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北宋国家藏书制度的完善——以《麟台故事》所载为主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照年 罗玉梅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0,共4页
北宋元丰改制后,馆阁归于秘书省的领导之下,致使秘书省职官的设置、职事、选任及编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馆阁的皇家藏书性质进一步减弱,国家藏书的特性趋于强化。相比较而言,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在这一时期趋于完善,主要体... 北宋元丰改制后,馆阁归于秘书省的领导之下,致使秘书省职官的设置、职事、选任及编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馆阁的皇家藏书性质进一步减弱,国家藏书的特性趋于强化。相比较而言,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在这一时期趋于完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秘书省宿直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秘书省借书制度的完备、秘书省馆职待遇的制度化、新建省舍、北宋国家藏书再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藏书制度 秘书省 馆阁 《麟台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国家藏书制度建立的标志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照年 罗玉梅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5-279,共5页
宋初三馆迁入崇文院后变化很大,仅以藏书制度建树的角度讲,最大的举措莫过于在崇文院中新建秘阁及其所属的藏书库。这标志着以馆阁为核心的北宋国家藏书制度正式建立,促使此前历代皇家藏书与国家藏书处于难分彼此的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 宋初三馆迁入崇文院后变化很大,仅以藏书制度建树的角度讲,最大的举措莫过于在崇文院中新建秘阁及其所属的藏书库。这标志着以馆阁为核心的北宋国家藏书制度正式建立,促使此前历代皇家藏书与国家藏书处于难分彼此的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不只是符合了那个时代皇家典藏的现实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发挥了典籍本身的功用——较为广泛地服务于更多的上层文士,有效地推动了北宋右文政策的实行,其影响特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藏书制度 崇文院 秘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两汉时期私家藏书论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根 《高校教育管理》 1999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先秦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端和初步发展时期,开创了我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先河。这一时期的私家藏书以藏书助学术,以藏书经世道,以藏书长见识作为私藏的目的,即“藏以致用”。私家藏书有力地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 先秦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端和初步发展时期,开创了我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先河。这一时期的私家藏书以藏书助学术,以藏书经世道,以藏书长见识作为私藏的目的,即“藏以致用”。私家藏书有力地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也成为各个时期国家藏书的重要源泉,是文化典籍得以流传、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私家藏书 藏以致用 国家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书组织小史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晞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6年第5期41-44,40,共5页
一根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夏、商时期就有了一定规模的藏书.《吕氏春秋》说:"夏之将亡,太史令佟右出其图法,执而泣之以谏桀;殷之将亡,内史向摯戴其图法,出亡之周."夏代藏书尚无实物可证,商代却有着大量的甲骨文做为最早的书籍... 一根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夏、商时期就有了一定规模的藏书.《吕氏春秋》说:"夏之将亡,太史令佟右出其图法,执而泣之以谏桀;殷之将亡,内史向摯戴其图法,出亡之周."夏代藏书尚无实物可证,商代却有着大量的甲骨文做为最早的书籍实录.从考古发掘上看,商代甲骨文已是有意识、有顺序地加以组织和保存的国家藏书.至西周、春秋时期,官方藏书已有了较明确的组织和区分.周设立了五种史官,分别保管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图籍.还有一个保管各国盟约的专门库藏,叫做盟府.保存旧盟约的专藏称之为故府.当时的藏书还有了复本制度,重要的图籍都要制成副本收藏.这个时期藏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史无明证,但很有可能是分类收藏.因为我们可以在许多史料中看到当时丰富的学术分类和图书分类的思想,如《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书组织 近代图书馆 皇室藏书 图书分类 国家藏书 阅览室 甲骨文 书库 不同类型 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的皇帝与官府藏书
5
作者 海继才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23-23,共1页
北宋的皇帝与官府藏书海继才宋代皇帝不仅注重图书的修撰刻印,而且还十分重视图籍的收集、管理和官藏书。宋太祖在立国初期,在削平诸国的军事征战中,就注意收集各国遗留的图籍,用以充实藏书。据史载,乾德元年(963年)平荆南,... 北宋的皇帝与官府藏书海继才宋代皇帝不仅注重图书的修撰刻印,而且还十分重视图籍的收集、管理和官藏书。宋太祖在立国初期,在削平诸国的军事征战中,就注意收集各国遗留的图籍,用以充实藏书。据史载,乾德元年(963年)平荆南,他收高氏图书,以充实三馆。乾德三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图书 宋太宗 国家藏书 《文献通考·经籍考》 官府藏书 《五经正义》 《玉海》 馆阁 宋太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不是藏书处
6
作者 吴晓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75-75,共1页
