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信用评级机构争议的分析——基于金融法学的视角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谢金静
-
机构
河南大学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
-
出处
《征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5,共6页
-
文摘
在"次贷"危机、此轮"欧债"危机和海外市场做空"中国概念股"等一系列事件中,信用评级机构都无法提供正确的参考信息,从而引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诸多争议。从金融法学的视角对"谁成就了信用评级机构"和"该对其采取何种监管模式"这两个争议展开分析,认为与自身声誉说相比,法律壁垒说更能解释信用评级机构的壮大和垄断,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信用评级机构重新重视自身声誉,并消除法律中强制使用信用评级的规定成为重要的改革方向。监管模式上应采取监督和自律混合的模式。
-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国家认许的统计评级机构
声誉
法律壁垒
-
Keywords
credit rating agency
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s organizations
reputation
legal barriers
-
分类号
F832.4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国际信用评级监管改革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启示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吴祖光
万迪昉
吴卫华
-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金融监管研究》
2013年第4期58-77,共2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金融契约及机制设计的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自律监管的研究”(编号:71173166)
陕西省软科学项目“政府资助研发活动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与改进研究”(项目编号:2012KRM10)资助
-
文摘
信用评级机构虚高评级以及频繁下调主权评级等行为造成并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各国政府以及实务界要求加强信用评级监管。美国明确了SEC对信用评级的监管责任,要求促进信用评级业的竞争,并认为评级机构应当适用于与审计师类似的法律责任和公共监管。欧盟对信用评级的监管也由"遵守或解释"模式转向行政监督。我国需要优化配置政府监管与评级机构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监管权力界限,发挥各自监管优势,利用信用评级降低信用违约发生的概率,防止金融网络传播或放大信用风险;避免法规对信用评级的援引,激励大型金融机构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判断能力;加强对结构性金融产品基础资产信用风险和具体契约特征相关风险评级监管;探索利用"双评级"、投资者付费等模式以及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等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
公平披露法规
投资者付费
平等准入
-
Keywords
Credit Rating
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 (NRSRO)
Regulation Fair Disclosure
Investors Pay
Equal Access
-
分类号
F832.4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