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本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回顾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达
-
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2年第4期8-11,共4页
-
文摘
广开投资来源,改变投资来源结构,这是基本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建国以来,基本建设投资一直实行单一的国家预算拨款制度,这是同财政实行统收统支的集中体制相一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要把经济搞活,改变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病,这也要求把基本建设投资搞活。广开投资来源,讲究聚财之道,旨在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以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
-
关键词
基本建设资金
基本建设投资
投资来源结构
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预算
统收统支
自筹资金
自筹投资
预算拨款
企业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提高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效益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舒新南
-
出处
《教育与经济》
1992年第2期9-11,14,共4页
-
文摘
建国初期至六十年初,我国教育投资曾经走过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投资结构、重视教育投资效率的成功道路,但是在很长时期走过一条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增加教育投资、盲目铺摊子、上等级、基建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的道路。前几年攀比风盛行,非重点转重点,中专升大专,大专上本科,片面追求教育的规模与发展速度。甚至教育行政部门都认为,教育基建积累率越高,教育投资越多,教育越能高速度发展。
-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教育基本建设
教育投资效率
教育行政部门
从实际出发
基建项目
基本建设投资
国家财政拨款
我国教育
提高教育
-
分类号
G40-05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改革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
- 3
-
-
-
出处
《南方金融》
1986年第1期30-31,共2页
-
文摘
为了逐步做到有偿使用国家财政资金,提高基本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广州市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从1980年开始,就对基本建设投资逐步推行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的做法,到1984年,市建设银行经办的“拨改贷”建设项目已达746个,总投资额达11亿多元。1982年开始,广州市对建筑安装工程也逐步试行了招标投标的办法,并在建筑业中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制。
-
关键词
基本建设投资
广州市
建设银行
建设项目
建筑业
国家财政资金
建筑安装工程
招标投标
银行贷款
财政拨款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国家预算》问答(三)
- 4
-
-
作者
麦履康
-
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4年第6期71-80,33,共11页
-
文摘
一、为什么要对预算收支进行分类?分类原则是什么?国家预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分配工具。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是通过一系列的预算指标和数字表现出来的。为了正确地体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反映财政资金的积累来源和使用方向;集中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比例关系;正确地编制全国统一的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及有秩序地组织国家预算的执行;加强财政预算和财务管理,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反映预算收支内容的分类方法。
-
关键词
国家预算收入
国家预算支出
基本折旧基金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基本建设拨款
“类”
预算收支
资金占用费
分类方法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目前控制财政支出和提高“两个比重”的基本对策
- 5
-
-
作者
陈共
丁建臣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
-
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3期68-71,共4页
-
文摘
一、如何控制财政支出据预测,“八五”期间的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和1995年的国内财政支出年增长率分别为12%、10%、1.1%、7.2%和11.0%。1991年的国内财政支出将达3520亿元,财政收入为3190亿元,赤字将达330亿元。控制财政支出成为逐步消减财政赤字的关键步骤。无论是调整产业结构,支持企业改革,还是平衡个人收入分配,抑制通货膨胀,平抑物价,
-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基本对策
两个比重
预算外资金
行政管理费
财政补贴
复式预算
价格补贴
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拨款
地方政府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问题
- 6
-
-
作者
李木
-
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4年第4期11-13,共3页
-
文摘
近几年来,预算外资金大幅度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预算外资金应占多大比例,如何分配和使用,这不仅关系到财政资金的平衡和集中使用问题,也关系到经济体制的改革。预算外资金的形成及其作用国家的财政信贷资金包括三部分: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和信贷资金。
-
关键词
预算外资金
财政资金
预算资金
基本建设投资
预算内资金
国民收入
国民经济
企业
国家预算
积极作用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需要改革
- 7
-
-
作者
冯恭祺
-
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1984年第1期61-64,60,共5页
-
文摘
