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志国 桑霞 +2 位作者 戴光忠 殷瑰姣 田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29-133,137,共6页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探讨了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尤其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自然遗产 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保护 旅游开发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自然遗产与文化景观保护初探
2
作者 梁丙昀 陈曦 黄凯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3期99-104,共6页
国家公园不仅是一种自然遗产与人文景观的保护机制,还是开展教育、科研、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更是提升国民意识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建设过程中文化景观的挖掘与保护往往被忽视。如何实现国家公园内自然遗产与文化景观保护的两手... 国家公园不仅是一种自然遗产与人文景观的保护机制,还是开展教育、科研、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更是提升国民意识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建设过程中文化景观的挖掘与保护往往被忽视。如何实现国家公园内自然遗产与文化景观保护的两手抓,是当前国家公园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辨析概念及内涵,对比国内外国家公园的建设现状,梳理文化景观资源,探讨其在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提高文化景观保护重视程度、提升资源调查识别与管理、完善教育和解说系统、合理处理原住民问题四方面的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遗产 文化景观 景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双遗产文化与自然的融合及其精神文化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耀华 秦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35,共10页
与其他世界遗产相比,我国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体现出显著的文化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源于我国自然条件的丰富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久远连续性,“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人格化的自然审美为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哲学基础。自然... 与其他世界遗产相比,我国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体现出显著的文化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源于我国自然条件的丰富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久远连续性,“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人格化的自然审美为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哲学基础。自然为文化提供源泉和素材,文化为自然提供保护和影响力,自然与文化资源相互融合、渗透,使双遗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特殊的精神文化功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思想的载体、精神的家园、文明的史诗,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生态伦理和文化智慧。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双遗产应作为美丽中国的窗口、和谐发展的典范、文化自信的载体、文明互鉴的使者,担负起新的时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世界遗产 文化自然的融合 精神文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武夷山风景区,是我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小区域单位面积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1987年被接纳为...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武夷山风景区,是我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小区域单位面积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1987年被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99年底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福建 遗产 文化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武夷山风景区 单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美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 被引量:1
5
作者 应四爱 陈惟 李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73-476,共4页
通过对美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的评述,揭示美国人在对待遗产问题上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管理手段逐渐完善的过程,并通过典型实例的探讨和分析,为今后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遗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国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遗产保护 国家公园管理局 历史保护法案 遗产管理 监督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著社区参与和发展的自然遗产保护——以菲律宾伊格里特·巴科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耀华 张帆 BOJER CAPATI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48-150,248,共4页
以菲律宾中部民都洛岛的保护区——伊格里特·巴科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园内芒扬土著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土著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利用资源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协调社区发展与资源保... 以菲律宾中部民都洛岛的保护区——伊格里特·巴科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园内芒扬土著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土著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利用资源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协调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我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参与 自然文化遗产 国家公园 伊格里特·巴科 土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 被引量:28
7
作者 郑易生 《中国园林》 2002年第2期26-28,共3页
自然文化遗产的多价值性是其相关的利益结构与制度设计的根本原因。它的存在价值、潜在经济价值与短期直接开发价值分别对应于全社会成员,区域内人民和商业公司这三个利益集团。国家公园制度在中国的蜕变的实质,是少数人的利益,通过... 自然文化遗产的多价值性是其相关的利益结构与制度设计的根本原因。它的存在价值、潜在经济价值与短期直接开发价值分别对应于全社会成员,区域内人民和商业公司这三个利益集团。国家公园制度在中国的蜕变的实质,是少数人的利益,通过破坏自然文化遗产地的存在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而侵害多数人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文化遗产 国家公园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现状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锐 《中国园林》 2003年第9期38-43,共6页
分析了中国自然文化遗产,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的现状,总结了管理不到位的7种原因:认识不到位、立法不到位、体制不到位、技术不到位、资金不到位、能力不到位和环境不到位。
关键词 中国 自然文化遗产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状况的行动建议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锐 《中国园林》 2003年第11期41-43,共3页
从立法、体制改革、技术支持、社会支持、规划管理、资金以及能力建设等7个方面探讨改进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的政策途径,并具体提出了41项行动建议。
关键词 中国 自然文化遗产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自然文化遗产 复兴山水文明 被引量:49
10
作者 谢凝高 《中国园林》 2000年第2期36-38,共3页
本文首先阐明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与国家公园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关系 ;根据自然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与功能 ,提出功能分区的保护利用原则 ;针对遗产地普遍存在商业性、破坏性错位开发的严重状况 ,提出确保遗产原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关键词 国家风景名胜区 自然文化遗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承运教授在国家图书馆开课讲授《道法自然,天地同和——论古琴的文化精神》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承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为了迎接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2015年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的非遗系列公开课在国家图书馆陆续开讲。非遗系列公开课的第一门课——古琴艺术。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院音乐学... 为了迎接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2015年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的非遗系列公开课在国家图书馆陆续开讲。非遗系列公开课的第一门课——古琴艺术。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院音乐学系丁承运教授担任主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古琴艺术 公开课 道法自然 文化精神 教授 承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的利用如何增加文化景观的自然遗产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伽柏.斯拉给 王应临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74,共3页
