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民经济调整中江苏农村的退赔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柳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江苏省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各种大办和以"共产风"为主要特征的"五风"盛行,"一平二调"现象十分严重,给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危害。1960年下半年到1965年底,在中央和华东局的领导下,江... 江苏省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各种大办和以"共产风"为主要特征的"五风"盛行,"一平二调"现象十分严重,给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危害。1960年下半年到1965年底,在中央和华东局的领导下,江苏省进行了退赔工作。江苏的退赔工作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成为国民经济好转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平二调 退赔 国民经济调整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权与分权的融合: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1961—1965年)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丹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一方面体现为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重新上收权力,以期纠正大跃进期间由于财政权力过度下放地方而带来的地方盲目投资、工业管理混乱和工业增长效率低下的弊端,另一方面却表现为在财政收入的管...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一方面体现为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重新上收权力,以期纠正大跃进期间由于财政权力过度下放地方而带来的地方盲目投资、工业管理混乱和工业增长效率低下的弊端,另一方面却表现为在财政收入的管理层面对“大跃进”时期的“总额分成”体制的延续,且中央对于地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干预在国民经济调整后期都有所松动。同时,“中央局”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中央的“集权”,从而使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更具有一定的分权特征。这一时期“融集权与分权于一体”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结构对后来正确处理央地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中央与地方关系 财政集权 财政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爱国肉”现象研究——观察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鹏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4-77,共14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称为"爱国肉"。本文拟对"爱国肉"出现的时间范围和地域分布作出梳理,进而从生产和流通两个方面分析其出现...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称为"爱国肉"。本文拟对"爱国肉"出现的时间范围和地域分布作出梳理,进而从生产和流通两个方面分析其出现原因。"爱国肉"现象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的部分内在逻辑:调整实际上延续了之前的政策演变轨迹,即在公有化程度与现实困难的博弈中反复波动;此次调整尽管幅度大于以往,却依旧只是困难面前的权宜之计,必然再次回归"左"的轨道;调整释放了市场经济因素,但计划经济体制不仅无法将政策效果落到实处,反而只能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两种体制相互掣肘所带来的经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调整 计划经济体制 养猪方针 商品流通渠道 国营商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富春与国民经济调整的起步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松茂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8-72,共5页
60年代初李富春开始觉察“大跃进”中的问题,主张冷热结合、全面安排各方面建设,并最早提出整顿建议和六字方针;经过周恩来补充,六字方针正式形成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针对初期调整的徘徊局面,李富春又提出“退够”的主张... 60年代初李富春开始觉察“大跃进”中的问题,主张冷热结合、全面安排各方面建设,并最早提出整顿建议和六字方针;经过周恩来补充,六字方针正式形成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针对初期调整的徘徊局面,李富春又提出“退够”的主张,为国民经济调整的起步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 李富春 国民经济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赢与否: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水轮泵“歼灭战”——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安峰 《古今农业》 2018年第2期25-32,共8页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解决喀斯特地貌下的乡村引水灌溉问题,贵州掀起兴建水轮泵的热潮。期间,政府通过组建机构、筹集资金、样板试点、工程管理等形式,给予极大的支持,短时期内取得明显成效,彰显了政治权威在乡村水利建设中的速效性。既...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解决喀斯特地貌下的乡村引水灌溉问题,贵州掀起兴建水轮泵的热潮。期间,政府通过组建机构、筹集资金、样板试点、工程管理等形式,给予极大的支持,短时期内取得明显成效,彰显了政治权威在乡村水利建设中的速效性。既与全国水轮泵运动相呼应,又是高原山区引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水轮泵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国民经济调整进程及成效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煦 苏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40,共7页
针对1977、1978两年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设备和技术引进热潮,在国家领导人的推动下,中央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北京市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积极迅速地贯彻中... 针对1977、1978两年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设备和技术引进热潮,在国家领导人的推动下,中央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北京市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积极迅速地贯彻中央的调整方针,克服了盲目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局面;初步调整了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农轻重比例;在调整中深化了对改革的认识,为北京市经济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宝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和技术引进 结构性矛盾 国民经济调整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北京工业调整情况访谈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斌 张惠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5,共8页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全国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深入了解这一时期北京工业调整的具体情况,我们集中采访了五位对此比较熟悉的离退休老同志,分别是张彭、张其锟、...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全国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深入了解这一时期北京工业调整的具体情况,我们集中采访了五位对此比较熟悉的离退休老同志,分别是张彭、张其锟、郝真、苏兆林和朱希斌。他们从不同侧面,回顾了这一时期北京工业调整的具体情况,深刻总结了这一时期北京工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调整 国民经济调整 八字方针 工业七十条 彭真同志 张彭 大炼钢铁 产品质量 国家计划委员会 贾庭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十年代初期国民经济调整的历史局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大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86-91,共6页
