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价值-风险的江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分区研究
1
作者 刘津辰 陈楚文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7,共12页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交融的典型区域,面临着保护与利用的双重挑战。以江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价值-风险的保护分区量化分析框架,以汇水单元为基础单元,综合考虑资源价值空间分析(资源级别优势度、资源...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交融的典型区域,面临着保护与利用的双重挑战。以江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价值-风险的保护分区量化分析框架,以汇水单元为基础单元,综合考虑资源价值空间分析(资源级别优势度、资源聚集度、资源量值、资源丰富度、资源久远度、基于主要景观道路的可见性和价值潜在影响范围)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自然胁迫风险概率、人为胁迫风险概率、景观结构风险概率和自然恢复力),划分风景名胜区保护分区。结果表明:1)江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资源高价值区主要聚集在地质遗迹、人文遗址等区域;低价值区主要分布于资源要素匮乏或交通可达性较差的区域。2)高风险区与高人为胁迫、高景观结构风险区域高度重叠,低风险区则主要位于自然恢复力较强、人为开发强度较低的山林地带。3)江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划分出高资源价值-高潜在风险(Ⅰ)、高资源价值-低潜在风险(Ⅱ)、低资源价值-高潜在风险(Ⅲ)、低资源价值-低潜在风险(Ⅳ)4种区域类型。针对不同区域类型提出差异化的管控策略,为风景名胜区的科学管控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保护分区 价值-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杨明举 白永平 +1 位作者 张晓州 张秋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0,共5页
选取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样本,利用数量地理的方法和ArcGIS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目前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间、省际间分布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以... 选取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样本,利用数量地理的方法和ArcGIS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目前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间、省际间分布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以江苏、浙江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京津冀鲁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资源禀赋优越的福建、贵州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特征、类型划分及其提升路径 被引量:27
3
作者 虞虎 陆林 李亚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47-1255,共9页
通过分析中国国家级湖泊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趋势和旅游效率,探讨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总体特征、空间格局及类型,提出发展措施和建议。研究表明:1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数量和旅游收益呈增长趋势,湖泊旅游资源开发已由著名的湖泊转向一般... 通过分析中国国家级湖泊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趋势和旅游效率,探讨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总体特征、空间格局及类型,提出发展措施和建议。研究表明:1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数量和旅游收益呈增长趋势,湖泊旅游资源开发已由著名的湖泊转向一般性湖泊,单体湖泊开发增多,湖泊旅游产品多元化。2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偏低,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景区较多;分解效率中,规模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较低;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解释能力强于规模效率,相关系数达到0.72,是导致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3根据效率得分将38个湖泊风景名胜区划分为技术进步提升型、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型、规模投入提升型和综合提升型,提出了不同效率类型景区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效率评价 类型划分 提升路径 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香真的不怕巷子深吗?——基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仁伟 李光勤 曹建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107,共14页
文章采用2000—2014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面板数据和风景名胜区到地级市、省会城市、三大都市圈的地理距离数据,考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景区开发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地理距离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接待人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文章采用2000—2014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面板数据和风景名胜区到地级市、省会城市、三大都市圈的地理距离数据,考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景区开发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地理距离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接待人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控制多种因素和不同情境下,该结果仍然稳健,说明旅游景区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象;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地理距离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接待人数的影响呈现减弱趋势,验证了我国存在旅游消费转型现象,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观光旅游需求会减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升5A级景区后,旅游接待人数会显著增加;高铁的开通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接待人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不显著。文章的政策建议是:在旅游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需要对旅游景区的地理区位进行认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旅游景区 区位选择 旅游资源空间配置 旅游接待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特征研究——以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罗文斌 夏赞才 +2 位作者 郑群明 张欢 张彤 《旅游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80-88,共9页
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是衡量旅游用地效益的关键指标.为掌握中国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经济状况、类型和空间差异特征,本文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土地经济密度指数、变差异系数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中国2003年~ 2009年26个... 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是衡量旅游用地效益的关键指标.为掌握中国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经济状况、类型和空间差异特征,本文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土地经济密度指数、变差异系数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中国2003年~ 2009年26个省(市、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及其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陵寝类、壁面石窟类、历史圣地类等三类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相对较大;(2)分省层面来看,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明显,区域时间差异变化上大致呈现“整体上升型”、“有升有降型”和“整体下降型”三种类型;区域差异动态特征显示,26个省(市、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土地经济密度 差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世界遗产地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定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田喜洲 丁加栋 蒲勇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1期56-60,共5页