198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790亿元,远超过原定计划,甚至大于基本建设最高水平的1980年,这和我国近期经济发展安排,资金供应能力,以及建筑材料供应紧张等状况是很不相称的。究其原因,“预算外资金”(注)的泛滥与管理不严,计划外项目的大量出现,
-
关键词
预算外资金
固定资产投资
预算资金
预算内资金
基本建设
国家预算
更新改造资金
专用基金
预算收入
经济发展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之我见
- 8
-
-
作者
刘晓虹
-
出处
《财会月刊(合订本)》
1993年第4期38-39,共2页
-
文摘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是指在国家预算拨款以外由单位按国家规定自行组织、自行提取、自行使用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资金,它是国家财政资金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却逐年大幅度增长,仅武汉市1991年比1985年就增长了19倍,平均每年递增64.6%,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这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对减轻国家的负担,补充国家预算内资金不足,保证行政机关任务完成,促进事业的发展。
-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外资金管理
国家预算
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任务完成
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财政资金
预算拨款
预算内外资金
财务管理
-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化解国有企业与专业银行“债务死结”的方法
- 9
-
-
作者
康立
-
机构
中南财经大学金融系
-
出处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1-22,共2页
-
文摘
化解国有企业与专业银行“债务死结”的方法康立国有企业的沉重贷款债务和专业银行的大量不良债权,一部分形成"债务死结",寻求化解这个银企死结的方法,格外为企业界和金融界所关注。一、化解不良债权势在必行我国国有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自我积累机制,一直处于高负...
-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专业银行
债务重组
银行不良债权
不良信贷资产
政策性银行
通货膨胀
直接投资
死结
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拨款
-
分类号
F732.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拨改贷”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0
-
-
作者
程韬放
-
机构
建设银行万县支行
-
出处
《西南金融》
1992年第10期44-45,共2页
-
文摘
国家预算内资金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来源,过去一直采用无偿拨款的方式,通过财政预算控制投资规模,又通过建行进行拨款监督,这对保证基本建设计划进行、节约使用建设资金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基本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由于部门和企业对投资的使用不承担经济责任,往往敞口花钱,争项目、争投资。
-
关键词
“拨改贷”
国家预算内资金
投资规模
预算控制
贷款方
基本建设计划
项目投资决策
计划工期
基本建设规模
承担经济责任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加强高校基建管理 提高投资综合效益
- 11
-
-
作者
郝庆堂
张平礼
-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6,15,共4页
-
文摘
今年是质量、品种、效益年。如何加强高校基建管理,提高高校基建投资的经济效益,这是“八·五”仍至今后10年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为了进一步“稳定规模,抓好配套,发挥总体综合效益”这一指导方针。
-
关键词
高校基建管理
综合效益
国家财政拨款
基本建设管理
基建工作
经费使用效益
学校基建
基建计划
广开财源
基建部门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财政投融资“水到”需要“渠成”
- 12
-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出处
《地方财政研究》
2005年第11期3-3,共1页
-
文摘
投融资体制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基本建设项目主要实行财政拨款。改革开放以来,在继“拔改贷”试点和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组建后,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取得了很大成效。据统计,1981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1%,到2004年这一比重降至4.4%,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
关键词
财政投融资
管理与调控
经济体制改革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基本建设项目
预算内资金
计划经济体制
财政拨款
各国政府
百分点
-
分类号
F81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谈当前挖、革、改资金管理的几个问题
- 13
-
-
作者
杨克平
-
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1983年第3期95-99,共5页
-
文摘
当前,按照赵紫阳同志提出的新的经济建设十条方针的要求来看,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深入,如何切实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现仅就当前挖、革、改资金使用与管理方面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挖、革、改资金(项目)与基本建设资金(项目)的划分问题基本建设与挖、革、改在当前来说都是实现固定资产再生产的途径,这个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问题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其各自性质的理解上。一种看法认为,基本建设与挖、革、改都包括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虽然在理论上它们之间有所区别,但在实质上很难划分,因而主张将二者合一,称为“基本建设”,以“基本建设”这一概念来表示“固定资产再生产”这一理论概念。另一种看法认为,“基本建设”这一概念指的是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挖、革、改”指的是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因而,二者不能合一。
-
关键词
基本建设资金
固定资产
资金管理
使用与管理
简单再生产
现有企业
企业基金
投资方向
实际工作
国家财政拨款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