1961年1月14日至18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了李富春、周恩来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阶段。从1961年开始到1965年结束的国民经济调整,根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可... 1961年1月14日至18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了李富春、周恩来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阶段。从1961年开始到1965年结束的国民经济调整,根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到1963年2月中央工作会议,面对“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严重困难,经济工作“以调整为中心”,主要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大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援,尽可能地充实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力,增加农村社队所需的贷款和物资;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压缩重工业生产;对工业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由于措施果断有力,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调整工作比较迅速地取得明显的效果。到1963年初,我国国民经济开始出现全面好转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调整 调整时期 人民生活 产业结构 农业生产 劳动生产率 工业企业 重工业 工业生产 轻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少奇与六十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 被引量:2
9
作者 马云飞 《中共党史研究》 1988年第5期8-15,共8页
随着当前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60年代初期至中期的国民经济调整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党史界的瞩目。因为一方面,这次调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建设遭受挫折后自我反省、力转危局的一次成功实践;另一方面,凝聚在这一时期中的许多宝贵历史经验。
关键词 刘少奇 国民经济调整 经济建设 调整措施 经验教训 思想状况 中共党史研究 庐山会议 经济形势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少奇在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中的贡献
10
作者 薛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本文简要概述了50年代末“大跃进”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危害,论述了刘少奇同志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纠正“大跃进”以来人们的错误认识,并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作者认为,刘少奇同志对当... 本文简要概述了50年代末“大跃进”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危害,论述了刘少奇同志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纠正“大跃进”以来人们的错误认识,并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作者认为,刘少奇同志对当时困难的估计是正确的,对其原因和责任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他勇于正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并大胆调整的精神是我党宝贵的思想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60年代 “大跃进” 国民经济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党领导的第一次国民经济调整
11
作者 王子波 杨清波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定了这次调整所取得的伟大成绩,高度评价了它的历史意义。文章认为,这一次回民经济调整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根本经验是遵循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建设规模和国力相适应。这次调整工作的胜... 定了这次调整所取得的伟大成绩,高度评价了它的历史意义。文章认为,这一次回民经济调整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根本经验是遵循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建设规模和国力相适应。这次调整工作的胜利,是党中央坚持和左倾思想作斗争的结果。它不但在党的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本文详细回顾了党领导的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历史,充分肯而且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的国民经济调整,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调整 国民经济计划 人民生活 八字方针 相适应 重要地位 历史意义 党中央 工农业生产 农村人民公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的调节作用
12
作者 张玉生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1年第1期30-32,共3页
列宁说:“银行政策不限于把银行国有化,而且应该逐渐地、但是不断地把银行变为统一的核算机构和调节机构,调节全国按社会主义方式组织起来的经济生活”。(《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04页)列宁所说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信贷... 列宁说:“银行政策不限于把银行国有化,而且应该逐渐地、但是不断地把银行变为统一的核算机构和调节机构,调节全国按社会主义方式组织起来的经济生活”。(《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04页)列宁所说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信贷活动进行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我们必须实行适合于各种经济成份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政策 国民经济调整 分配制度 调节机构 单位存款 经济生活 历史问题 宏观经济决策 组织起来 货币流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信贷怎样促进国民经济调整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玉吉 《经济问题》 1980年第7期1-5,共5页
社会主义银行信贷是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如何发挥银行信贷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是当前银行工作应当着重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认識信貸对国民經济的調节作用社会主义银行信贷,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无调... 社会主义银行信贷是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如何发挥银行信贷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是当前银行工作应当着重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认識信貸对国民經济的調节作用社会主义银行信贷,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无调节作用,这是银行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社会主义银行信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调整 企业 杠杆作用 客观经济规律 紧缩信贷 国家计划 中短期 产品生产 短线产品 银行信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国家银行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的作用
14
作者 樊纪宪 《中州学刊》 1981年第3期50-54,共5页
