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民政府时期推行边疆教育政策的背景刍议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景 张学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6,共7页
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政策的推行使得边疆地区仅有世俗文化传承而基本没有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历史走向终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开拓性意义。国民政府时期的边疆教育政策是为贯彻国民政府的边疆政策和教育政策而由国民政府所创制并... 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政策的推行使得边疆地区仅有世俗文化传承而基本没有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历史走向终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开拓性意义。国民政府时期的边疆教育政策是为贯彻国民政府的边疆政策和教育政策而由国民政府所创制并被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系列特殊性和优惠性的少数民族教育法令措施。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和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从国家政策层面为边疆地区教育事业的推行提供了政策制定上的合法性依据。新式教育普及政策则从教育政策层面为边疆教育政策的确立和完善提供了又一个合法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教育政策 边疆政策 边疆教育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统治维持与边疆国防巩固——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政策考述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景 王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国民政府时期的边疆教育政策是南京国民政府出于政治统治维持和边疆国防巩固的目的,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现代新式教育发展所创制的一系列特殊性和优惠性的少数民族教育法令措施,主要包括创设边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策进边地读物编译、建设... 国民政府时期的边疆教育政策是南京国民政府出于政治统治维持和边疆国防巩固的目的,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现代新式教育发展所创制的一系列特殊性和优惠性的少数民族教育法令措施,主要包括创设边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策进边地读物编译、建设国立边疆学校系统、筹措边疆教育经费、优待边疆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六个方面的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我们今天理解"多元"与"一体"的民族关系格局,增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以及增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维系边疆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边疆教育政策 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防”到“治”——国民政府时期钱塘江防治理念的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海静 石云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89,共9页
对于钱塘江的涌潮和江道变迁灾害,清代之前人们所奉行的一直是以"防"为主的理念,导致了海塘的修筑。伴随西方治水理念和治水技术的传入,国民政府时期,工程技术专家提出以"治"代"防",通过实施江道整治实... 对于钱塘江的涌潮和江道变迁灾害,清代之前人们所奉行的一直是以"防"为主的理念,导致了海塘的修筑。伴随西方治水理念和治水技术的传入,国民政府时期,工程技术专家提出以"治"代"防",通过实施江道整治实现治本的目的。由此,钱塘江防治理念从"防"转为"治"。本文通过梳理史料,阐述了国民政府时期钱塘江防治理念的演变发展过程,探析不同时期防治理念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钱塘江 防治工程 防治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省而治:国民政府时期知识界的新疆治理方案 被引量:2
4
作者 肖高华 陈美慧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3-138,共6页
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与新疆关系若即若离,如何解决新疆问题,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难题。此时,知识界纷纷建议按照区域主义原则,实行新疆"分省而治",加快新疆省制化步伐;当然,也有论者主张按照族群主义原则,实行新疆&qu... 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与新疆关系若即若离,如何解决新疆问题,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难题。此时,知识界纷纷建议按照区域主义原则,实行新疆"分省而治",加快新疆省制化步伐;当然,也有论者主张按照族群主义原则,实行新疆"特别自治"。当年知识界所思考的许多问题,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依然存在,因此,对国民政府时期知识界有关新疆"分省而治"方案的考察,具有一定的学术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知识界 新疆 “分省而治” 区域主义 族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工资制度思想评析(1927-1937)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兵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6-191,共6页
随着对西方公务员工资制度的翻译和介绍,中国近代学者在公务员概念的争议上,在对《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的批驳上,以及围绕着中国是否实行和如何进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公务员工资等级制度如何厘订、公务员退休养老制度是否实行、养老金... 随着对西方公务员工资制度的翻译和介绍,中国近代学者在公务员概念的争议上,在对《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的批驳上,以及围绕着中国是否实行和如何进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公务员工资等级制度如何厘订、公务员退休养老制度是否实行、养老金如何筹措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讨,并提出一套相对完备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公务员 工资制度 经济思想 中国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权”与“限权”:国民政府时期监察权配置之不同方案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卫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7-134,共8页
国民政府设立监察院,实现了从议会监督制向监察监督制的转变。在监察权配置上,国民政府时期人们提出了“扩权”与“限权”的不同方案。前者主张依据权威性原理以扩充监察权限来提升监察效能,后者主张根据制约性原理限定监察权限防止其... 国民政府设立监察院,实现了从议会监督制向监察监督制的转变。在监察权配置上,国民政府时期人们提出了“扩权”与“限权”的不同方案。前者主张依据权威性原理以扩充监察权限来提升监察效能,后者主张根据制约性原理限定监察权限防止其权力滥用。双方各执一词,如何处理监察权的效能性与制约性问题成为一个时代的两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监察权 扩权论 限权论 权威性 制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教科书供应体制的沿革 被引量:3
7
