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话剧运动和话剧文学并进——试论于伶对上海话剧的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孔海珠 《上海艺术家》 1998年第3期33-34,共2页
如果说中国的话剧历史从1907年算起,那么,这年出生的于伶和它同岁;如果说从那时起到1933年是它的青年时期,那么,于伶正是这年踏上上海这块土地,那年他26岁;如果说中国的话剧运动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有长足发展,那么,于伶长期生活在这里,他... 如果说中国的话剧历史从1907年算起,那么,这年出生的于伶和它同岁;如果说从那时起到1933年是它的青年时期,那么,于伶正是这年踏上上海这块土地,那年他26岁;如果说中国的话剧运动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有长足发展,那么,于伶长期生活在这里,他学到的、付出的.都无怨无悔,因为他钟爱戏剧艺术。今天,我们纪念上海话剧九十周年。于伶老人离开我们已经六个月了,我们怀念他对上海话剧的贡献,因为他的一生在戏剧的岗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文学 上海话 现代话剧 于伶 戏剧 中国话剧 抗战时期 独幕剧 国防戏剧 话剧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秋瑾传》
2
作者 王志超 《艺术百家》 1986年第3期98-101,共4页
从创作倾向来讲,夏衍的三幕历史剧《秋瑾传》堪称楷模。1936年,当我国民族救亡运动高潮的时候,戏剧界配合“国防文学”这个口号,提出了“国防戏剧”,开展了“国防戏剧”运动。《秋瑾传》的问世,与“西安事变”的发生和解决、“国防戏剧... 从创作倾向来讲,夏衍的三幕历史剧《秋瑾传》堪称楷模。1936年,当我国民族救亡运动高潮的时候,戏剧界配合“国防文学”这个口号,提出了“国防戏剧”,开展了“国防戏剧”运动。《秋瑾传》的问世,与“西安事变”的发生和解决、“国防戏剧”的提出和兴起正好是同一个时期。这三幕剧可谓国家存亡关键时际的“忧时愤世,激扬蹈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戏剧 秋瑾 西安事变 创作倾向 民族救亡 国防文学 历史剧 历史人物 作家 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锋芒逼射六十春——论陈沂早期影剧观的主要特点和现实意义
3
作者 欧家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25,共4页
六十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一大批左翼作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与电影界进步创作人员、影评人员联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左翼电影队伍。他们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文化“围剿”,开拓了中国电影的崭新道路,谱写... 六十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一大批左翼作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与电影界进步创作人员、影评人员联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左翼电影队伍。他们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文化“围剿”,开拓了中国电影的崭新道路,谱写了中国革命文化史上的光辉篇章。陈沂即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本文题目上的“早期”,即是指这个时期。 如同任何胜利来之不易一样,左翼电影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艰辛和斗争的。左翼电影运动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沂 主要特点 左翼电影 深入生活 国防戏剧 拜金主义 中国戏剧 武则天 作品 国防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章千古事 功德在人心 ——读《张庚文录》随感
4
作者 乔德文 《艺海》 2004年第2期37-38,共2页
安葵兄来长沙参加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时,赠我一套由他任执行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刚出版的《张庚文录》,见书心中感慨万千。因为此前不久刚收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讣告,得知我国戏剧理论界的泰斗——张庚老已去世。真可谓:悼伤之情犹未... 安葵兄来长沙参加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时,赠我一套由他任执行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刚出版的《张庚文录》,见书心中感慨万千。因为此前不久刚收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讣告,得知我国戏剧理论界的泰斗——张庚老已去世。真可谓:悼伤之情犹未尽,又见鸿篇落眼前。我捧着这七卷242万字的巨著,分明察觉到它的沉重,这不是一叠普通的书集,而是他老人家最后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庚 中国古典戏曲 国防戏剧 映山红 随感 功德 戏曲理论 中国现代戏剧 延安 中国话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