司马迁作《史记》,在《太史公自序》章中说:“周道废,秦拨长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这段文字中的“金匮”一词,辞书出版社的《辞海》解释为:“古时政府设立的藏书之所”(三卷本第3874页)。这条注释的依据是... 司马迁作《史记》,在《太史公自序》章中说:“周道废,秦拨长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这段文字中的“金匮”一词,辞书出版社的《辞海》解释为:“古时政府设立的藏书之所”(三卷本第3874页)。这条注释的依据是唐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一书。司马贞对“石室金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藏书 金匮 史记 司马迁 辞书出版 索隐 太史公 明堂 弘文馆 玉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中央藏书体制管窥
7
作者 单永华 《社会科学(甘肃)》 1987年第4期97-100,125,共5页
唐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空前发达的时期,。考察当时中央的藏书体制,将有助于我们对古代官方图书事业的认识;同时,这也可加深我们对古代文化发展问题的理解,必须说明的是:唐代的国家藏书及有关的制度至开天时达于全盛。此后则世乱频仍... 唐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空前发达的时期,。考察当时中央的藏书体制,将有助于我们对古代官方图书事业的认识;同时,这也可加深我们对古代文化发展问题的理解,必须说明的是:唐代的国家藏书及有关的制度至开天时达于全盛。此后则世乱频仍,史料散落而难考,故本文的讨论虽也兼及其它时期,却主要是就开天时期来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藏书 体制 中央 唐代 中国古代文化 图书事业 文化发展 唐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秘书省群僚考略 被引量:3
8
作者 曹之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27,50,共4页
秘书省是古代国家藏书的重要机构。本文论证了唐代令狐德 芬木 、魏征、虞世南、颜师古、马怀素、陈希烈。
关键词 唐代 秘书省 职官 古代 国家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东西方早期图书馆学思想
9
作者 陈林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11期67-69,66,共4页
关键词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学思想 国家藏书 图书馆建筑 麟台故事 藏书建设 私人藏书 藏书管理 东西方 图书馆管理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弘图书馆学思想初探
10
作者 陈林 《理论学习月刊》 1998年第4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图书馆学思想 国家藏书 牛弘 官府藏书 《请开献书之路表》 图书馆学理论 图书馆实践 魏晋南北朝 图书馆事业 图书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政府主办的出版事业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厚枢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31,共4页
宋代政府主办的出版事业●方厚枢宋代从赵匡胤开国(公元960年),到元灭南宋(1279年)时止,共历18帝,320年。赵宋前期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历167年;后期只有半壁河山,偏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 宋代政府主办的出版事业●方厚枢宋代从赵匡胤开国(公元960年),到元灭南宋(1279年)时止,共历18帝,320年。赵宋前期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历167年;后期只有半壁河山,偏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历153年。古代出版的黄金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子监 出版业 出版事业 书籍 校勘整理 《资治通鉴》 《汉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 藏书机构 国家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版简史[15]
12
作者 方厚枢 《中国出版》 1988年第5期112-119,共8页
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出版(公元581——960年) 第四节隋唐五代的书籍及装帧二、唐代书籍的搜集、整理和收藏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民族统一,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先后出现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唐玄宗的“开元之治”... 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出版(公元581——960年) 第四节隋唐五代的书籍及装帧二、唐代书籍的搜集、整理和收藏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民族统一,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先后出现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唐玄宗的“开元之治”的繁盛局面。在书籍的搜集、整理和收藏方面,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隋末战乱,国家藏书受到严重的损失。唐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隋唐五代 经济繁荣 唐玄宗 唐代 国家藏书 图书 政府藏书 整理 汉书·艺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版简史[14]
13
作者 方厚枢 《中国出版》 1988年第4期112-116,共5页
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出版 (公元581——960年) 第四节隋唐五代的书籍及装帧隋、唐两代建国以后,统治者对继承传统文化都很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广泛搜集遗书异本;组织学者进行整理校勘,选择精品抄录副本收藏;并编制各种书籍目录,记载了... 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出版 (公元581——960年) 第四节隋唐五代的书籍及装帧隋、唐两代建国以后,统治者对继承传统文化都很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广泛搜集遗书异本;组织学者进行整理校勘,选择精品抄录副本收藏;并编制各种书籍目录,记载了国家藏书的盛况。由于文化的发达,著作的昌盛,进一步促进了出版事业的繁荣;随着雕版印刷的出现,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卷轴式书籍逐渐演变为册页式书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 校勘整理 传统文化 隋文帝 组织学 雕版印刷 统治者 秘书省 国家藏书 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