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投大数据公司荣获黑龙江省首届地方国有企业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
1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日,由黑龙江省国资委主办的“黑龙江省首届地方国有企业创新创意大赛”颁奖仪式在哈尔滨举行。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优秀组织奖,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杨世志出席颁奖仪式。黑龙江农投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凭借... 近日,由黑龙江省国资委主办的“黑龙江省首届地方国有企业创新创意大赛”颁奖仪式在哈尔滨举行。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优秀组织奖,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杨世志出席颁奖仪式。黑龙江农投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基于‘数据要素x’打造农业托管智慧链项目”从全省百余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首届地方国有企业创新创意大赛 黑龙江省国资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主体权责边界与国有企业创新——来自党委前置研究清单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严若森 高心仪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6,共15页
本文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党委前置研究清单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机制检验表明,增强企业... 本文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党委前置研究清单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机制检验表明,增强企业政策感知能力、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加快企业动态调整速度以及鼓励股东尤其是非国有股东积极参与企业治理,均是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的创新效应在面临历史和行业期望落差、存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处于命脉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为国有企业进一步厘清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并发挥其创新效应提供了理论借鉴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主体 权责边界 国有企业创新 党委前置研究清单 广义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与地方国有企业创新——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视角 被引量:34
3
作者 程军 刘玉玉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2-92,共11页
本文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背景,探讨了国家审计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地方国有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促进了地方国有企业创新,提高了地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强度;进一步分析表明... 本文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背景,探讨了国家审计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地方国有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促进了地方国有企业创新,提高了地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强度;进一步分析表明,国家审计主要通过缓解地方政府干预对地方国有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和降低地方国有企业代理成本两种机制影响创新投入;国家审计有助于改善地方国有企业未来财务绩效,但对地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政府干预 代理成本 地方国有企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环境、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创新 被引量:27
4
作者 任广乾 徐瑞 +1 位作者 刘莉 薛坤坤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3,I0010,I0011,共13页
本文利用2014-2019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制度环境、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但不同的非国有股东治理模式对国有企业创新行... 本文利用2014-2019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制度环境、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但不同的非国有股东治理模式对国有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股权多样性与国有企业创新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股权深入度、董事会治理二者均与国有企业创新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增加与非国有股东通过委派董事参与高层治理两种行为带来的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增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的完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创新行为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效应在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中更显著;相对于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效应在地方性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制度环境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创新行为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随着制度环境的不断改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也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股东治理 制度环境 国有企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督视角下政府创新补助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俞会新 关忠路 +1 位作者 张淼 邢会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24,共11页
本文基于2009—2018年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政府创新补助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政府创新补助会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和实质性的创新产出;②从政府审计监督视角来看,政府审... 本文基于2009—2018年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政府创新补助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政府创新补助会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和实质性的创新产出;②从政府审计监督视角来看,政府审计在创新补助和国有企业创新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能够提高创新补助的激励效果;③从社会监督视角来看,高资质审计师能够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促进国有企业创新,而机构投资者监督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高资质审计师监督能够对企业创新产生叠加效应,共同对创新补助进行监督。本研究有助于理解监督在政府创新补助中的作用,对减少政府资源浪费、提高创新补助激励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补助 国有企业创新 政府审计 社会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薪酬差距、高管的政府任职经历与国有企业创新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文贵 邵毅平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20-28,共9页
以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企业创新的指标,检验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的政府任职经历是否会影响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内部薪酬差距相对合理的企业显... 以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企业创新的指标,检验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的政府任职经历是否会影响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内部薪酬差距相对合理的企业显著开展了更多的创新活动,说明合理的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但薪酬差距的创新促进效应在管理者有政府任职经历的国有企业中显著更小。同时,管理层权力不会弱化薪酬差距对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这表明薪酬差距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激励效应,但有政府任职经历的管理者面临的潜在行政级别晋升激励减弱了薪酬差距的激励作用,从而为国企高管薪酬契约的分类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酬差距 高管的政府任职经历 国有企业创新 公司治理 薪酬操纵 限薪令 有效契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杠杆”政策抑制国有企业创新了吗?--兼议后疫情时期“去杠杆” 被引量:9
