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能否提升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以“管资本”为主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广乾 景曼 薛坤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5,共16页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国资监管体系是焕发国资国企新活力、激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前提,其中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资监管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以2009一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国资监管体系是焕发国资国企新活力、激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前提,其中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资监管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以2009一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通过强化企业创新动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间接提升了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所处省份市场化程度低的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中,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其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加快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资监管体制、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资监管体制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国有企业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 被引量:4
2
作者 任广乾 景曼 刘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5,共13页
国资监管体制已由“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模式向以“管资本”为主的模式转变,这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国资监管体制已由“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模式向以“管资本”为主的模式转变,这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代理成本降低与政府干预弱化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治理水平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西部地区和金字塔层级低的国有企业中,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其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提升了国有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国有企业 投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国企费用粘性——来自“两类公司”改革试点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熊凌云 张益宁 杨李娟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93,共17页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下简称“两类公司”)是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从成本费用管控视角,利用2008—2021年“两类公司”改革试点数据,探讨以设立“两类公司”为核心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费...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下简称“两类公司”)是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从成本费用管控视角,利用2008—2021年“两类公司”改革试点数据,探讨以设立“两类公司”为核心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类公司”改革能够显著降低控股国有企业的费用粘性,其内在机制是“两类公司”改革通过强化经营预算管理和嵌入党组织治理实现控股国有企业费用粘性的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类公司”改革对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在由多家“两类公司”协同控股、控股链条较短、股权制衡度较高以及所属类型为中央企业时更显著;限制政府债务大规模扩张和加强产品市场竞争,均能有效提高“两类公司”改革对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文章从政治观和经理人观视角揭示了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降低国有企业费用粘性的内在机理,为完善“两类公司”改革、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降低国有企业费用粘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 费用粘性 两类公司 政治观 经理人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0
4
作者 柳雅君 郭檬楠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6,共7页
如何通过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国资监管体制... 如何通过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可以显著提高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提高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性负担显著降低了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及促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资监管体制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国有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国资监管体制下国企企业家的定位
5
作者 缪文卿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新国资监管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企业家,是介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一类人力资本,他们还不完全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而只是所谓的“类企业家”。明晰这一点,对建构新国资监管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制度非常重要。
关键词 国资监管体制 企业家 国有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资监管体制变迁下公司治理水平对混合所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基于资本属性视角 被引量:25
6
作者 夏冰 吴能全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国资监管体制向“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模式转变,从顶层设计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的制度基础,但“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模式需要以公司内部治理为作用机制,同时考虑区域市场化水平的调节因素,...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国资监管体制向“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模式转变,从顶层设计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的制度基础,但“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模式需要以公司内部治理为作用机制,同时考虑区域市场化水平的调节因素,才能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提升发展质量中发挥作用。本文基于资本属性视角,根据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方向要求,讨论国资监管体制、公司治理、区域市场化水平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了公司治理水平和区域市场化水平在国资监管模式与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质量中发挥的机制作用,并以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质量为目标,提出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资监管体制 混合所有制企业 公司治理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以管资本为主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8
7
作者 乔琳 綦好东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61,共16页
以管资本为主进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为准自然实验契机,运用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 以管资本为主进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为准自然实验契机,运用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有助于国有企业提高效益效率,提升创新能力,做强主业实业,降低企业风险;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通过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等方式提升国有企业绩效;与较低行业竞争程度以及较小规模的国有企业相比,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更有助于提升较高行业竞争程度和较大规模国有企业的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绩效 国企高质量发展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