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一种保护性资源而不是开发性资源,其经营目标应该是增进社会福利。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经营目标和主体,而门票价格的高低最能体现出该类产品是否具有公益性特征。本文根据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区的性质,... 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一种保护性资源而不是开发性资源,其经营目标应该是增进社会福利。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经营目标和主体,而门票价格的高低最能体现出该类产品是否具有公益性特征。本文根据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区的性质,应用资源经济学与旅游经济学的原理,构建理论模型,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来说明门票价格定位的依据、条件和目标。并希望通过合理的价格定位来实现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和提高社会整体经济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门票价格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问题研究与制度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郐艳丽 贺琼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1-45,共5页
国家级现景名胜区自1982年设立以来,在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强度加大,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旅游开发对风景名胜区的压力十分突出,风景名胜区违法... 国家级现景名胜区自1982年设立以来,在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强度加大,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旅游开发对风景名胜区的压力十分突出,风景名胜区违法违规现象凸显,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法建设多发、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规划缺失或不衔接、经营管理混乱、形象宣传不规范五方面的内容,在分析风景名胜区现状及填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保护地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违法违规 制度 管理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模分布特征探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蔡秋阳 高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7-91,共5页
运用首位度理论、分形理论、位序—规模理论,对全国、三大区域、省份3个尺度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模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和三大区域尺度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模分布属于过渡分布,但在一定规模门槛上趋于位序—规... 运用首位度理论、分形理论、位序—规模理论,对全国、三大区域、省份3个尺度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模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和三大区域尺度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模分布属于过渡分布,但在一定规模门槛上趋于位序—规模分布。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模分布隐含着双分结构,其高位次景区规模分布集中,且呈现均衡利用的趋势,而低位次景区规模悬殊;三大区域中,东部景区门槛规模最大,利用水平最高,西部景区规模分布悬殊,中部景区规模分布最为均衡;省域尺度上,各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模分布首位比普遍较高,并呈下降趋势,首位比下降较快的省份更倾向有更快的规模增长速率。结论可为新时期中国风景名胜区结构优化以及未来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规模分布 不同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制的问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郐艳丽 王磐岩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0-86,共7页
在旅游经济热潮和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风景名胜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日益严重,风景名胜区资源成为各方获益、争夺、侵蚀的焦点,严重制约着风景名胜区的持续健康发展,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成为当前风景名胜区保护发... 在旅游经济热潮和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风景名胜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日益严重,风景名胜区资源成为各方获益、争夺、侵蚀的焦点,严重制约着风景名胜区的持续健康发展,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成为当前风景名胜区保护发展的误区。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违法案件角度切入,总结检查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析产生问题的制度原因,提出解决路径,实现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违法案件 保护管理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产品设计研究——以浙江省公盂岩景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磊 庄志民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1-306,共6页
介绍公盂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分析公盂岩景区进行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其进行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在立足于生态旅游资源本底特征及专项目标市场的旅游诉求的基础上,设计出公盂岩景区的生... 介绍公盂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分析公盂岩景区进行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其进行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在立足于生态旅游资源本底特征及专项目标市场的旅游诉求的基础上,设计出公盂岩景区的生态旅游活动项目及生态旅游线路,并对本区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产品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盂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白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尾松林分改造效果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古炎坤 谢正生 +5 位作者 苏志尧 陈北光 周大珠 谭瑞金 林书豪 李炳球 《广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1-17,共7页
结合广州市白云山马尾松林分改造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林分改造的理论依据、树种选配及实施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并对白云山初步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香味、多功能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结构。
关键词 广州白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马尾松 林分改造 评价 景观资源 树种选择 改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扬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 200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将管理学中的市场营销理论和金佛山旅游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在分析了金佛山的旅游资源后,论述了金佛山风景名胜区的市场环境,确定了细分市场,进行了目标市场的定位,制定了一系列营销战略和策略。