7
作者 曹平 张伟伟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36,共12页
本文从微观层面,以中央实施“去杠杆”政策严控国有企业负债拟作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A股国有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去杠杆”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短期对国有企业创新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抑制作用减弱... 本文从微观层面,以中央实施“去杠杆”政策严控国有企业负债拟作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A股国有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去杠杆”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短期对国有企业创新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抑制作用减弱,倒逼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的,本文还以企业流动性为视角,研究“去杠杆”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去杠杆”政策的实施会抑制企业流动性,进而抑制了国有企业创新。鉴于此,本文从政府层面提出关于后疫情时期策略和建议:短期注重对企业纾困,长期引导产业升级与激励企业创新,坚定实施“去杠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期 去杠杆 国有企业创新 资本结构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审计能促进国有企业创新吗? 被引量:51
8
作者 褚剑 方军雄 秦璇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1,共12页
政府"有形之手"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是重要的研究话题。基于2009—2015年审计署实施的中央企业审计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手段——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实施后... 政府"有形之手"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是重要的研究话题。基于2009—2015年审计署实施的中央企业审计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手段——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实施后,相关公司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显著提高,不过,创新的提高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专利,而在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方面效应并不明显。这意味着,整体上政府审计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不过,国有企业存在策略性创新的可能。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的监督效应、激励效应和溢出效应促进了国企创新。以上发现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府监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国有企业创新 治理效应 政府干预 政府监管 国家治理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性负担、战略变革与国有企业创新:作用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安惠 刘庆丰 李慧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93,共17页
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政策性负担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政策性负担与国有企业创新呈负向关系,这一结果经过滞后一期控制变量、剔除2015年数据、更换时间窗口和变换模型等一系列... 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政策性负担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政策性负担与国有企业创新呈负向关系,这一结果经过滞后一期控制变量、剔除2015年数据、更换时间窗口和变换模型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结果说明,政策性负担对国有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存在国企级别的选择效应,即政策性负担能够显著抑制地方国有企业创新水平,对中央国有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同时,企业战略变革是政策性负担到国有企业创新的一条传导路径,即政策性负担降低了企业战略变革,进而使得国有企业创新水平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优化高管教育背景、职能背景和海外背景,能够通过增强战略变革意愿,进而抑制政策性负担对国有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负担 战略变革 国有企业创新 高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基于盈余平滑与供应链管理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毕晓方 邢晓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93,共14页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盈余平滑信息机制,通过对2008-2020年A股国有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和高管参与治理能够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质量,并促进企业信息属性的盈余平滑。立足盈余信息的有效契约观,进一步分析发现,盈...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盈余平滑信息机制,通过对2008-2020年A股国有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和高管参与治理能够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质量,并促进企业信息属性的盈余平滑。立足盈余信息的有效契约观,进一步分析发现,盈余平滑信息机制通过降低供应链集中度对国有企业创新质量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应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重视高质量财务信息披露对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创新质量提升的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股东 国有企业治理 国有企业创新 盈余平滑 供应链集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国有资本能否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程承坪 陈志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32,共8页
本文以2013—2018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非国有资本能否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非国有资本能有效地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具体而言,非国有资本对地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对中... 本文以2013—2018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非国有资本能否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非国有资本能有效地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具体而言,非国有资本对地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对中央国有企业不显著;非国有资本对竞争性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对垄断性国有企业不显著;非国有资本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对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国有企业起抑制作用;非国有资本对规模较小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对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不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及其原因,本文提出了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本 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研究国有企业制度的创新力作——评《21世纪初的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12
作者 洪银兴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0-201,共2页
关键词 《21世纪初的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张曾芳 张明之 经济体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13
