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国家-社会”关系演进看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差异
1
作者 杨增岽 张浩一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历史地看,各国现代化过程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国情背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反思西方现代化道路,常从资本逻辑、工具理性等主导因素产生的负面后果为思维起点,却芜没了这一道路形成过程中各因素在欧洲特殊的社会结构中发挥作用、相互... 历史地看,各国现代化过程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国情背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反思西方现代化道路,常从资本逻辑、工具理性等主导因素产生的负面后果为思维起点,却芜没了这一道路形成过程中各因素在欧洲特殊的社会结构中发挥作用、相互关系的复杂机制。“国家-社会”二元分立的秩序是西方“现代化”模式历史特殊性的具体表现。在“西方”的笼统概念下,“国家-社会”关系的形成在欧洲各国间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挪用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经验,而忽略本国历史文化和国情特殊性,常常陷入“现代化”未竟的困境,或是囿于极端现代主义与“文化保守-民族主义”的二极摇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国家-社会”二元分立不同,塑造了崭新的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促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探索,对西方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批判吸收,并致力于超越西方现代化,使当代中国得以客观审视西方“国家-社会”的二元分立,让现代化的“中国式”更具有了深厚的中国自身传统文化和历史现实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 西方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战略、政府-市场关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曙光 王彬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基于对全球化新趋势的审慎判断而做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其本质要求是聚焦内部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各种障碍和矛盾,打通要素循环流动各环节,构建统一、平整的国内大市场,从而以更高的发展质量引领未来的内...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基于对全球化新趋势的审慎判断而做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其本质要求是聚焦内部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各种障碍和矛盾,打通要素循环流动各环节,构建统一、平整的国内大市场,从而以更高的发展质量引领未来的内外循环。双循环战略内在地要求厘清政府-市场关系、建立法治化环境、严格保护市场主体产权、打造公平竞争宽松有序的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国内有效需求。双循环战略的核心在于“畅通其流”,而“畅通其流”的关键在于构建新型的政府-市场关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政府-市场关系 国家治理 产权 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视角下工作-家庭关系差异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昫澄 马红宇 +1 位作者 姜海 袁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6-1044,共9页
工作-家庭关系研究是组织与管理心理学中研究的热点议题,社会文化因素是工作-家庭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分析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总结发现:个体主义文化下的员工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对等并且领域之间界限明晰,而集体主... 工作-家庭关系研究是组织与管理心理学中研究的热点议题,社会文化因素是工作-家庭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分析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总结发现:个体主义文化下的员工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对等并且领域之间界限明晰,而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的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等,且员工的工作和家庭之间存在更多联结。如何在现有的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明晰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研究理论以及挖掘能够体现我国工作-家庭关系特征的研究主题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家庭关系 工作-家庭冲突 文化因素 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机构何以向劳务公司转变——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27
4
作者 郑广怀 张政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4-210,共17页
在当前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存在劳务公司化的倾向。延续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进路,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制度环境对效率的约束导致社工机构产生目标替代,使得生存逻辑主导的效率机制推动组织形式转变,包括转换成... 在当前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存在劳务公司化的倾向。延续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进路,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制度环境对效率的约束导致社工机构产生目标替代,使得生存逻辑主导的效率机制推动组织形式转变,包括转换成弹性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和调整劳动关系。本文认为,政府购买服务不能简单视为政府的职能转变,而是带来了"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新的可能。社工机构的劳务公司化是"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在社会组织层面的重要表征。这一国家-社会关系的新形态塑造了社会组织自主性受限的制度环境,对社工机构的效率形成约束,导致其组织形式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机构 劳务公司化 组织形式 “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合主义与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理论视野、经验观察与政治选择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统合主义理论是理解国家-社会关系的经典理论之一,具有理论分析和政策设计的双重功能。然而它是基于欧洲大陆的政治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政治安排和学术分析工具,因此用于中国研究时,在适用性上存在明显的问题,而且概念使用混淆不清。中国... 统合主义理论是理解国家-社会关系的经典理论之一,具有理论分析和政策设计的双重功能。然而它是基于欧洲大陆的政治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政治安排和学术分析工具,因此用于中国研究时,在适用性上存在明显的问题,而且概念使用混淆不清。中国从未以统合主义为指导进行有意识的政治选择。中国的群众组织及其衍生出的新型社会组织,与统合主义组织更多的只是表象上相似,而非实质上的相同,因为它们是基于与统合主义完全不同的政治逻辑、社会阶层结构、生产方式、政党体制和意识形态话语。即使说中国有统合主义,那么这种统合主义也是低度制度化的,因为此类组织对本利益群体利益代表的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有限,具有精英主义、工具主义和侍从主义特征。中国草根社会组织的发育,则又表明多元主义特质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合主义 国家-社会关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基层权力变迁与社区治理的发展——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21
