电影 国防文学 共产国际代表 周扬 电影 中国共产党 现实主义 中华民族 国民党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主义话语下的国防电影与战争动员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邢祥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5-26,共2页
国防电影是教育电影在民族主义话语下的延伸。国防电影的兴起将电影创作提高到民族主义的维度,拓宽了电影创作的视角,提高了电影创作的理论水平,促进了文艺界的民族觉醒,推动了电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抗战爆发之后,国防电影特指纳入到... 国防电影是教育电影在民族主义话语下的延伸。国防电影的兴起将电影创作提高到民族主义的维度,拓宽了电影创作的视角,提高了电影创作的理论水平,促进了文艺界的民族觉醒,推动了电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抗战爆发之后,国防电影特指纳入到抗战建国体系中的以抗战为主题的新闻片、纪录片、故事片以及教育片,又被称为战时电影或战时影片。中电和中制两大电影制作机构共拍摄制作了137种国防电影。但由于时局的限制及受众的减少影响了其战争动员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电影 战争动员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期间上海电影期刊的国防电影宣传
3
作者 徐国庆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69-81,共13页
抗日战争前后的“国防电影”,是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以宣传抗战和团结爱国为核心的、表现民族不屈意志的电影艺术潮流。当时上海的不少电影期刊在宣传国防电影方面,经历了氛围营造与理论铺垫、具象宣传与影响提升、隐性宣传与概念扩容... 抗日战争前后的“国防电影”,是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以宣传抗战和团结爱国为核心的、表现民族不屈意志的电影艺术潮流。当时上海的不少电影期刊在宣传国防电影方面,经历了氛围营造与理论铺垫、具象宣传与影响提升、隐性宣传与概念扩容三个阶段,延续了其一贯坚持的民族精神,展现了关注国家命运、把握时代指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期刊不仅拓展了国防电影的宣传形式和宣传空间,还增强和弘扬了社会大众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在出版界与电影界交织向前的征途中,上海电影期刊和国防电影共同深刻影响了中国电影史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电影期刊 国防电影 民族立场 民族精神 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防电影”的典型——《狼山喋血记》
4
作者 母翔翔 《戏剧之家》 2021年第31期162-163,179,共3页
“国防电影”因为存在时间短,出产作品少,又处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夕,所以其作为一项独立电影运动和思潮的意义没有被清晰地认识。费穆创作的《狼山喋血记》作为国防电影运动的“第一个典型”,对于考察这次电影运动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国防电影 《狼山喋血记》 费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市场对左翼电影类型转换和品质提升的作用——以《壮志凌云》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袁庆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壮志凌云》最大程度地剥离了左翼电影元素与左翼思想根源之间的产权关系,成功地借用国防电影的外壳转型上市,进而为不同党派、阶层和受众群体,提供了一个低于左翼电影版本的接入端口。新华影业公司顺应时代潮流,在市场演进中取代了联... 《壮志凌云》最大程度地剥离了左翼电影元素与左翼思想根源之间的产权关系,成功地借用国防电影的外壳转型上市,进而为不同党派、阶层和受众群体,提供了一个低于左翼电影版本的接入端口。新华影业公司顺应时代潮流,在市场演进中取代了联华影业公司的领袖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 国防电影 《壮志凌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神剧”从何而来?--中国电影史角度的抗战电影源流与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若璇 袁庆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8-32,共5页
“抗日神剧”的出现与热播是过去十年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当下角度而言,它既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新动向之一,也是中国影视文化的组成部分。“抗日神剧”从何而来?从电影史的角度而言,通过梳理1949年前左翼电影以及由此转化而来的国防电影和... “抗日神剧”的出现与热播是过去十年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当下角度而言,它既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新动向之一,也是中国影视文化的组成部分。“抗日神剧”从何而来?从电影史的角度而言,通过梳理1949年前左翼电影以及由此转化而来的国防电影和抗战电影的形态特征,可以追溯“抗日神剧”的源头与雏形。1949年之后,“十七年”时期的抗日题材电影在继承抗战电影形态的基础上,演变出“抗日神剧”中单调而丑陋的汉奸与日本士兵形象。新世纪之后的抗日题材电视剧汲取了同时期该题材电影的喜剧化元素,在“泛娱乐化”的催生之下,发展出了“抗日神剧”的荒诞情节。我们需要批评的是罔顾历史事实的、违背常识的抗战情节,而并非抗日题材电视剧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神剧” 左翼电影 国防电影 抗战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制片生态与电影形态解读——兼析《迷途的羔羊》(1936)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庆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6,共6页