作者 贺金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8,共5页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其中小学教科书的供应体制经历了从审定制到国定制与审定制交互并行的转变过程。抗战期间国定制与审定制交互并行供应体制的出台,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解决后方中小学教科书供应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行党...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其中小学教科书的供应体制经历了从审定制到国定制与审定制交互并行的转变过程。抗战期间国定制与审定制交互并行供应体制的出台,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解决后方中小学教科书供应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行党化教育的需要。而1947年以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实行国定本教科书版权开放的政策,则显现了教育体制变革过程中的困难重重以及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中小学教科书 供应体制 沿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政府时期大学委员会考述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正平 张建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8-94,共7页
如何克服行政官僚化的弊病,是教育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蔡元培在学习法国“学者的行政”基础上,设立了大学委员会,以学者指导教育行政,试图以此解决这一难题。从现实的运作来看,大学委员会明显与国民党对教育的政治诉求及其集... 如何克服行政官僚化的弊病,是教育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蔡元培在学习法国“学者的行政”基础上,设立了大学委员会,以学者指导教育行政,试图以此解决这一难题。从现实的运作来看,大学委员会明显与国民党对教育的政治诉求及其集权化原则相左。因此,这一机构的消亡在所难免。但它所蕴涵的学术化原则,对今天教育行政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大学委员会 蔡元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社会教育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亚妮 杨恕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推行边疆社会教育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水平,改善各民族生活,培养合格公民,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办理各种边疆社会教育事业,使边疆各族民众的传统观念有所转变,开始接受现代教育... 推行边疆社会教育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水平,改善各民族生活,培养合格公民,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办理各种边疆社会教育事业,使边疆各族民众的传统观念有所转变,开始接受现代教育,国家认同感增强。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边疆社会教育的成效是相当有限的,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当今的边疆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边疆教育 边疆社会教育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退抚制度探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同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99,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革新政治,整顿吏治,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便加紧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其中建立和实施完善的退休抚恤制度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促进人事的新陈代谢,保障公务员的基本生活、解决其后顾之忧等具有积极的推...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革新政治,整顿吏治,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便加紧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其中建立和实施完善的退休抚恤制度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促进人事的新陈代谢,保障公务员的基本生活、解决其后顾之忧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后的10多年间,国民政府在建立和推行公务员退抚制度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制定、颁布和实施了一些有关公务员退休、抚恤等保障措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务员的权利,稳定了公务员队伍,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坚强的经济后盾,更重要的是缺乏一个合理的政治体制,致使公务员退抚制度并未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公务员 退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家权力与上海私立大同大学的治理模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宝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75,共11页
大同大学是近代上海的一所知名私立大学,成立于1912年,初名大同学院,1923年改称大学,1928年获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立案之后,该校内部机构、院系课程和经费配置受到国家权力的影响。大同大学的治理模式既体现本校权力结构、制度和机构... 大同大学是近代上海的一所知名私立大学,成立于1912年,初名大同学院,1923年改称大学,1928年获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立案之后,该校内部机构、院系课程和经费配置受到国家权力的影响。大同大学的治理模式既体现本校权力结构、制度和机构的独特性和适用性,又能适应国家需要,二者并无强烈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大学 国民政府时期 私立大学 大学治理 国家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与互利:国民政府时期西南边疆币政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德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8-164,共7页
在"剿匪"与抗战的特定时空中,基于特定利益与共同目标的考量,国民党中央与西南边疆地方当局在推行币政过程中,发生了多元互动的奇特效应。这一时期的西南边疆流通货币呈现出一种紊乱状态,国民党中央在西南边疆推行法币、整理... 在"剿匪"与抗战的特定时空中,基于特定利益与共同目标的考量,国民党中央与西南边疆地方当局在推行币政过程中,发生了多元互动的奇特效应。这一时期的西南边疆流通货币呈现出一种紊乱状态,国民党中央在西南边疆推行法币、整理金融过程中,国民政府通过整理四川地钞,平定渝市金融恐慌,推进滇黔法币流通,将国民党中央金融势力渗透至西南边疆,强化了国民党中央金融控制力。与此同时,这个过程既反映了国民党中央与地方取得双赢的结果,又隐现双方存在利益的博弈,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合作与互利、冲突与渗透、控制与整合的多维样态。显示出国民党中央政府通过集中金融控制权强化对政治、经济及军事的话语权,隐射国民党中央与西南边疆之间的多重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西南边疆 川政 币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政府时期保甲制度在江西的推行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腊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国民政府时期,保甲制度在江西的推行经历了"剿共"、建设、抗战和全面内战四个时期,从推行、完善、进一步加强到最后崩溃历经了18年时间。保甲制度的推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保甲制度 “剿共” 建设 抗战 全面内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政府时期的征地补偿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春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1-84,共4页