6
作者 谢金林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4,共5页
国家-社会关系决定着城市基层权力体系的建构,也决定着社区治理模式的构筑。街居制度建构了城市基层权力体系,解决了国家力量向社会渗透的问题,增强了国家的社会组织能力与秩序建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问题... 国家-社会关系决定着城市基层权力体系的建构,也决定着社区治理模式的构筑。街居制度建构了城市基层权力体系,解决了国家力量向社会渗透的问题,增强了国家的社会组织能力与秩序建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问题激增,街居制度无法再解决现代化的社区治理问题。当前社区制虽然对国家-社会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变革,提高了社会自我治理能力,但是国家与社会在社区治理过程相互合作、良性互动问题并没有在根本上得以解决",强政府-强社会"的社区治理体系建构还远未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权力 社区治理 治理模式 国家-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嵌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社会”关系 被引量:17
7
作者 樊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6,186,共9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得到双向扩张,但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在各发展阶段并没有出现彻底的"脱嵌"或相互对抗,社会权力运行始终相对"内嵌"于国家制度与权力运行,二者在适度分离中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得到双向扩张,但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在各发展阶段并没有出现彻底的"脱嵌"或相互对抗,社会权力运行始终相对"内嵌"于国家制度与权力运行,二者在适度分离中持续互动合作,从而保持了政治上的总体稳定。国家社会关系折射出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特点,"共生互嵌""政社合作""分类施治""效能优先"四个角度,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在国家社会关系领域所蕴含的丰富治理经验。然而,随着社会再组织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形态的多样化变迁,以及新技术环境下社会权力的复杂运行,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也将面临全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国家治理 互嵌发展 中国道路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政府-市场关系与中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机制 被引量:73
8
作者 高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7,共1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形成了契合本土化特征的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其内涵包括强调党-政府-市场的三位一体框架、强调政府和市场两者的相互增强、强调政府内部和市场内部的结构特征。这种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区别于已有认识中的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形成了契合本土化特征的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其内涵包括强调党-政府-市场的三位一体框架、强调政府和市场两者的相互增强、强调政府内部和市场内部的结构特征。这种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区别于已有认识中的政府-市场两分框架和板块结合。作为中国经济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关键作用,新型政府-市场关系是通过理念引领、制度支撑、经济增长、分配调节等四重机制而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正是依靠这四重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有了很大进展。新时代我国要促使全体居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此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府-市场关系,结合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对政府-市场关系进行适应性调整,在夯实增长内生动力和提高成果分享程度的过程中促使共同富裕取得新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政府-市场关系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论域与展望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婷婷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9-135,共7页
作为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方案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问题研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阐述了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分期、主要视角,... 作为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方案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问题研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阐述了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分期、主要视角,并对其中代表性的市民社会理论、法团主义理论等的适用性及其限度作出了评述;此外,本文关注和阐释了新近国内外关于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所使用的"处于社会中的国家"、"分类控制"、"利益契合"等新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今后的研究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处于社会中的国家 分类控制 利益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内涵及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国家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柴定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6-59,共4页
科学性、利他性、社会需要性和自主性这四个基本要素在同一逻辑层次上概括了社会工作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所应具备的特征。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与国家的关系格局中,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专业的自主性比较弱。社会工作专业与国家的互动不仅仅表... 科学性、利他性、社会需要性和自主性这四个基本要素在同一逻辑层次上概括了社会工作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所应具备的特征。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与国家的关系格局中,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专业的自主性比较弱。社会工作专业与国家的互动不仅仅表现为冲突和竞争,也表现为妥协和合作。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后发性和特定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体制等因素使得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各要素发展呈现不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专业化 专业-国家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运动研究的国家-社会关系视角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杨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62,共7页
