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研究
被引量:
109
1
作者
魏一鸣
余碧莹
+9 位作者
唐葆君
刘兰翠
廖华
陈景明
孙飞虎
安润颖
吴郧
谭锦潇
邹颖
赵子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6,共14页
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科学制定减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需要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减排与发展、局部与总体的协同关系。为此,应用自主设计并构建的国家能源技术模型(C^(3)IAM/NET),提出了兼顾经济性和安全...
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科学制定减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需要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减排与发展、局部与总体的协同关系。为此,应用自主设计并构建的国家能源技术模型(C^(3)IAM/NET),提出了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中国碳排放总体路径、行业减排责任、重点技术规划等多个层面的具体行动方案。结果表明:当2060年碳汇可用量为10~30亿吨时,为达到低成本和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中国需在2026—2029年间实现碳达峰,峰值不超过127亿吨CO_(2)(含工业过程排放);2060年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钢铁、化工、交通等部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结构需加速转型,但2040年前中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2030年煤炭占比不低于44%。在全国和行业路线图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实现全国“双碳”目标对应的钢铁、水泥、有色、化工、建筑、交通、电力等重点行业的碳排放路径和技术布局方案,为中国引领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能源技术模型
时间表
路线图
重点行业
技术
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优化方法
被引量:
30
2
作者
魏一鸣
余碧莹
+10 位作者
唐葆君
刘兰翠
廖华
陈景明
安润颖
赵光普
孙飞虎
吴郧
谭锦潇
邹颖
赵子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2,共10页
碳中和是涉及自然、社会、经济、行为、技术、能源等多系统交织耦合和多重反馈的复杂巨系统,面临跨系统跨部门耦合性、分行业异构性、技术成本动态性、技术和行为演变非线性、社会经济不确定性等诸多挑战。开展“双碳”目标约束下碳排...
碳中和是涉及自然、社会、经济、行为、技术、能源等多系统交织耦合和多重反馈的复杂巨系统,面临跨系统跨部门耦合性、分行业异构性、技术成本动态性、技术和行为演变非线性、社会经济不确定性等诸多挑战。开展“双碳”目标约束下碳排放技术体系研究,亟需建立能刻画上述挑战内涵的方法和技术。为此,从复杂系统的视角,自主设计构建了自下而上的国家能源技术模型(C^(3)IAM/NET),耦合“能源加工转换—运输配送—终端使用—末端回收治理”全过程、行业“原料—燃料—工艺—技术—产品/服务”全链条,实现以需定产、供需联动、技术经济协同的复杂系统建模。为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优化、时间表和路线图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该工具成功应用于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路径的优化设计,但为了方便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关于模型应用的相关内容,将在本文的姊妹篇(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研究)中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复杂系统建模
国家能源技术模型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研究
被引量:
109
1
作者
魏一鸣
余碧莹
唐葆君
刘兰翠
廖华
陈景明
孙飞虎
安润颖
吴郧
谭锦潇
邹颖
赵子豪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6,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22401,71603020,7152100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Q19035)。
文摘
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科学制定减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需要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减排与发展、局部与总体的协同关系。为此,应用自主设计并构建的国家能源技术模型(C^(3)IAM/NET),提出了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中国碳排放总体路径、行业减排责任、重点技术规划等多个层面的具体行动方案。结果表明:当2060年碳汇可用量为10~30亿吨时,为达到低成本和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中国需在2026—2029年间实现碳达峰,峰值不超过127亿吨CO_(2)(含工业过程排放);2060年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钢铁、化工、交通等部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结构需加速转型,但2040年前中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2030年煤炭占比不低于44%。在全国和行业路线图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实现全国“双碳”目标对应的钢铁、水泥、有色、化工、建筑、交通、电力等重点行业的碳排放路径和技术布局方案,为中国引领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能源技术模型
时间表
路线图
重点行业
技术
布局
Keywords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model
timetable
roadmap
key industry
technology layout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优化方法
被引量:
30
2
作者
魏一鸣
余碧莹
唐葆君
刘兰翠
廖华
陈景明
安润颖
赵光普
孙飞虎
吴郧
谭锦潇
邹颖
赵子豪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22401,71603020,7152100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Q19035)。
文摘
碳中和是涉及自然、社会、经济、行为、技术、能源等多系统交织耦合和多重反馈的复杂巨系统,面临跨系统跨部门耦合性、分行业异构性、技术成本动态性、技术和行为演变非线性、社会经济不确定性等诸多挑战。开展“双碳”目标约束下碳排放技术体系研究,亟需建立能刻画上述挑战内涵的方法和技术。为此,从复杂系统的视角,自主设计构建了自下而上的国家能源技术模型(C^(3)IAM/NET),耦合“能源加工转换—运输配送—终端使用—末端回收治理”全过程、行业“原料—燃料—工艺—技术—产品/服务”全链条,实现以需定产、供需联动、技术经济协同的复杂系统建模。为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优化、时间表和路线图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该工具成功应用于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路径的优化设计,但为了方便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关于模型应用的相关内容,将在本文的姊妹篇(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研究)中介绍。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复杂系统建模
国家能源技术模型
路径优化
Keywords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complex system modelling
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model
pathway optimization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研究
魏一鸣
余碧莹
唐葆君
刘兰翠
廖华
陈景明
孙飞虎
安润颖
吴郧
谭锦潇
邹颖
赵子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0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优化方法
魏一鸣
余碧莹
唐葆君
刘兰翠
廖华
陈景明
安润颖
赵光普
孙飞虎
吴郧
谭锦潇
邹颖
赵子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