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画龙多雅士 点睛一戎衣——读《南远景中国画研究文集》
1
作者 屈全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128,共2页
南远景的中国画研究强调继承传承、推陈出新、洋为中用,推崇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具象,体现了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与时俱进的学术态度,具有独到的审美视角和价值尺度,以激浊扬清促使书画家审视自我,以扶正祛邪推动中国画健康发展。
关键词 南远景 国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体会: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作品七人展
2
作者 黄格胜 《艺术探索》 2003年第2期38-40,共3页
Seven works showing here are a part of another exhibi-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opened in the Art Gallery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 Exhibition of Seven Graduate Students March 25,2003. The presi-dent of Guangxi Acade... Seven works showing here are a part of another exhibi-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opened in the Art Gallery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 Exhibition of Seven Graduate Students March 25,2003. The presi-dent of Guangxi Academy of Arts, Prof. Huang Gesheng, wroteapreface to the exhibition, describing his own career as a graduate student so as to encourage graduate stu-dents of nowadays to make a further progress in learning and thinking, sometimes even in writing thes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体会: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作品七人展” 美术教育 绘画技巧 教师 学生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画派、广东国画研究会与广东绘画的现代转型
3
作者 陈瑞林 《中国美术》 2019年第6期22-27,共6页
在中国美术观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广东美术家筚路蓝缕、开辟草莱,居功至伟。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传统社会逐渐瓦解,现代社会初现胚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除了工商业发展的桎梏.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更加迅速。外来资本和... 在中国美术观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广东美术家筚路蓝缕、开辟草莱,居功至伟。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传统社会逐渐瓦解,现代社会初现胚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除了工商业发展的桎梏.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更加迅速。外来资本和本土商业以新兴城市为基地,构建出新的公共空间.塑造出丰富的现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画派 中国美术观 工商业发展 新兴城市 外来资本 广东国画研究 公共空间 居功至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高居翰的中国画研究——评《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天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I0004-I0004,共1页
纵观世界艺术史研究就会发现很多西方学者钟情于中国艺术史的研究,美国著名学者高居翰就是一位专门研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的专家学者。他2014年2月病逝于美国加州,这位西方艺术理论家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成果颇丰,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领... 纵观世界艺术史研究就会发现很多西方学者钟情于中国艺术史的研究,美国著名学者高居翰就是一位专门研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的专家学者。他2014年2月病逝于美国加州,这位西方艺术理论家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成果颇丰,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领域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对中国元明清绘画理论研究非常深入,他重构的后期中国绘画史对东西方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高居翰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非常感兴趣,中国古代艺术作为世界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蕴含着特有的生命力,其中所包含着的深邃思想和美学意蕴,都令中外许多学者为之痴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绘画史 中国美术史 高居翰 中国艺术史 国画研究 绘画理论 西方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高居翰的中国画研究——谈消除“东方化”与“西方影响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叶天露 《艺术科技》 2018年第9期24-25,共2页