国家银行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资金活动的中心和枢纽。不论从历史或现实情况看,银行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是再生产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而且通过它的业务活动,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整... 国家银行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资金活动的中心和枢纽。不论从历史或现实情况看,银行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是再生产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而且通过它的业务活动,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纽带和桥梁。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因此,银行作为商品、货币高度发展的产物,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部门,就必然发挥它的杠杆作用。特别是在国民经济调整之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资金活动中心和枢纽的国家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尤为显著。它不仅可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指导,而且还能对微观的经济活动加以必要的控制和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银行 国民经济调整 国民经济各部门 货币流通 货币周转 控制货币 充分发挥 回笼货币 利率 日用消费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国民经济调整中要发挥会计作用
15
作者 刘桂香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91-91,共1页
本文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论述了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国民经济调整 会计作用 社会经济活动 会计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搞好国民经济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裴元秀 李秉忠 《社会科学研究》 1981年第2期54-58,73,共6页
三年大跃进的“左”倾建设指导方针,造成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一度异常紧张。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这次空前严重的挫折之际,党中央在一九六一年正式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三年大跃进的“左”倾建设指导方针,造成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一度异常紧张。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这次空前严重的挫折之际,党中央在一九六一年正式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由于这一正确方针的贯彻执行,很快收到显著成效,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到一九六三年就得到了基本恢复,一九六四年整个国民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一九六五年的许多工农业生产指标赶上或超过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从而在实际经济工作上纠正了“左”的错误,完成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然而,这次调整并没有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没有从根本上批评从主观愿望规定发展速度这个错误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形势 国民收入 货币发行 通货膨胀 增长速度 调整期间 总结历史经验 财政赤字 贯彻执行 国民经济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技情报工作如何适应国民经济调整的新形势
17
作者 王松益 《图书与情报》 1982年第3期6-10,共5页
本文试图从国民经济调整的形势出发,简述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变化,对科技情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情报工作适应这一新形势,作者认为根本性的问题有四个方面。首先要解决情报工作与国民经济建设脱节的问题,使情报工作密... 本文试图从国民经济调整的形势出发,简述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变化,对科技情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情报工作适应这一新形势,作者认为根本性的问题有四个方面。首先要解决情报工作与国民经济建设脱节的问题,使情报工作密切结合经济建设,作好服务工作。第二要加强科学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第三要加强预测性,使调整时期出现的多种问题,事先有所预见,防惠于未然。第四要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学术领导的精神,使专家,学者拳与领导与决策,提出了具体的设想,以健全我国情报工作的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情报工作 国民经济调整 调整时期 国民经济建设 新形势 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科学性 预测性 科技情报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银行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首要任务
18
作者 蔡济群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1年第Z1期1-11,共11页
农业银行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关系到几十万农村金融工作者朝什么方向努力的大问题,也是如何正确贯彻执行党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总的奋斗目标的根本性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各业在调整... 农业银行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关系到几十万农村金融工作者朝什么方向努力的大问题,也是如何正确贯彻执行党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总的奋斗目标的根本性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各业在调整中所处的地位、所担负的任务是不一样的.有的要上、有的要下、有的要进、有的要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调整中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调整 农业银行 首要任务 农业生产 调整时期 农村经济 货币回笼 农业经济 大力发展 农村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与国民经济调整
19
作者 秦庆武 《求是学刊》 1982年第6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国民经济调整 分工理论 社会分工 生产部门 马克思主义 带头工业 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生产 国民经济结构 社会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服务性行业,促进国民经济调整
20
作者 迟景才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1期47-52,共6页
党中央确定的以调整为中心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放在稳步前进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从根本来说,实现现代化就是不断提高生产专业化、协作社会化的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 党中央确定的以调整为中心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放在稳步前进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从根本来说,实现现代化就是不断提高生产专业化、协作社会化的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发展服务性行业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深入研究服务性行业发展规律,提高发展服务性行业对国民经济调整作用的认识,积极扶持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对于搞好国民经济调整,发展社会再生产,加速四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专业化 社会化生产 国民经济调整 大发展 服务性行业 劳动生产率 人民生活 实现现代化 生产服务 劳动力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