一、前面的话联华影业公司1936年出品的有声片《迷途的羔羊》(1)(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复制收藏,湖北电影制片厂1982年洗印),我直到2011年年底才在网上找到。实际上,影片此前曾由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CCTV6)播出。无论是近... 一、前面的话联华影业公司1936年出品的有声片《迷途的羔羊》(1)(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复制收藏,湖北电影制片厂1982年洗印),我直到2011年年底才在网上找到。实际上,影片此前曾由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CCTV6)播出。无论是近几年在网上出现的"新"的民国电影视频,还是90年代就已经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公开售卖的VCD或DVD光碟,许多影片都不能保证它的原始面貌和时长,其原因是被做了所谓技术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羔羊 中国电影资料馆 电影制片 中国大陆市场 联华影业公司 左翼电影 国防电影 影片公司 渔光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电影事业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初探
8
作者 赵秀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7,共2页
抗战时期的电影事业深受民族主义的影响,表现为国防电影与教育电影逐渐融合。电影承担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能。抗战时期的电影审查首先表现为收回租界电影检察权运动,起因于日本影片《新土》在上海租界的放映。以这一事件为起... 抗战时期的电影事业深受民族主义的影响,表现为国防电影与教育电影逐渐融合。电影承担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能。抗战时期的电影审查首先表现为收回租界电影检察权运动,起因于日本影片《新土》在上海租界的放映。以这一事件为起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电影逐渐转向了国防电影。抗战时期的电影充斥着民族主义的情结,成为电影事业的主流。与此同时,远离抗战题材的电影,则成为民族主义者批判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电影事业 国防电影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诗人费穆 被引量:1
9
作者 秋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47,共2页
在中国电影史上,费穆是一位被忽视的导演,建国以来的电影史料对其鲜有介绍,即便偶有提及,也满是贬抑之辞。究其原因,主要是费穆作品中的政治思想倾向与新中国长期以来的文艺路线相悖。进入80年代后,突破长期思想桎梏的中国电影界重新发... 在中国电影史上,费穆是一位被忽视的导演,建国以来的电影史料对其鲜有介绍,即便偶有提及,也满是贬抑之辞。究其原因,主要是费穆作品中的政治思想倾向与新中国长期以来的文艺路线相悖。进入80年代后,突破长期思想桎梏的中国电影界重新发现了费穆,对其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美学给予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了他的艺术成就,费穆的代表作《小城之春》更被推崇为中国电影史的经典之作,此时距离费穆辞世已有三十余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穆 中国电影 国防电影 新中国 作品 影片 国民党 导演 知识分子 戏曲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实践考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洁琼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5-60,共6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入了电影界,通过电影创作、电影批评、理论译介等对中国电影进行了全方位的影响,推动和主导了左翼电影(1)运动。1937年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上升,党站在救亡图存的最前线,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建立,...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入了电影界,通过电影创作、电影批评、理论译介等对中国电影进行了全方位的影响,推动和主导了左翼电影(1)运动。1937年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上升,党站在救亡图存的最前线,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建立,引导国内电影界进行国防电影的摄制。中国共产党通过电影这种新型媒介来宣传其政治理念和文化理念。上世纪30年代的电影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争取文化话语权和巩固文化领导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电影注入了精神内核和文化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电影 左翼电影 电影批评 电影实践 文化领导权 电影创作 文化理念 精神内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电影观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道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50-53,共4页
