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改造国民性问题和鲁迅创作──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士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4期12-18,共7页
再论改造国民性问题和鲁迅创作───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王士菁1今年是霍秋白同志就义60周年纪念,明年即是冯雪峰同志逝世20周年,同时又是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他们这些前辈离开我们仿佛已经很远了,但似乎又离得很近,... 再论改造国民性问题和鲁迅创作───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王士菁1今年是霍秋白同志就义60周年纪念,明年即是冯雪峰同志逝世20周年,同时又是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他们这些前辈离开我们仿佛已经很远了,但似乎又离得很近,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时时激励着我们,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国民性 鲁迅作品 国民性 鲁迅创作 国民劣根性 国民性问题 近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革命民主主义 瞿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论“国民性”问题与新时期文学
2
作者 马弓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6期78-81,共4页
国民性问题是在本世纪初第一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提出来的。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都曾对国民性进行过精辟的分析,并给以无情鞭挞,意在警醒世人,引起“疗救的注意”,推动中国的改革。毫无疑义,他们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具有着... 国民性问题是在本世纪初第一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提出来的。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都曾对国民性进行过精辟的分析,并给以无情鞭挞,意在警醒世人,引起“疗救的注意”,推动中国的改革。毫无疑义,他们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具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无论是从社会革命的角度看,还是从文学革命的角度看,都是功不可没的,其深刻性至今也还能引起我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沉思。但是当我们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的深刻历史内容时,我们就会看到,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性,这个含义深广的命题,十分遗憾地被急速而来的社会政治变革冲淡了,其探讨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在某种程度上还存着偏颇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国民性问题 国民性 反思文学 “伤痕” 鲁迅 《新星》 民族文化传统 历史文化传统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中山的国民性认识及其对民权主义学说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6期17-24,16,共9页
在孙中山的一生中,明显地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他虽然把自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成是“国民革命”,但却没有真正去发动群众进行革命;他既认为国家发展的趋势是由“万众的心理”所决定,但又几乎是把自己的全部活动都局限在“先知先觉... 在孙中山的一生中,明显地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他虽然把自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成是“国民革命”,但却没有真正去发动群众进行革命;他既认为国家发展的趋势是由“万众的心理”所决定,但又几乎是把自己的全部活动都局限在“先知先觉者”和“后知后觉者”中间。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包括对国民的认识,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考察孙中山对国民问题的认识,是有助于分析、研究孙中山的上述矛盾的。本文试图就孙中山对国民性格、国民精神、国民的知识才能,也就是对国民性的认识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国民性认识 国民性问题 民权主义 民权学说 民族 改良派 民主共和制 传统文化 革命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鲁迅国民性思想的研究简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学 《河北学刊》 1982年第1期158-159,共2页
一、关于鲁迅国民性思想的分期问题 一般看法,是以鲁迅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和以后而分成前期和后期。例如,王瑶就说:“所谓改造国民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揭露和批判国民性的弱点,一方面是肯定和发扬国民性的某些优点,其目的都... 一、关于鲁迅国民性思想的分期问题 一般看法,是以鲁迅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和以后而分成前期和后期。例如,王瑶就说:“所谓改造国民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揭露和批判国民性的弱点,一方面是肯定和发扬国民性的某些优点,其目的都在促进一种新的向上的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精神的诞生。……这两方面的内容无论前期或后期,都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改造国民性思想 国民性 王瑶 1981年 国民性问题 四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思想 分期问题 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精神与中间人物——邵荃麟美学思想一瞥 被引量:3
5
作者 庄锡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关键词 国民精神 中间人物 美学思想 邵荃麟 国民性问题 鲁迅 国民性 现实主义 “主观战斗精神” “中间人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的流传说明了什么? 被引量:1
6
作者 樊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16,共7页
“红色经典热”的回归引人注目。一方面,很多新时期作家对“红色经典”的推崇表明了新时期文学与“红色经典”的深刻联系,这种联系催生了新时期一批革命史叙事作品的出新。另一方面,“红色经典”中彰显的反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性的一... “红色经典热”的回归引人注目。一方面,很多新时期作家对“红色经典”的推崇表明了新时期文学与“红色经典”的深刻联系,这种联系催生了新时期一批革命史叙事作品的出新。另一方面,“红色经典”中彰显的反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性的一大特色,使人重新认识“国民性”的丰富与复杂。而在当代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对“红色经典”的改编热也成为弘扬正气的重要一元。同时,如何清理革命年代的文学遗产,并对我国的“红色经典”与外国的“红色经典”之间存在的差距展开研究,是有待进一步展开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国民性问题 当代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