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莫子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中国抗战进入第二阶段即所谓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发起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其初衷具有较大的对中共的指向性。对于这一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态度首先是积极拥护和支持的,其次也是与国民党同中有异的,这种"异"主要体现在对"... 中国抗战进入第二阶段即所谓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发起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其初衷具有较大的对中共的指向性。对于这一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态度首先是积极拥护和支持的,其次也是与国民党同中有异的,这种"异"主要体现在对"抗战到底"的诠释、如何集中意志与力量以达成国民精神总动员、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的关系以及中共尤其强调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反对腐朽现象的重要性等方面。国共两党所代表的立场及其对于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观点、措施不同也导致了各自所取得的成就不同。无论是从整个全国范围来看,还是从中共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区域内来看,中共对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都是有功劳和成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相持阶段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态度同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中共对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回应——以中共《告全党同志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肖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4期58-62,共5页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发起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抗日,但也有防共的一面。中共基于这一认识,对该运动给予策略性的回应:对其抗日的一面予以积极性的引导,坚定国民抗日的决心;对其防共...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发起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抗日,但也有防共的一面。中共基于这一认识,对该运动给予策略性的回应:对其抗日的一面予以积极性的引导,坚定国民抗日的决心;对其防共的一面予以灵活性的化解,防止这种可能性的发生。中共这种策略的形成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合作 国民政府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中共 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国内战争狂热的表现及成因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思历史 被引量:3
3
作者 史桂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期,政府通过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掌控舆论,控制国内产业团体、国民组织,掌控生活必需品等方式,把国民卷入战争体制,纳入支持侵略战争轨道。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战败,在一些重要的节点,日本国内都出现&...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期,政府通过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掌控舆论,控制国内产业团体、国民组织,掌控生活必需品等方式,把国民卷入战争体制,纳入支持侵略战争轨道。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战败,在一些重要的节点,日本国内都出现"举国一致"支持战争的"狂热"场面。从不谙世事的孩童到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从退伍军人到公共汽车售票员,或"捐款",或写慰问信,或到神社祈祷日军胜利进军,以不同方式表示对局势的关切,表达所谓的"爱国"情。不明真相的日本国民支持战争,是日本侵华战争延续14年之久的社会基础。在讨论日本战争责任时,我们将日本政府与国民区分开来,强调日本国民是战争受害者,这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完全忽视战争的另一个方面,日本国民是战争受害者,他们主动、或者被动地支持战争,某种程度上也是"加害者"。检讨战争体制下日本国民对战争态度,可以看到历史复杂的一面,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战争,汲取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国一致 新闻媒体 国民精神总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战后教育改革概况
4
作者 牧野笃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4-76,共3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日本的学校几乎都变成把学生培养成为天皇服务的“皇民”(天皇的臣民),改变国民意识为支持侵略战争的场所。教师在这种学校里的主要任务是把“战争道德”和“好战意识”灌输给学生,并在教坛上送学生到战场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日本的学校几乎都变成把学生培养成为天皇服务的“皇民”(天皇的臣民),改变国民意识为支持侵略战争的场所。教师在这种学校里的主要任务是把“战争道德”和“好战意识”灌输给学生,并在教坛上送学生到战场上。战后不久,国民就开始要求教育否定其军国主义性质并树立其和平、自由以及民主主义的原则。全体国民希望通过新的教育来培养新的国民,为建设和平、民主的新日本服务。在这种形势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概况 教育内容 国民意识 教坛 国民精神总动员 教学活动 战场上 公共教育 自主精神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烽火中台湾同胞的中国情结
5
作者 史习培 《理论学习月刊》 1998年第1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台湾人民 台湾革命同盟会 抗战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情结 收复台湾 回归祖国 台湾同胞 抗日斗争 国民精神总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好战电影
6
作者 成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4-35,共2页
日本的战争电影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始终贯穿着好战与反战,或者说鼓吹、宣扬军国主义与反军国主义的两种创作倾向。这就是日本战争电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色。这一特点主要是日本的政治制度所造成的。 日本政府为加强对电影的控制,昭... 日本的战争电影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始终贯穿着好战与反战,或者说鼓吹、宣扬军国主义与反军国主义的两种创作倾向。这就是日本战争电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色。这一特点主要是日本的政治制度所造成的。 日本政府为加强对电影的控制,昭和8年(1933年)3月,国会提出了“关于确立电影国策”的提案,与此同时,德国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府 战争电影 日本电影 反军国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法西斯 国民精神总动员 《战争与和平》 电影法 日本侵华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