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有参股提升民营上市公司经济价值了吗?——基于国有股东的资源效应与治理效应
1
作者 沈佳坤 张军 +1 位作者 陈道志 任玥桥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1,共10页
国有参股为民营上市公司突破资金短缺、资源侵占和社会资本匮乏等导致的发展瓶颈带来新机遇。基于国有股东的资源与治理效应,并考虑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两种产权性质股东经济价值目标协同的调节作用,探索国有股东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改... 国有参股为民营上市公司突破资金短缺、资源侵占和社会资本匮乏等导致的发展瓶颈带来新机遇。基于国有股东的资源与治理效应,并考虑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两种产权性质股东经济价值目标协同的调节作用,探索国有股东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公司治理路径对民营上市公司经济价值的影响。2010-2019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国有股东在被参股民营上市公司中持股比例较小,但能通过直接作用和中介作用提升公司的经济价值;政府部门持股的影响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持股的影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和公司治理两条中介路径实现,国有企业持股未能产生显著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对国有股东持股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国有参股 经济价值 资源效应 治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选任制度研究
2
作者 文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3,共5页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产生的新型国家出资公司模式,新《公司法》设专章“国家出资公司”首次对此类公司进行了立法规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具有出资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完善公司独立董事选任制度,是确保公司治理制度发挥...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产生的新型国家出资公司模式,新《公司法》设专章“国家出资公司”首次对此类公司进行了立法规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具有出资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完善公司独立董事选任制度,是确保公司治理制度发挥实效、保护异质性出资人利益、实现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理性需求。确保多元出资主体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的正当权利,应在提名、选任独立董事时明确保护非国有出资人提名权、设立非国有独立董事席位保留保障机制、明晰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建立独立董事选任履职衔接中的独立性保障机制,在兼顾异质性股东出资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独立董事监督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独立董事 选任机制 独立性 异质性股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结构与投资效率关系研究——基于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姜凌 曹瑜强 廖东声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本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数据,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下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高管激励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整体上低于民营企业,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的投资效率呈倒"U"型的曲... 本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数据,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下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高管激励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整体上低于民营企业,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的投资效率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较弱股权制衡度、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离、适当低的董事会频率、良好的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而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对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上市公司 民营上市公司 治理结构 投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苏冬蔚 陈宇欣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30,共9页
鉴于学界在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的绩效、治理结构和投资价值上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2000年底前上市的1 026个公司在2001—2003年间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发现:(1)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和账面值—市值比显著小于国有上市公司,因... 鉴于学界在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的绩效、治理结构和投资价值上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2000年底前上市的1 026个公司在2001—2003年间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发现:(1)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和账面值—市值比显著小于国有上市公司,因此具有较低的投资价值。(2)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资本运营能力和尝债能力均较低,但其股权结构较为分散,而且其经理层激励方式与国有上市公司差别不大。(3)民营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较差的根源在于其盈利能力、发展潜力和资产运营能力较低。(4)与杨兴君、苏启林及张俊喜和张华的实证结果不同,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经理层激励、企业规模及地理位置上的差别无法解释两者投资价值的差异。在上述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国有上市公司 投资价值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对并购决策的影响——基于国有和民营比较视角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葛红玲 单卓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91,共10页
文章将高管选聘机制纳入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研究中,实证分析了我国国有和民营两类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行为及其对公司并购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类公司高管都存在过度自信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并购有促动作用,并且国有公司高管比... 文章将高管选聘机制纳入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研究中,实证分析了我国国有和民营两类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行为及其对公司并购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类公司高管都存在过度自信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并购有促动作用,并且国有公司高管比民营公司高管更容易过度自信并促发并购行为;高管来源、个人特征、公司规模以及公司治理机制是影响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和并购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对制定科学并购决策、治理盲目并购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自信 并购决策 国有上市公司 民营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昆玉 王跃堂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6-32,共7页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否具有改善经营绩效的功能?本文以1997~2000年在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5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总资产收益率扣减行业均值后,作为绩效衡量基准,选择控制权转移前2年至后3...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否具有改善经营绩效的功能?本文以1997~2000年在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5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总资产收益率扣减行业均值后,作为绩效衡量基准,选择控制权转移前2年至后3年共6年作为时间窗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权转移后的3年或4年里,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改善;有偿转让型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优于无偿划拨型;部分转移型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与全部转移型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公司绩效 并购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经营绩效和代理成本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昭灶 李善民 《技术经济》 2008年第5期115-120,128,共7页
本文对2000—2004年我国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前后的经营绩效、代理成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的代理成本水平下降,经营绩效得到提高;卖方为地方的子样本代理成本的下降和经营绩效的改善... 本文对2000—2004年我国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前后的经营绩效、代理成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的代理成本水平下降,经营绩效得到提高;卖方为地方的子样本代理成本的下降和经营绩效的改善大于卖方为中央企业的子样本;买方为民营的子样本的代理成本的下降和经营绩效的改善大于买方为国有的子样本;买方为国有的控制权转移经营绩效提高和代理成本下降主要来自最终控制人变更子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经营绩效 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安排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兴绪 扬燕红 +1 位作者 章玲 郑树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经营者报酬 薪酬 企业 经营业绩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公司绩效 商业公司 发现 相关关系 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控制、财务杠杆与公司价值——国有及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力军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3-70,共8页
本文以2002~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财务杠杆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有控制上市公司与民营控制上市公司公司价值并无显著差异;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呈U形关系,民营控... 本文以2002~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财务杠杆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有控制上市公司与民营控制上市公司公司价值并无显著差异;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呈U形关系,民营控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则呈倒U形关系;国有控制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比率与公司价值负相关,民营控制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比率与公司价值则正相关。其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继续贯彻“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监管部门应该关注持股比例较高的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资金来源及其行为特征,防止其对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侵害行为;银行贷款应对国有及民营企业一视同仁,银行需要加强对国有控制上市公司贷款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民营上市公司 财务杠杆 公司价值 国有上市公司 比较研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丽红 刘丽刚 屈丽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9,共7页
