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间信任研究的路径比较:从博弈论到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曹德军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8-50,共13页
国家间信任是关乎合作与冲突的重要议题,对不确定的国际体系而言尤为重要。梳理现有的研究文献,笔者归纳出国家间信任分析的三种主路径,它们的思路存在较大差异:博弈论从理性选择角度分析信任关系对成本支出的改变,进而影响合作建立与维... 国家间信任是关乎合作与冲突的重要议题,对不确定的国际体系而言尤为重要。梳理现有的研究文献,笔者归纳出国家间信任分析的三种主路径,它们的思路存在较大差异:博弈论从理性选择角度分析信任关系对成本支出的改变,进而影响合作建立与维持;合法化机制一方面从强式制度主义出发解释制度结构对信任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从弱势规范意义上分析了信任与规范、身份的关系,它认为国家选择信任除了利益动机之外还有被社会承认的合法化需要;网络分析则关注社会关系如何孕育信任,"嵌入性"视角试图在宏观与微观分析之间建立"第三条道路"。梳理、评介不同的研究路径有助于促进国际信任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间信任 路径比较 博弈论 合法化机制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间信任研究的兴起、发展与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友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2,共4页
上世纪70—90年代欧洲建立信任措施的成功实践,使建立国家间信任措施的"欧洲模式"声名远播,也促使国内外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对国家间信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至今为止,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间建立信任措施方面,... 上世纪70—90年代欧洲建立信任措施的成功实践,使建立国家间信任措施的"欧洲模式"声名远播,也促使国内外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对国家间信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至今为止,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间建立信任措施方面,包括"欧洲模式"建立信任措施的经验介绍,对亚洲建立信任措施的探讨,国家间信任与国内政治、公众舆论之间联系等。然而,这些研究还存在研究范围还不宽、研究的问题还不多、局限于"欧洲模式"等弊端,因此,今后有必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入手,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以适应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安会 国家间信任 信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信任困境与破解路径 被引量:7
3
作者 韩娜 董小宇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155,共22页
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可靠、可控和公平,同时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发展。随着治理主体的多样化、治理对象的扩展化、治理机制的复杂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已成为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议题,治理信任的建构... 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可靠、可控和公平,同时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发展。随着治理主体的多样化、治理对象的扩展化、治理机制的复杂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已成为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议题,治理信任的建构成为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的重要路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信任困境主要体现在理性信任、价值信任和环境信任三个方面。在理性信任困境方面,国家利益与政治权谋交织加深信任裂痕、权力竞争与阵营对抗叠加加大信任鸿沟、政策差异与技术理性嫁接动摇信任基础;在价值信任困境方面,理念认知偏差左右治理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异化影响治理共识达成、技术规制矛盾引发治理信任危机;在环境信任困境方面,治理规则碎片化与治理机制缺失、法律体系不完善与监管执行困难、国际组织参与有限与治理模式分散等问题共存。中国可通过强化战略引领、推动多元共治,以确保国家利益与全球治理目标的一致性;秉持人本主义、促进向善合治,以促进多元主义和负责任创新的治理向善理念;推动制度监管、提升技术智治,以建立强大和适应性强的监管实践来增进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国家间信任 全球安全治理 国家安全 信任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互信流失原因再探——基于对中美信任模式与互动过程的考察 被引量:7
4
作者 蒋芳菲 王玉主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30,共16页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美信任程度开始不断下降。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双方互信关系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中美战略互疑与相互防范已从安全领域进一步扩展到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本文认为,近年来中美互信的迅速流...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美信任程度开始不断下降。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双方互信关系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中美战略互疑与相互防范已从安全领域进一步扩展到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本文认为,近年来中美互信的迅速流失既是双方在利益博弈中预期不断失败的结果,也反映了双方从有限的良性互动向恶性互动逐渐转变的过程。其根源在于中美之间建立的是一种理性信任与过程信任主导的信任模式,中美互信关系因缺乏足够的感性信任基础、外部制度保障和内部信任激励与监管机制而脆弱性、情境性较强,稳定性较弱。其直接原因则应归咎于金融危机后中美相互战略对冲机制(mutual strategic hedging)的形成以及双方在这一机制下互动过程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国家间信任 互信流失 信任模式 相互战略对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