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研究国有企业制度的创新力作——评《21世纪初的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1
作者 洪银兴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0-201,共2页
关键词 《21世纪初的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张曾芳 张明之 经济体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2
作者 贾保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2期36-39,共4页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今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选择,对已经走过的改革道路进行反思,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改革前景做出分析与判断,这些都是极为必要的。一、回顾:改革推进的...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今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选择,对已经走过的改革道路进行反思,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改革前景做出分析与判断,这些都是极为必要的。一、回顾:改革推进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主要呈现出三个最基本的特征:(一)以政府为改革的基本主体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不是企业自身的改革,而是政府改革企业。主要表现为:(1)政府利益启动。解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和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是国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动机,同时,国有企业改革的任何一次推进,也必须以服从政府的财政利益和政治统治效应为基本前提。(2)政府选定模式。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过程看,尽管诸多改革的模式首先是由个别地区和企业搞起来的,但其能否作为改革的推进措施,完全取决于其是否会转化为政府的政策。(3)政府决定改革时间和推进进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改革主体的企业,实际上一直扮演着被动改革对象的角色。这种由政府改革企业的思路,不仅从理论上有悖于改革自身的逻辑,而且从实践来看,也必然由于改革主体的错位,造成改革导向的失偏和行为的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改革过程 改革主体 政府改革 基本前提 基本主体 主要表现 改革目标模式 改革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与启示
3
作者 杨启先 《学习与实践》 1999年第3期13-16,共4页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经济改革的问题,最重要最集中的概括是两句话:一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二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围绕这两大问题,在改革的理论和政策上又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阐述与部署。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决...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经济改革的问题,最重要最集中的概括是两句话:一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二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围绕这两大问题,在改革的理论和政策上又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阐述与部署。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我们能否正确理解并切实贯彻执行,将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改革的进展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的 高新技术企业 所有制结构调整 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江泽民 私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事实对“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的证实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少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14-22,共9页
本文用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制度变革总体考察和单项制度变革考察所获的经验事实来证实“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一、农业中从家庭承包制的产生、扩散、完善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和发展,农民、“基层干部”、中央政府及其官员... 本文用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制度变革总体考察和单项制度变革考察所获的经验事实来证实“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一、农业中从家庭承包制的产生、扩散、完善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和发展,农民、“基层干部”、中央政府及其官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不同作用。二、在乡镇企业的发展及相应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同样有多元主体介入,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三、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开始由地方政府发行,随后一直由中央政府主导,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发挥了不同作用。四、在广东三茂铁路体制创新这一具体案例中,民众、广东省政府、三茂铁路公司、中央政府联合行动,又各自扮演具体不同的角色。在以上四方面的创新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又常常发生变化或可以变化,每个主体都可能转换自己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 农业经济制度创新 乡镇企业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三茂铁路体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