霍尔托巴吉地区景观风貌保持着历经数千年的清晰完整的传统土地利用形式印迹,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互动关系。霍尔托巴吉地区的草原原本是野马和野牛的天然牧场,自青铜时代起,人类开始在此从事放牧业。目前当地农民及其公司拥有这块平... 霍尔托巴吉地区景观风貌保持着历经数千年的清晰完整的传统土地利用形式印迹,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互动关系。霍尔托巴吉地区的草原原本是野马和野牛的天然牧场,自青铜时代起,人类开始在此从事放牧业。目前当地农民及其公司拥有这块平坦的土地,将其作为当地牲畜的牧场。在法令和合约中规定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相关条文,这些条文由国家公园局和农民一起制定。除了放牧等日常管理活动,国家公园局还开展栖息地管理和景观修复工程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世界自然遗产 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中国文献遗产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访国家档案局世界记忆项目负责人王红敏
13
作者 王玥 王红敏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共3页
中国档案:世界记忆项目设立至今已有30余年,请您介绍一下该项目和我国参与的总体情况。王红敏:世界记忆项目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立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遗产类旗舰项目。1992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 中国档案:世界记忆项目设立至今已有30余年,请您介绍一下该项目和我国参与的总体情况。王红敏:世界记忆项目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立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遗产类旗舰项目。1992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记忆项目,建立《世界记忆名录》,对世界范围内的文献遗产进行权威性评估和登记,以促进文献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播,提升全社会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两个月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家及大学图书馆的手稿、古本等所有馆藏随着整座建筑在战火中付之一炬,这一惨剧进一步增强了开展世界记忆项目、文献遗产保护的急迫性,项目由此不断推进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记忆名录》 文献遗产 国家档案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波斯尼亚 大学图书馆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绽放异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木鼓舞 被引量:1
14
作者 邰磊 吴平 曾祥慧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反排苗族木鼓舞源于反排苗寨每7年举行一次的祭鼓活动,苗民认为已逝去的先祖们的灵魂居于木鼓之中,故视鼓为祖。祭鼓就是以敲木鼓、跳木鼓为核心的祭祀祖先活动,充满了苗族强烈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宗教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 反排苗族木鼓舞源于反排苗寨每7年举行一次的祭鼓活动,苗民认为已逝去的先祖们的灵魂居于木鼓之中,故视鼓为祖。祭鼓就是以敲木鼓、跳木鼓为核心的祭祀祖先活动,充满了苗族强烈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宗教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鼓舞 苗族 国家 民族文化特征 祖先崇拜 宗教意识 自然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总体保护状况良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亚敏 《国土绿化》 2022年第6期15-15,共1页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协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截至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达到1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体保护状况良好。世界...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协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截至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达到1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体保护状况良好。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3类。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双遗产共18项,总面积达7.06万平方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生命共同体 遗产 协同保护 自然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16
作者 茶叙 《绿色中国》 2024年第20期44-49,共6页
武夷山国家公园跨福建、江西两省,是中国唯一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被中外生物学家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关键词 生物圈保护区 武夷山国家公园 两栖爬行动物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鸟的天堂 生物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经验值得关注
17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3期113-113,共1页
美国是首先以国家力量介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首先提出世界遗产地概念的国家,也是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较为成功的国家。目前,美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主要由国家公园(由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国家森林(由农业部林业局管理)、国家野... 美国是首先以国家力量介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首先提出世界遗产地概念的国家,也是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较为成功的国家。目前,美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主要由国家公园(由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国家森林(由农业部林业局管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由内务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管理)、国土资源保护区(由内务部土地再生局管理)、州立公园(一般由各州政府的自然资源部管理)和某些博物馆等组成。其中的国家公园体系规模最大、制度最先建立、最完善,且包括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美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经验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文化遗产 经验值 美国 文化遗产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区 国家公园 自然资源 世界遗产 资源保护区 文化资源 管理局 林业局 农业部 博物馆 土地 国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会在京举行
18
作者 林宣 《绿色中国》 2018年第13期62-63,共2页
6月9日,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会在京举行。本次大会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赤水市人民政府承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张建龙在致辞中说,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既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化... 6月9日,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会在京举行。本次大会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赤水市人民政府承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张建龙在致辞中说,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既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又关乎着地球生态安全。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履行公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遗产保护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遗产 文化价值 人民政府 遗产保护 国家公园 世界遗产 生态安全 世界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均衡视角的旅游产业福利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四个世界双遗产旅游地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长生 《旅游科学》 CSSCI 2011年第4期36-48,共13页
本文利用一般均衡理论,以图解分析法分析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旅游目的地所产生的福利效应。研究显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旅游目的地GDP增长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但对旅游目的地CPI、居民实际收入、工农业等相关... 本文利用一般均衡理论,以图解分析法分析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旅游目的地所产生的福利效应。研究显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旅游目的地GDP增长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但对旅游目的地CPI、居民实际收入、工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社会福利,其最终影响取决于积极影响与消积影响的"双向均衡"。同时,以中国四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旅游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验证了这种"双向均衡"社会福利效应的存在性。研究为我国不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产业定位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均衡 旅游产业 福利效应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国家风景遗产 复兴中华山水精神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凝高 《中国园林》 2008年第5期53-53,共1页
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自然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国家风景遗产)。它是以具有突出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需求,属国家所有,受法律保护的地域空间... 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自然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国家风景遗产)。它是以具有突出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需求,属国家所有,受法律保护的地域空间综合体。它源于古代的天下名山大川,是人与大自然精神联系的圣地,是江山社稷的代表,君民皆可登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许多仁人志士、文人学士、民族英雄、高僧羽士、名君百姓热爱祖国名山大川,为多娇江山留下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山水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风景名胜区 自然文化遗产 精神文化 中华民族 法律保护 国家公园 自然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