作者 贾保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2期36-39,共4页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今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选择,对已经走过的改革道路进行反思,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改革前景做出分析与判断,这些都是极为必要的。一、回顾:改革推进的...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今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选择,对已经走过的改革道路进行反思,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改革前景做出分析与判断,这些都是极为必要的。一、回顾:改革推进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主要呈现出三个最基本的特征:(一)以政府为改革的基本主体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不是企业自身的改革,而是政府改革企业。主要表现为:(1)政府利益启动。解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和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是国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动机,同时,国有企业改革的任何一次推进,也必须以服从政府的财政利益和政治统治效应为基本前提。(2)政府选定模式。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过程看,尽管诸多改革的模式首先是由个别地区和企业搞起来的,但其能否作为改革的推进措施,完全取决于其是否会转化为政府的政策。(3)政府决定改革时间和推进进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改革主体的企业,实际上一直扮演着被动改革对象的角色。这种由政府改革企业的思路,不仅从理论上有悖于改革自身的逻辑,而且从实践来看,也必然由于改革主体的错位,造成改革导向的失偏和行为的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改革过程 改革主体 政府改革 基本前提 基本主体 主要表现 改革目标模式 改革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资约束与国有股权对竞争与创新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宝达 赵树宽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1-157,共7页
基于竞争与创新的经典理论,从中国企业的微观角度,利用世界银行的调查量表,运用LOGIT回归的方法,研究并分析融资约束和国有股权对竞争和创新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主要发现是:竞争对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其... 基于竞争与创新的经典理论,从中国企业的微观角度,利用世界银行的调查量表,运用LOGIT回归的方法,研究并分析融资约束和国有股权对竞争和创新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主要发现是:竞争对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其他创新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融资约束对竞争与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国有股权对竞争与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关系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点对主流研究结果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以上研究结论也说明当前国企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点是放开国企市场准入,增加国企的竞争压力,改善融资环境,而不是改变股权结构和增加管理者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 创新 融资约束 国有企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与启示
15
作者 杨启先 《学习与实践》 1999年第3期13-16,共4页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经济改革的问题,最重要最集中的概括是两句话:一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二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围绕这两大问题,在改革的理论和政策上又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阐述与部署。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决...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经济改革的问题,最重要最集中的概括是两句话:一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二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围绕这两大问题,在改革的理论和政策上又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阐述与部署。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我们能否正确理解并切实贯彻执行,将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改革的进展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的 高新技术企业 所有制结构调整 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江泽民 私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郭丰 杨上广 柴泽阳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作为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的先行示范区,是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聚集地。借助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检验知识...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作为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的先行示范区,是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聚集地。借助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检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识别知识产权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通过增加知识产权制度供给,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强度,最终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对高科技行业企业创新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传统行业企业,对西部地区企业创新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企业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 工业企业 渐进双重差分 国有企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成效与调整取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航燕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0,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有经济规模稳步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国有经济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但国有经济在实际发展中依然存在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有经济规模稳步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国有经济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但国有经济在实际发展中依然存在功能未能充分有效发挥、“脱虚向实”“大而不强”、区域布局不均衡等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为今后国有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需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在改革中切实增强国有经济调整的系统性和协同性,要深化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并完善国有经济退出机制,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经济布局 高质量发展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国有企业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事实对“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的证实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少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14-22,共9页
本文用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制度变革总体考察和单项制度变革考察所获的经验事实来证实“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一、农业中从家庭承包制的产生、扩散、完善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和发展,农民、“基层干部”、中央政府及其官员... 本文用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制度变革总体考察和单项制度变革考察所获的经验事实来证实“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一、农业中从家庭承包制的产生、扩散、完善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和发展,农民、“基层干部”、中央政府及其官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不同作用。二、在乡镇企业的发展及相应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同样有多元主体介入,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三、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开始由地方政府发行,随后一直由中央政府主导,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发挥了不同作用。四、在广东三茂铁路体制创新这一具体案例中,民众、广东省政府、三茂铁路公司、中央政府联合行动,又各自扮演具体不同的角色。在以上四方面的创新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又常常发生变化或可以变化,每个主体都可能转换自己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 农业经济制度创新 乡镇企业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三茂铁路体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