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防电影:用影像的方式团结御侮 |
陈吉德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2
|
民族主义话语下的国防电影与战争动员初探 |
邢祥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3
|
抗战期间上海电影期刊的国防电影宣传 |
徐国庆
|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
2023 |
0 |
|
4
|
“国防电影”的典型——《狼山喋血记》 |
母翔翔
|
《戏剧之家》
|
2021 |
0 |
|
5
|
电影市场对左翼电影类型转换和品质提升的作用——以《壮志凌云》为例 |
袁庆丰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9 |
9
|
|
6
|
“抗日神剧”从何而来?--中国电影史角度的抗战电影源流与发展 |
王若璇
袁庆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7
|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制片生态与电影形态解读——兼析《迷途的羔羊》(1936) |
袁庆丰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8
|
抗战时期电影事业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初探 |
赵秀丽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9
|
电影诗人费穆 |
秋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0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实践考索 |
乔洁琼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1
|
抗战时期的电影观念 |
李道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2
|
把电影看作“事件”:从《热血忠魂》在南洋首轮影院放映说起 |
周倩闻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3
|
中国的“新现实主义”(上) 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 |
五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4
|
锋芒逼射六十春——论陈沂早期影剧观的主要特点和现实意义 |
欧家斤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