在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效果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6年沪深两市422家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业绩、公司规模... 在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效果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6年沪深两市422家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业绩、公司规模、企业中是否有机构投资者、企业所处地区等因素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公司的成长性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影响较小,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公司风险、国家股比例、流通股比例等因素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高级管理人员 薪酬 持股比例 公司业绩 公司规模 公司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基于2008-2011年制造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珏 陆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3,共6页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制造业国有控股公司2008~2011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状况在2010年后得到了显著抑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制造业国有控股公司2008~2011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状况在2010年后得到了显著抑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对大股东占款现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并应推进企业实施,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质量须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股东占款 自我评价报告 自我评价报告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关系的改善与公司治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清泰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1年第5期4-5,共2页
关键词 国有控股公司 上市公司 关系 治理结构 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完善刍议 被引量:6
13
作者 华国庆 《华东经济管理》 2007年第2期31-35,共5页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对于进一步调动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等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主要就如何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股权 股权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资人缺位”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红军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54,共3页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 ,以委托人身份把国有资产委托给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代理经营 ,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派出代理人 ,代理人在董事会上行使投票权来影响公司的行为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资...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 ,以委托人身份把国有资产委托给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代理经营 ,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派出代理人 ,代理人在董事会上行使投票权来影响公司的行为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资人缺位”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进行明确具体的国有资产出资人、选派合格的代理人及其权责利的统一和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出资人缺位 代理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趋同性研究——来自股权分置改革前与全流通后的比较证据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玲艳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85,共10页
文章以2009年底流通股比例达到100%且在2006年内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6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控股股东控制权的角度,对比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前和全流通后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趋同性。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控股股东与民营上... 文章以2009年底流通股比例达到100%且在2006年内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6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控股股东控制权的角度,对比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前和全流通后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趋同性。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存在"侵害——趋同——掘壕"关系,58.46%的样本公司进入利益趋同区间;全流通后,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关系变为"趋同——掘壕",89.23%的样本公司进入趋同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环境,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趋同性增强,上市公司绩效得到一定提高。但是全流通后,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依然存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以新的方式出现,其对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控股股东 利益趋同性 股权分置改革 全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股权激励制度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委托代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84,共6页
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了我国上市公司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建设。为了较好地规范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行为,应高度重视股权激励制度的完善。我国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股权激励制度重点是在规范"实体",还是应重在规范其"程序&qu... 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了我国上市公司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建设。为了较好地规范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行为,应高度重视股权激励制度的完善。我国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股权激励制度重点是在规范"实体",还是应重在规范其"程序",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应完善高管薪酬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监督,加强立法和市场监管以及规范公司的审计制度,改善股权激励的内外部治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委托代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通客车MBO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
17
作者 钟锦文 张晓盈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MBO 管理层收购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产权制度 改革 股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票市场稳定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冲突性制度分析
18
作者 张炳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29,共5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稳定已经成为经济运行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作为股票市场的主体——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场稳定运行的最重要因素。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诸多的非理性选择,直接影响到股票市场的... 中国股票市场的稳定已经成为经济运行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作为股票市场的主体——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场稳定运行的最重要因素。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诸多的非理性选择,直接影响到股票市场的波动。这种非理性选择的结果有着其必然的制度性成因,在这种必然性的制度冲突下,即使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个体的理性选择,最终也会形成群体的非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控股企业 上市公司 股票市场 制度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团控制的思考
19
作者 钟锦文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4-45,共2页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团控制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一特定的转轨型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然而,其存在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良好形象,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都极其不利。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团控制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一特定的转轨型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然而,其存在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良好形象,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都极其不利。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团控制的制度根源,进而指出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团控制的缺陷,最后提出了改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团控制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集团控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中国 政府 制度 资本市场 公司治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重大资产重组的证据 被引量:1
20
作者 宣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44-50,54,共8页
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基于2000~2007年度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在2002~2004年度发生的205起重大资产重组事件的上市公司在重组前后的绩效变化。实证研究发现,整体来看,重大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短期业绩有负面影响,但长期影响为正。从所有... 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基于2000~2007年度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在2002~2004年度发生的205起重大资产重组事件的上市公司在重组前后的绩效变化。实证研究发现,整体来看,重大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短期业绩有负面影响,但长期影响为正。从所有权结构来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重大重组事件对公司的业绩有持续的正面影响,增强了企业的长期绩效水平;而重大重组事件对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绩效表现出持续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国有控股 国有控股 重大资产重组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