美国的艺术史教授高居翰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研究,著述丰富。他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中国画研究领域。本文着重分析和探究高居翰提出的认识中国画的途径,即消除"东方化"与"西方影响论";在参考和借鉴海... 美国的艺术史教授高居翰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研究,著述丰富。他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中国画研究领域。本文着重分析和探究高居翰提出的认识中国画的途径,即消除"东方化"与"西方影响论";在参考和借鉴海外学者中国画研究成果的同时,本文也关注和辨析跨文化异质话语研究背后的疏漏与偏见,旨在超越文化对立,构建平等对话与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高居翰 国画研究 “东方化” “西方影响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石之好·崇尚古法——“广东国画研究会”同仁印学述论(下)
6
作者 邝以明 吴慧平 《中国美术》 2017年第4期82-89,共8页
本文关切于曾与"岭南画派"展开激烈艺术论争的"广东国画研究会"中为数不少兼擅篆刻的会员群体,对其篆刻因缘进行梳理和考察,从而引申出这种篆刻因缘和与传统打交道的艺术常态对艺术家形成恪守传统的情结、崇尚古法... 本文关切于曾与"岭南画派"展开激烈艺术论争的"广东国画研究会"中为数不少兼擅篆刻的会员群体,对其篆刻因缘进行梳理和考察,从而引申出这种篆刻因缘和与传统打交道的艺术常态对艺术家形成恪守传统的情结、崇尚古法的艺术视角的重大影响,并述及篆刻与中国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国画研究 篆刻因缘 艺术视角 崇尚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石之好·崇尚古法——“广东国画研究会”同仁印学述论(上)
7
作者 邝以明 吴慧平 《中国美术》 2017年第3期98-107,共10页
本文关切于曾与"岭南画派"展开激烈艺术论争的"广东国画研究会"中为数不少兼擅篆刻的会员群体,对其篆刻因缘进行梳理和考察,从而引申出这种篆刻因缘和与传统打交道的艺术常态对艺术家形成恪守传统的情结、崇尚古法... 本文关切于曾与"岭南画派"展开激烈艺术论争的"广东国画研究会"中为数不少兼擅篆刻的会员群体,对其篆刻因缘进行梳理和考察,从而引申出这种篆刻因缘和与传统打交道的艺术常态对艺术家形成恪守传统的情结、崇尚古法的艺术视角的重大影响,并述及篆刻与中国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国画研究 篆刻因缘 艺术视角 崇尚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黄宾虹为中心探究国画研究室对民国艺术教育体系的影响
8
作者 阳烁 《美育学刊》 2021年第3期109-116,共8页
民国时期,艺术话语权力体系被重构,现代艺术教育机构成为其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当时的艺术院校、艺术博物馆、艺术社团等都担负起了艺术教育的作用,故聚焦于北平古物陈列所下设的国画研究室,以黄宾虹为切入点,关注其北平时期教育者的... 民国时期,艺术话语权力体系被重构,现代艺术教育机构成为其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当时的艺术院校、艺术博物馆、艺术社团等都担负起了艺术教育的作用,故聚焦于北平古物陈列所下设的国画研究室,以黄宾虹为切入点,关注其北平时期教育者的身份。通过研究黄宾虹与国画研究室其他导师的交游,可还原国画研究室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探究国画研究室对于民初北平艺术教育体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 国画研究 艺术教育 北平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本开新——国画研究会艺术回顾展”
9
作者 戴蕾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7期6-6,共1页
由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广东省博物馆、香港艺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协办的“返本开新——国画研究会艺术回顾展”不久前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是为纪念国画研究会成立95周年而举办的,是国内第一次集中... 由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广东省博物馆、香港艺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协办的“返本开新——国画研究会艺术回顾展”不久前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是为纪念国画研究会成立95周年而举办的,是国内第一次集中展示粤港澳国画研究会作品重要收藏机构的藏品,目前已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根据国画研究会的艺术特点和展品情况,此次展览分为两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博物馆 国画研究 收藏机构 返本开新 香港艺术馆 粤港澳 馆藏精品 澳门艺术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学研究会与金城、周肇祥关系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涛 《中国美术》 2017年第3期24-35,共12页
一、缘起1920年5月,喧嚣熙攘的五四运动刚刚过去一年,北京城似乎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于西城石达子庙成立,金城与周肇祥分任正副会长。[1]入会者达二百余人,特邀陈师曾、贺良朴... 一、缘起1920年5月,喧嚣熙攘的五四运动刚刚过去一年,北京城似乎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于西城石达子庙成立,金城与周肇祥分任正副会长。[1]入会者达二百余人,特邀陈师曾、贺良朴、萧谦中、陈汉第等北京画坛耆老名宿为画会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肇祥 民初 金城 国画研究 联合绘画 北京 纸本 画坛 余绍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在历史的转角处——从中国画学研究会到湖社画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鹏 《中国美术》 2017年第3期8-23,共16页