土地征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尤其是随着公共利益问题的日益突出而得以产生并逐步完善。土地征收制度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征收土地进行补偿。国民政府时期,征地补偿方式多样,既原则执行,又灵活变通,但土地补偿的标准悬... 土地征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尤其是随着公共利益问题的日益突出而得以产生并逐步完善。土地征收制度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征收土地进行补偿。国民政府时期,征地补偿方式多样,既原则执行,又灵活变通,但土地补偿的标准悬殊,地价差别大,公信力不强,土地补偿费拒领现象也较为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征地补偿 国民政府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甘宁青农村教育变迁 被引量:2
15
作者 戴巍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92,共4页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尤其是抗战爆发后,由于国民政府对甘宁青地区的开发与建设,甘宁青农村教育事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基层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内容向以爱国、科学、民主为特征的现代教育的转变。由于受政府主导的教育变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尤其是抗战爆发后,由于国民政府对甘宁青地区的开发与建设,甘宁青农村教育事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基层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内容向以爱国、科学、民主为特征的现代教育的转变。由于受政府主导的教育变迁模式的限制,在抗战结束后,随着国民政府战略重点的转移,这一变化趋势出现了停滞和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甘宁青 农村 教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会计师入行资格变迁研究——以监管思想和职业化思想的互动为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喻梅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3,共6页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与会计师职业团体在会计师行业微观管理层面呈现出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共生动态关系,这一互动关系在会计师入行资格演进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而指导两者参与互动实践的分别是监管思想和职业化思想。一方面政府在...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与会计师职业团体在会计师行业微观管理层面呈现出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共生动态关系,这一互动关系在会计师入行资格演进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而指导两者参与互动实践的分别是监管思想和职业化思想。一方面政府在监管思想指导下积极参与行业管理并力图在制度发展中体现政府意志,另一方面会计师在职业化目标的指引下要求提高入行资格收紧职业圈以形成专业垄断,由此形成了行业微观管理层面政府与会计师的互动格局。但是这一互动格局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呈现出由盛及衰阶段性发展的特征,伴随着互动关系的衰落会计师入行资格逐年降低,最终会计师丧失了形成专业垄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会计师入行资格 监管思想 职业化思想 互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政府时期国内学界西北农业开发思想略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成杰 储竞争 《农业考古》 2016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国民政府时期,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西北在国家战略架构中地位跃升,开发西北以建设抗战后方战略基地成为各界共识。国内学界以报刊杂志为平台掀起开发西北的舆论热潮。作为西北开发重要一环的农业开发也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学界精... 国民政府时期,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西北在国家战略架构中地位跃升,开发西北以建设抗战后方战略基地成为各界共识。国内学界以报刊杂志为平台掀起开发西北的舆论热潮。作为西北开发重要一环的农业开发也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学界精英在书写西北农业现状基础上,从营造良好农村社会环境、兴筑交通和水利设施、协调农业开发与水土保持、普及农民教育、农业人才培养与农事试验等方面构建西北农业开发思想,为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实践提供重要的农业开发思想理论基础,也为新中国建立后的农业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国内学界 西北 农业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开发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荣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83-87,共5页
国民政府时期进行的西北开发对面积广阔、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北地区来说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对当时西北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限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 ,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 ,西北开发... 国民政府时期进行的西北开发对面积广阔、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北地区来说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对当时西北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限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 ,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 ,西北开发的成绩并不可观。但仍有许多经验教训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西北开发 历史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议会政治的困境--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会札记 被引量:1
19
作者 聂鑫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关键词 国会制度 国民政府时期 议会政治 民初 札记 北京 段祺瑞 袁世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改造礼俗思想——以国民政府时期陈果夫的相关论述为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湛晓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76,共14页
礼俗是考察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国民党政要陈果夫,在国民政府时期发表了大量有关礼俗改造的著述和言论,为我们认识礼俗互动的近代形态提供了个案。作为"标准党人",陈果夫礼俗改造的设想首先是官方本位的——他试图... 礼俗是考察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国民党政要陈果夫,在国民政府时期发表了大量有关礼俗改造的著述和言论,为我们认识礼俗互动的近代形态提供了个案。作为"标准党人",陈果夫礼俗改造的设想首先是官方本位的——他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礼俗的社会教化和意识形态功能,以日常政治的方式配合新生活运动,参与国民党三民主义儒家化意识形态的建构;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经历、从政经验及其所信奉的"中体西用"文化观等原因,陈果夫的礼俗观又相当"接地气",他对民间信仰和风俗的价值认同远大于批判,对民众的非理性精神需求有着充分的共情。对礼俗政治文化功能的积极利用和改造,使他区别于一般知识界的启蒙思路,而礼俗改造中坚定的民众立场,又使他与主流政治话语有所分殊,这正是陈果夫礼俗观的个性所在。就实际功效而言,在以社会整合和政治动员为急务的民族国家建构时代,陈氏的礼俗改造计划因现实针对性不强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改造:国民政府时期 陈果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