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构造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代行主体体系的理据与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洁 郭宋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改革终将落脚为规范上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代行主体体系,该体系的构造理据与路径值得探索。代行主体体系并非理论演绎的结果,而是为回应我国国有自然资源管护实际需求作出的法政策选择,应在法...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改革终将落脚为规范上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代行主体体系,该体系的构造理据与路径值得探索。代行主体体系并非理论演绎的结果,而是为回应我国国有自然资源管护实际需求作出的法政策选择,应在法律体系一致性伦理约束下,遵循归纳逻辑进行构造。准此比较各学说,代行主体及相互间法律关系应定性为民事属性。实践中,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代行主体多头分散,且存在代行者与监管者身份混同问题,而作为主要体系构造工具的“委托代理”机制也面临代表与代理法律特质杂糅的困境。以“从现实到规范”构造理念为指引,宜整合多头代行主体的民事所有权权能交由专门“自然资源资产发展局”代行,明确代行主体的营利法人属性,沿循民事代理制度进路阐释和构造“委托代理”机制,完善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授权、确权与责任规则,健全代行主体监督考核制度,促进代行主体体系的规范化构造,为代行主体合理有效行权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代行主体 体系构造 “委托代理”机制 民事代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制度省思与权能重构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8,139,共9页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规定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该制度在立法目的与制度逻辑上,确立了国家对于自然资源的概括所有,且其意义最为宽泛,但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运行存在制度运行目标落空、制度实施逻辑错位、制度拓展引致质疑和...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规定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该制度在立法目的与制度逻辑上,确立了国家对于自然资源的概括所有,且其意义最为宽泛,但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运行存在制度运行目标落空、制度实施逻辑错位、制度拓展引致质疑和制度后果功能异化等困境。既有研究从国家所有权权利构造、国家所有权权利实施异化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物权化等角度反思了当前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这些反思性研究指出了制度问题与症结,但也存在过于绝对、难以操作以及难以因应自然资源特殊性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细化与具体化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四项所有权权能内涵,以及拓展权能种类、体系化构建管理权能来完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权能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和自然资源国家管理权 被引量:11
3
作者 邹爱华 储贻燕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6,共9页
当前关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性质的观点主要有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私权说、公权说、三层结构说和双阶构造说。这些观点都揭示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性质的部分真理,但在研究方法上缺乏法律体系思维,对法律实践重视不够。从法律体系的角度... 当前关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性质的观点主要有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私权说、公权说、三层结构说和双阶构造说。这些观点都揭示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性质的部分真理,但在研究方法上缺乏法律体系思维,对法律实践重视不够。从法律体系的角度来审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实践,可以发现,众多的法律部门都会调整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不仅存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还存在自然资源国家管理权。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和自然资源国家管理权存在一个显著的区别: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前者的适用对象只有国家拥有所有权的自然资源,而后者的适用对象不仅包括国有自然资源,也包括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不能将宪法上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内容界定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自然资源国家管理权 警察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适格性及其实现——以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为理论基础 被引量:41
4
作者 黄萍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3-130,共8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明确规定了省级政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政府缘何享有生态环境索赔权存在诸多分歧。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属性使国家享有生态环境损害索赔权具有了正当性和合理性,地方人...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明确规定了省级政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政府缘何享有生态环境索赔权存在诸多分歧。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属性使国家享有生态环境损害索赔权具有了正当性和合理性,地方人民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机关行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但应根据生态环境损害影响范围确定不同等级的地方人民政府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索赔主体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入法路径与规则完善——兼论与不动产登记的立法协调 被引量:16
5
作者 佟彤 雷国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21,共9页
研究目的:廓清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在国家所有权维度承载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与空间治理功能,确定其与不动产登记的立法协调路径,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提供前端制度保障。研究方法:文本分析、规范解释、案例研究。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廓清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在国家所有权维度承载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与空间治理功能,确定其与不动产登记的立法协调路径,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提供前端制度保障。研究方法:文本分析、规范解释、案例研究。研究结果:(1)不动产登记立法改革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归入可登记的不动产权利类型,窄化了自然资源登记应有的功能定位,导致两种登记在立法分工、登记对象、登记事项等方面的矛盾和杂糅;(2)自然资源登记在明晰权属之外,因承接生态保护的全新治理目标,应定位于空间维度的整体登记。研究结论:有必要构建“前置且衔接”的立法路径,厘清自然资源登记与不动产登记的立法分工;增设“整体保护”原则以服务生态优先的自然资源权利配置要求;建立“自然生态空间+自然资源要素”复合式登记模式,以兼顾保护性和权属性的双重登记目标;明确所有权管理事项的登记效力,以契合国家所有权行使的特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不动产登记 自然生态空间登记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逻辑重构--从“权利救济”到“义务证成”的嬗变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小姣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当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主要是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理论框架内进行设计,但在权利话语下,不仅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争议引发诉讼性质认定之困难,而且权利本质的个人性与生态环境的公共性相悖。为避免循此“权利救济”逻辑安排给环... 当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主要是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理论框架内进行设计,但在权利话语下,不仅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争议引发诉讼性质认定之困难,而且权利本质的个人性与生态环境的公共性相悖。为避免循此“权利救济”逻辑安排给环境司法造成不可忽视的漏洞,有必要转向义务视角证成政府提起索赔的内在逻辑。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实质是政府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新方式。鉴于此,首要的是遵循行政优先原则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作为行政执法不能之兜底手段,在此基础上合理赋权和严格控权以保证赔偿磋商的公平公正,同时应完善问责机制以避免政府索赔角色的冲突,最后衔接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关联诉讼的关系,进而保障该制度的全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环境保护义务 公法责任 行政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梓太 李晨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在立法实践中有两种路径:基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民事救济路径和基于行政处理的管制路径。无论对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如何定性,民事救济路径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均将受制于自然资源财产价值的救济规则。管制路径有... 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在立法实践中有两种路径:基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民事救济路径和基于行政处理的管制路径。无论对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如何定性,民事救济路径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均将受制于自然资源财产价值的救济规则。管制路径有其优势,但也将面临责任认定过程中政府举证难、责任落实阶段责任人权益保障与利益表达机制存在不足以及可能发生滥诉风险的困境,其根源在于传统行政法同生态环境损害制度需求间的不兼容。面对已有路径的困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应借鉴行政私法理念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赔偿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管制 行政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被引量:53
8
作者 王树义 李华琪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8-75,共8页
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由磋商与诉讼组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其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主体、程序及内容方面均呈现出公权性、程序性及救济性,表明其是我国一项特殊的环境诉讼。同时,政府的索... 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由磋商与诉讼组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其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主体、程序及内容方面均呈现出公权性、程序性及救济性,表明其是我国一项特殊的环境诉讼。同时,政府的索赔权来源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具备的私权属性决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属于特殊的私益诉讼。据此,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实施,有必要妥善协调其与环境侵权诉讼、环境公益诉讼之间的关系,从而完善我国现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私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