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是西方社会运动研究近30年来的主流范式。但此理论是基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所归纳出的经验理论,在解释西方早期社会运动和非西方国家的社会运动方面,存在着自变量和因变量范围过于狭窄、解释能力不足等缺点。... 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是西方社会运动研究近30年来的主流范式。但此理论是基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所归纳出的经验理论,在解释西方早期社会运动和非西方国家的社会运动方面,存在着自变量和因变量范围过于狭窄、解释能力不足等缺点。本文指出,国家主义理论以及后来进一步发展的国家-社会关系视角是研究社会运动的替代性范式。国家-社会关系清楚定义国家性质、社会性质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对于认识作为集体性抗争政治形式的社会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运动 政治机会结构 国家主义 国家-社会关系 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适国家-乡村关系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浩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83,共7页
国家-乡村关系是影响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在回顾近代以来国家-乡村关系历史性变动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国家-乡村关系的特征、面临的挑战及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探索通过进一步调适国家-乡村关系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途径... 国家-乡村关系是影响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在回顾近代以来国家-乡村关系历史性变动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国家-乡村关系的特征、面临的挑战及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探索通过进一步调适国家-乡村关系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途径。建议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强化基层监管、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坚决遏制无理信访,切实推进村民自治、增强自下而上的治理,试行村干部专职化、健全常态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国家-乡村关系 治理效能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市场关系演变与文化中介组织适应性创新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红岩 秦淑倩 李彬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0-86,共7页
"政府-市场"关系定位及其动态演变给我国文化中介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带来了体制性障碍,致使其难以满足文化市场体系持续完善以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内在需要,由此亟需文化中介组织进行适应性创新。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切入,... "政府-市场"关系定位及其动态演变给我国文化中介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带来了体制性障碍,致使其难以满足文化市场体系持续完善以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内在需要,由此亟需文化中介组织进行适应性创新。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切入,在厘清我国"大政府-小市场"格局的基础上明确文化中介组织的职能定位,由此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文化中介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限制性困境及其成因,并明确其适应性创新的实现路径及其关键点,从而为完善我国文化中介组织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市场关系 文化中介组织 限制性困境 适应性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激励、市场有效性与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
14
作者 陈其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1,共7页
在对股权激励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股权激励和不同市场有效性条件下的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股票市场是否有效,股东给予高管人员的最优股权数量以及股东和高管人员的均衡预期总收益... 在对股权激励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股权激励和不同市场有效性条件下的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股票市场是否有效,股东给予高管人员的最优股权数量以及股东和高管人员的均衡预期总收益将随着高管人员能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和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而减少。当股票市场有效(无效)时,高管人员的最优努力水平随着高管人员能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降低),随着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和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而减少(提高)。论文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股权激励和市场有效性对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市场有效性 委托-代理关系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韧性治理的三重维度:权力、制度、技术--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艳营 叶继红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5,共11页
转型社会中,化解乡村治理风险、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韧性治理因其内在包容性价值与风险抵御能力等特征契合了乡村有效治理的时代新要求,成为乡村治理变革的新走向。历史与现实表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失衡多... 转型社会中,化解乡村治理风险、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韧性治理因其内在包容性价值与风险抵御能力等特征契合了乡村有效治理的时代新要求,成为乡村治理变革的新走向。历史与现实表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失衡多因权力、制度、技术引起,故而应从权力、制度、技术三个维度来诠释乡村韧性治理,强调国家与社会的权力韧性发展、制度韧性互动、技术韧性融合,亦即通过加强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来提升权力韧性,通过强化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融合来提升制度韧性,通过采取刚柔并济的治理术来提升技术韧性,推动乡村的韧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韧性治理 国家-社会关系 权力 制度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吸纳服务”:中国国家-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志愿者协会为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蔡长昆 沈琪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随着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日益频繁,剖析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动态变迁,既是理解我国政治社会的窗口,也是理解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关键。