大后方抗战电影的理论建设,是在抗日战争这一非常状态的历史环境下实施的。战争初期“关于国防电影之建立”的讨论和战争中期关于“中国电影的路线”的讨论,是大后方抗战电影理论建设中的两次重要活动,这种关于抗战电影的发展策略和发... 大后方抗战电影的理论建设,是在抗日战争这一非常状态的历史环境下实施的。战争初期“关于国防电影之建立”的讨论和战争中期关于“中国电影的路线”的讨论,是大后方抗战电影理论建设中的两次重要活动,这种关于抗战电影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方向的讨论,不仅充分显示了大后方抗战电影理论建设的阶段性特征,而且以其涉及层面的相对广泛和讨论问题的相对深入,代表了大后方扰战电影理论建设的主要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发展 抗战建国 抗战时期 理论建设 国防电影 大后方 电影观念 发展策略 发展方向 中国电影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电影看作“事件”:从《热血忠魂》在南洋首轮影院放映说起
12
作者 周倩闻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8-13,共6页
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监制,中国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中制”)出品,袁丛美编导的抗战电影《热血忠魂》于1938年摄制完成。目前学界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一般见于“中制”、袁丛美、黎莉莉等与该影片的相关机构及人员研究[1],或在关于国防电... 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监制,中国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中制”)出品,袁丛美编导的抗战电影《热血忠魂》于1938年摄制完成。目前学界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一般见于“中制”、袁丛美、黎莉莉等与该影片的相关机构及人员研究[1],或在关于国防电影、抗战电影等研究中偶有提及[2],鲜有就这部影片本身展开的具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电影 中国电影制片厂 抗战电影 黎莉莉 中制 热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新现实主义”(上) 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
13
作者 五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5,共2页
中国电影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一个高潮时期,那个时期的许多佳片至今仍有迷人的艺术魅力,许多优秀的电影人已经名垂青史。应该说那个时期的艺术主调是现实主义,而且她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在发生时间都不逊色于著名的“意大利新... 中国电影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一个高潮时期,那个时期的许多佳片至今仍有迷人的艺术魅力,许多优秀的电影人已经名垂青史。应该说那个时期的艺术主调是现实主义,而且她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在发生时间都不逊色于著名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这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段非常值得研究的发展时期。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军阀混战刚刚收场,日寇入侵,八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是三年的国内战争……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然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电影却创造出不凡的业绩。直到30年代初,中国的电影观众主要局限在上海等几大城市的居民。贫穷落后的中国到1936年时全国才仅有三百多家电影院,全国平均一百万人仅有0.66个座位(而那时的美国是130,苏联是170,印度是3.8)。当时,对许多内地边远的中国人来说,还不知电影为何物。电影刚刚起步,虽然弱小,但“一张白纸可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尽管各种流派和艺术思想都企图发展自己,但真正有作构成那个时代电影的是如下几种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年代 中国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电影艺术 影片 国防电影 中国人民 生活 女性 夏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锋芒逼射六十春——论陈沂早期影剧观的主要特点和现实意义
14
作者 欧家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25,共4页
六十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一大批左翼作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与电影界进步创作人员、影评人员联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左翼电影队伍。他们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文化“围剿”,开拓了中国电影的崭新道路,谱写... 六十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一大批左翼作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与电影界进步创作人员、影评人员联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左翼电影队伍。他们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文化“围剿”,开拓了中国电影的崭新道路,谱写了中国革命文化史上的光辉篇章。陈沂即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本文题目上的“早期”,即是指这个时期。 如同任何胜利来之不易一样,左翼电影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艰辛和斗争的。左翼电影运动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沂 主要特点 左翼电影 深入生活 国防戏剧 拜金主义 中国戏剧 武则天 作品 国防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