20世纪民国初年,在北京地区传统画派阵营当中先后形成两个以'精研古法,博择新知','保存固有之国粹,发扬艺术之特长','沟通世界美术'为宗旨的传统派绘画团体——中国画学研究会与湖社画会,这是中国画从传统形态... 20世纪民国初年,在北京地区传统画派阵营当中先后形成两个以'精研古法,博择新知','保存固有之国粹,发扬艺术之特长','沟通世界美术'为宗旨的传统派绘画团体——中国画学研究会与湖社画会,这是中国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化温和转型的群体。两个团体分别成立于1920年5月29日和1927年1月15日。它们并行时间近十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社画会 金城 齐白石 湖社 国画研究 陈师曾 周肇祥 胡佩衡 联合绘画 北京 美术革命 画家群体 陈少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研古法砥砺前行——历史中的中国画学研究会
12
作者 李煜田 《流行色》 2019年第12期135-136,共2页
新文化运动以后,西画风头正劲,我国迅速卷入了"美术革命"的浪潮,面对传统派画家的逐渐萎靡,为保存国粹提倡东方美术,周肇祥与金城作出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决定--组织当时北京地区众多志同道合的国画家一齐成立了当时北京最大... 新文化运动以后,西画风头正劲,我国迅速卷入了"美术革命"的浪潮,面对传统派画家的逐渐萎靡,为保存国粹提倡东方美术,周肇祥与金城作出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决定--组织当时北京地区众多志同道合的国画家一齐成立了当时北京最大的研究国画的民间团体--中国画学研究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革命 国画研究 京津画派 传统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剑华中国绘画史论研究的成就与特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池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6,39,共8页
俞剑华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美术史论家。他的学术成果集中体现在对中国绘画理论、中国绘画史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画论、画史的注释注解和研究之中。他的专著《国画研究》、《中国绘画史》,是20世纪上半叶两部有关中国绘画理论和绘画史... 俞剑华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美术史论家。他的学术成果集中体现在对中国绘画理论、中国绘画史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画论、画史的注释注解和研究之中。他的专著《国画研究》、《中国绘画史》,是20世纪上半叶两部有关中国绘画理论和绘画史的重要著作,前者包含了对国画问题的深刻见解,后者则是现代形态新的中国绘画通史的代表。他的《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中国画论选读》《石涛画语录注译》等,为整理、注译、研究中国古代画论、画史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剑华 国画研究 中国绘画史 中国古代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会诊”——南京艺术学院2002级中国画硕士研究生习作展座谈会实录
14
作者 刘圣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四位02级中国画硕士研究生自发组织了一次习作展,并邀请相关专业的导师与同学开了一个座谈会,围绕研究生该向导师学什么、怎么学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一次师生“会诊”活动,反映了研究生教学的某些方面,为研究生的健康发展创造... 四位02级中国画硕士研究生自发组织了一次习作展,并邀请相关专业的导师与同学开了一个座谈会,围绕研究生该向导师学什么、怎么学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一次师生“会诊”活动,反映了研究生教学的某些方面,为研究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交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艺术学院2002级中国画硕士研究生习作展座谈会 学术交流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艺术风格 绘画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画人物画骁将马国强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大箴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马国强,祖籍河南省温县,1952年1月生。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2年入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创研班进行创作。现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马国强,祖籍河南省温县,1952年1月生。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2年入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创研班进行创作。现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画专业 马国强 人物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研究 河南省 河南大学 中国文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眸历史 探幽发微——“一代风华——民国时期中国画名家作品展”暨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16
作者 王东声 《中国书画》 2005年第8期180-181,共2页
2005年5月27日,由中国画研究院与中华书画出版社(台湾)共同主办的"一代风华——民国时期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在中国画研究院美术馆开幕。这一活动的举办标志着作为中国画研究院重点课题之一的"20世纪中国画名家作品系列观... 2005年5月27日,由中国画研究院与中华书画出版社(台湾)共同主办的"一代风华——民国时期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在中国画研究院美术馆开幕。这一活动的举办标志着作为中国画研究院重点课题之一的"20世纪中国画名家作品系列观摩展"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展出了吴昌硕、蒲华、倪田、张熊、金城、陈半丁、赵少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画发展 国画研究 吴昌硕 蒲华 陈半丁 赵少昂 任伯年 岭南派 国画研究 李树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名家展厅郑军里国画展
