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材的国家认同意识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梅培军 戴佳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6-52,共7页
通过运用元分析方法从论文学科层面、学段层面、发表时间、引用频次、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六个维度,对教材中国家认同意识内容的研究进行分类和编码,进行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文献分析,研究发现:教材中国家认同研究虽有进展,但研究数量... 通过运用元分析方法从论文学科层面、学段层面、发表时间、引用频次、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六个维度,对教材中国家认同意识内容的研究进行分类和编码,进行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文献分析,研究发现:教材中国家认同研究虽有进展,但研究数量和质量仍有不足,研究的学科视域单一,偏重于思辨研究,缺少量化和质化研究,尚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论,缺乏与本学科教材的学科规律相结合的研究。未来对于教材的国家认同意识研究应运用教育实践涵容国家认同的多维性,基于不同学科教材的特点属性开展国家认同意识研究,形成编研用互动、跨学科交融的研究机制,强化跨媒介沉浸式体验教材、教材接受分析、“三种文化”进教材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 国家认同意识 元分析 沉浸式体验教材 教材接受分析 “三种文化”进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西南边疆危机中的地方力量与国家认同——以昆明自开商埠博弈为个案
2
作者 张锦鹏 周克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晚清昆明自开商埠是由云南地方绅商倡导、地方官员主导的应对边疆危机的行动。这一行动开始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但在法国干涉下最终却以云南一方极力维持“不开放”而不了了之。通过对昆明自开商埠中云南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法国三... 晚清昆明自开商埠是由云南地方绅商倡导、地方官员主导的应对边疆危机的行动。这一行动开始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但在法国干涉下最终却以云南一方极力维持“不开放”而不了了之。通过对昆明自开商埠中云南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法国三方博弈的具体呈现,探讨了以地方官员、文化精英和商界精英为代表的地方力量在边疆危机中的积极行动。地方极力争取昆明自开商埠的诉求,并非为争取地方利益而是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西南边疆地方力量的崛起,表面上看是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冲击--反应”的结果,实质上这股力量早已蕴含于边疆社会之中,它源于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发展逻辑,根植于边疆社会广大民众的社会心理之中,在晚清边疆危机中通过昆明自开商埠的博弈得以彰显。这一集体行动背后,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统一性和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历史发展结果,早已在西南边疆地区形成了具有地方政治基础和民众心理基础的国家认同意识和国家主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危机 自开商埠 地方力量 国家主权 国家认同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荣 李宏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0-186,共7页
当代民族国家的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同时,致力于帮助公民养成其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忠诚,进而在保留民族文化差异与族群归属感的基础之上,使全体公民获得广泛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公民主体意识培育... 当代民族国家的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同时,致力于帮助公民养成其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忠诚,进而在保留民族文化差异与族群归属感的基础之上,使全体公民获得广泛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公民主体意识培育与民族国家认同的双重价值目标,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实践必须从以国家认同意识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教育,以公民身份意识为核心的公民主体意识教育,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三个向度加以展开。同时,在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发挥学校公民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强化公民教育的机制保障,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公民教育外部环境,从而为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公民教育 价值内涵 国家认同意识 公民主体意识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