本文聚焦于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政府与S镇志愿者协会关系的变迁为案例,... 随着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日益频繁,剖析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动态变迁,既是理解我国政治社会的窗口,也是理解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关键。本文聚焦于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政府与S镇志愿者协会关系的变迁为案例,研究发现团镇委与镇志协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吸纳服务”的变迁过程。团镇委基于地方经济需求的驱动和工作重心的转变,主动调整了在S镇志愿服务中的行动边界,将“控制”策略转变为“支持”策略,完成了其与镇志协关系的变迁。这一研究超越了现有基于“大历史”维度的宏观、静态的结构性研究和策略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还原了我国国家-社会关系的真实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志愿者协会 行政吸纳社会 行政吸纳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政党嵌入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杜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9,共9页
国家与社会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命题之一。在经历了“二元对立论”向“国家-社会互动论”的理论演变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面临理论再造的困境。通过引入新的分析视角——政党嵌入,尝试突破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传统的二元理论结构... 国家与社会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命题之一。在经历了“二元对立论”向“国家-社会互动论”的理论演变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面临理论再造的困境。通过引入新的分析视角——政党嵌入,尝试突破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传统的二元理论结构。通过比较中西方政党政治差异,发现西方国家的政党是利益分化逻辑和权力竞争逻辑下产生的“作为部分的政党”,在国家-社会之间是单向度的水平性嵌入;中国共产党则是民族解放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作为整体的政党”,在国家-社会之间是双向度的结构性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嵌入 国家-社会关系 群众型政党 卡特尔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角中的民族旅游空间变迁——以西双版纳景洪城傣族旅游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丽坤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36,63,共17页
本文从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出发,突破现有研究中常见的国家-市场、市场-社会或国家-社会二元关系分析,综合国家-市场-社会三者的动态关系,扎根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洪城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整体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旅游空间变迁的特... 本文从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出发,突破现有研究中常见的国家-市场、市场-社会或国家-社会二元关系分析,综合国家-市场-社会三者的动态关系,扎根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洪城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整体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旅游空间变迁的特征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在分布模式、地理区位、文化符号、投资规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2)国家在旅游空间变迁中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强,本土社会在逐渐后退,但这不能简化为权力与资本合谋入侵社会的单向过程。(3)国家面对市场时存在依靠市场发展经济和发展经济为了社会的双重目标张力;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全面参与的政府意志与部分原住民主动退出的个人意志之间的冲突;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从全面嵌入趋向解绑,但市场既不应该也不能够完全脱嵌于社会。由此本文提出:(1)对于财政资金匮乏的民族旅游地,市场资本在民族旅游空间中呈现出好恶交织的两面性,关键在于建立国家-市场-社会的动态平衡协商机制。(2)当前需积极调整市场-社会关系,预防本土社会从旅游空间中或主动,或被动的持续撤退,其中,原住民主动隐退的现象需得到足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 国家-市场-社会 景洪 民族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住房问题演变与求解:基于政府-社会-市场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振坡 宋嘉卓 +1 位作者 王丽艳 段思洁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5-44,共10页
城市住房问题是关乎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处理好政府、社会及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妥善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厘清城市住房领域中多元主体关系的作用边界和演变逻辑的基础上,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住房问... 城市住房问题是关乎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处理好政府、社会及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妥善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厘清城市住房领域中多元主体关系的作用边界和演变逻辑的基础上,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住房问题的演变脉络与求解历程,分析当前我国城市住房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及背后成因,从构建有效住房市场体系、织就有为政府保障密网、推动积极社会参与治理三方面提出展望,以期为创新城市住房问题求解模式、实现人人住有宜居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房问题 政府-市场-社会关系 住房市场体系 住房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里政治:城市基层的权力操作策略与国家-社会的粘连模式 被引量:155
20
作者 桂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26,共25页
在社会转型期国家对城市邻里社会的动员控制能力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断裂"论与"嵌入"论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提出了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粘连"理论,即国家对城市邻里仍旧拥有一定的动员控制能力,但这种能力... 在社会转型期国家对城市邻里社会的动员控制能力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断裂"论与"嵌入"论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提出了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粘连"理论,即国家对城市邻里仍旧拥有一定的动员控制能力,但这种能力受到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相当大的限制。本文通过对相关经验资料的分析,指出国家与城市邻里社会间的这种粘连状态是由邻里中具有非制度化特征的权力操作模式及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动力机制等因素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基层治理 邻里 国家-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