17
作者 郑军里 《艺术探索》 2018年第4期I0001-I0008,F0002,F0003,F0004,共11页
1986年以来,先后存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以及美国、新加坡、日本举办画展。作品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美术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等机... 1986年以来,先后存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以及美国、新加坡、日本举办画展。作品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美术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等机构收藏与陈列。作品还参加中国美协“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中国画三百家”,第一、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中国画家提名展”“南北人物·当代中国人物画学术交流展”。2008年两幅作品搭载神舟七号飞船驶入太空,2013年随神舟十号返回地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展 当代 郑军里 国画研究 中国美术馆 中国艺术研究 中国人物画 展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与激进:民初画学文化姿态的选择——从陈师曾与北大画法研究会的关系谈起 被引量:4
18
作者 杭春晓 《中国书画》 2016年第4期4-8,共5页
1918年12月,金城、陈师曾等出面召集北京画家,为访华之日本画家渡边晨亩举办招待会。关于中国画学研究会日后主要活动之一的"日中联合画展",正于席间被提出~①。对此,渡边曾回忆:"曩者大正七年冬间,先生与周肇祥、颜世... 1918年12月,金城、陈师曾等出面召集北京画家,为访华之日本画家渡边晨亩举办招待会。关于中国画学研究会日后主要活动之一的"日中联合画展",正于席间被提出~①。对此,渡边曾回忆:"曩者大正七年冬间,先生与周肇祥、颜世清、陈衡恪等某某诸人,主唱中日艺术之提携。"~②关于中国画学研究会与日本的关系,诸多学者如云雪梅、萧玮文等已有论述。本文未曾在意于此,而更在意:作为中国画学研究会更重要的活动,为什么会在这个招待会上被提出?招待会中,中日画家的中心话题是什么?为何会引出中日联展这样的提议,且受到在场者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曾 国画研究 陈衡恪 中心话题 画学 周肇 雪梅 在场者 北人 蔡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少梅绘画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万新华 《中国书画》 2007年第10期24-54,1,3,共33页
陈少梅(1909~1954年),名云彰,字少梅,号升湖,以字行。湖南衡山人。自幼从父亲陈嘉言习诗文书法,15岁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加入湖社画会,21岁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22岁赴天津主持湖社画会天津分会,此后长期在天津从事国画创... 陈少梅(1909~1954年),名云彰,字少梅,号升湖,以字行。湖南衡山人。自幼从父亲陈嘉言习诗文书法,15岁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加入湖社画会,21岁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22岁赴天津主持湖社画会天津分会,此后长期在天津从事国画创作和美术教育。1949年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身后出版有《陈少梅画辑》、《陈少梅画集》等。陈少梅(1909~1954年),是20世纪中期北方画坛极为重要的画家之一。早年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后入"湖社画会"成为骨干画家,长期在京津地区从事美术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少梅 绘画观念 国画研究 湖社 以字行 南北宗 艺术语言 国画创作 郭熙 中国美术家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国画与西画的博弈
20
作者 张子谦 《中国书画》 2016年第4期9-11,共3页
从清后期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技术引进到清末民初的文化引进,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文人士子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列强的入侵污,猛然觉醒到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列强舰船大炮的威力使... 从清后期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技术引进到清末民初的文化引进,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文人士子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列强的入侵污,猛然觉醒到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列强舰船大炮的威力使他们认识到西方现代科技的进步。在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愿望被甲午中日战争粉碎之后,文人士子认识到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与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更主要的是清政府体制和文化上的陈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中日战争 技术引进 文人士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政府体制 清后期 俞剑华 湖社月刊 国画研究 高剑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