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
谢赐余
|
《理论学刊》
CSSCI
|
1998 |
2
|
|
2
|
简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陈乃宣
|
《理论月刊》
CSSCI
|
1995 |
1
|
|
3
|
举行两岸政治谈判问题的理论思考 |
程林胜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4
|
新中国统一战线工作的主线 |
霞飞
尹为民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5
|
抗战前期苏联对华政策与皖南事变的爆发 |
郭秋光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6
|
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
朱斌
|
《湖湘论坛》
|
1999 |
0 |
|
7
|
论上海帮会从暴发到暴亡的两次蜕变 |
胡训珉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3
|
|
8
|
论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
傅吉庆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9
|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策略思想的发展 |
董世明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2
|
|
10
|
略论现代中国的中间势力 |
鲁广锦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2
|
|
11
|
爱国主义传统与四川军阀的两次转变 |
杨光彦
潘洵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2
|
|
12
|
“战国策派”的反动实质 |
马功成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1
|
|
13
|
必须历史地评析“新月” |
王强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
14
|
谈腊子口战役的意义 |
周润东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5
|
许寿裳先生在台被害五十年记 |
张启宗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6
|
周恩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贡献 |
朱敏彦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7
|
一本以“求实”和“创新”为特点的学术著作——简评《盟友与对手》 |
何世芬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
18
|
试论中华民族凝聚力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体现 |
王小京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