关键词 金佛山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重庆 旅游资源 市场营销 旅游市场 营销策略 市场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滨海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命周期研究
13
作者 郭建科 孙景田 +1 位作者 许妍 谷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123,共8页
测定旅游地生命周期,对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我国10个主要滨海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8-2016年的游人量进行拟合,定量划分各景区的发展阶段,进而利用脉冲响应函... 测定旅游地生命周期,对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我国10个主要滨海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8-2016年的游人量进行拟合,定量划分各景区的发展阶段,进而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揭示游人量对景区发展作用的具体差异与联系。结果显示:1)符合“S”形发展特征的7个景区大多处于巩固或成熟阶段,并被划分为成熟型、稳定型、发展型,其他3个景区为波动型;2)我国滨海型景区具有游人量增幅较大、发展迅速等特点,对于进入生命周期第五阶段的景区,游人量虽无明显增长,但经济效益仍在提升,不具有Butler理论中停滞阶段的主要特征,该阶段被称为成熟阶段;3)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当景区生命周期逐次经历各阶段时,游人量对景区发展的影响呈减弱趋势,游客消费水平、景区多元化的经营结构对其推动作用日益增强,景区发展正在实现由单纯依赖游人量增加转变为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旅游地 旅游地生命周期 LOGISTIC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滨海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跃琳 陶青 +4 位作者 陈永锋 张雄芳 崔平越 王英永 林石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7-772,共6页
2012年对广东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本底普查,共记录两栖动物2目7科18种,包括中国特有种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CITES公约附录Ⅱ1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1种、近危(NT)1种。爬行动物共记录... 2012年对广东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本底普查,共记录两栖动物2目7科18种,包括中国特有种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CITES公约附录Ⅱ1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1种、近危(NT)1种。爬行动物共记录3目(含亚目)11科35种,其中,中国特有种5种,受保护和受胁物种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蟒蛇Python molurus。区系分析结果显示,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区系的过渡特征。另外,调查发现掌突蟾属1种、湍蛙属1种分别与已知同属物种存在分化,颈槽蛇属有1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陶青 唐跃琳 +4 位作者 陈永锋 张雄芳 崔平越 王英永 林石狮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23,共9页
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鸟类调查共记录13目35科135种,将6种本次调查中未记录到的历史种类合并分析后,雀形目共有24科95种,占梧桐山鸟类总数的66.4%;按生态类型分,鸣禽类型或林鸟类型占优势。优势种类为红耳鹎、小白腰雨燕、暗绿绣眼... 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鸟类调查共记录13目35科135种,将6种本次调查中未记录到的历史种类合并分析后,雀形目共有24科95种,占梧桐山鸟类总数的66.4%;按生态类型分,鸣禽类型或林鸟类型占优势。优势种类为红耳鹎、小白腰雨燕、暗绿绣眼鸟、白头鹎、丝光椋鸟、叉尾太阳鸟、树麻雀、红胸啄花鸟、长尾缝叶莺,大山雀和白腰文鸟。共有留鸟78种(占54.5%)、冬候鸟33种(占23.1%)、夏候鸟18种(占12.6%)和过境鸟15种(占10.5%);繁殖鸟96种(占67.1%)。共记录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3种,CITES附录Ⅱ鸟类12种,IUCN受胁鸟类易危(VU)1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5种,"三有"动物96种,广东省省级保护动物3种,中国特有种1种。梧桐山鸟类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梧桐山村-小梧桐-大梧桐-碧桐道-沙头角;西坑片区虽然植被较好,但鸟类多样性并不丰富。讨论了部分可能为逃逸或归化的类群如矛纹草鹛、蓝翅希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 鸟类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蝴蝶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娟 杨卫诚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2-578,共7页
为了解贵州省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蝴蝶资源状况,2014—2016年对景区内蝴蝶进行调查,共采集蝴蝶标本528号,隶属于11科63属94种。凤蝶科Papilionidae个体数最多(140只),蛱蝶科Nymphalidae属、种最多,计21属27种。蛱蝶科多样性指数(2.... 为了解贵州省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蝴蝶资源状况,2014—2016年对景区内蝴蝶进行调查,共采集蝴蝶标本528号,隶属于11科63属94种。凤蝶科Papilionidae个体数最多(140只),蛱蝶科Nymphalidae属、种最多,计21属27种。蛱蝶科多样性指数(2.783)、丰富度指数(4.247)最高,弄蝶科Hesperiidae均匀度指数(0.963)最高。蝶类群落多样性具时序性特征,5月优势度指数(0.556)最高;6月均匀度指数(0.952)最高;7月多样性指数(3.681)、丰富度指数(9.555)最高;9月多样性指数(3.451)、丰富度指数(8.672)最低。森林蝶类的多样性指数(3.607)与丰富度指数(9.051)最高,但均匀度指数(0.861)与优势度指数(0.060)最低。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6月与7月的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田间与河滩的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生境破坏是蝴蝶群落多样性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蝴蝶 生境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分类体系及价值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志茹 张敏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5期130-135,共6页
文章基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相关研究成果,以东北三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样本,探索其文化景观分类体系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型的对应关系,挖掘并总结东北三省地区特有的文化景观价值特征,在中国和世界遗产体系中明晰、传播中国东北三省地... 文章基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相关研究成果,以东北三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样本,探索其文化景观分类体系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型的对应关系,挖掘并总结东北三省地区特有的文化景观价值特征,在中国和世界遗产体系中明晰、传播中国东北三省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的潜在价值,进而为弥补中国遗产保护体系中文化景观研究的缺口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文化景观 分类体系 价值特征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官卫华 《现代城市研究》 2007年第12期45-53,共9页
目前我国综合配套改革正处于全面推进之中。适应此发展形势,本文结合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深入分析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了未来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实施建议,以此构建我国新型的国家风景名胜... 目前我国综合配套改革正处于全面推进之中。适应此发展形势,本文结合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深入分析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了未来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实施建议,以此构建我国新型的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实现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健康、持续和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管理体制 创新 特许经营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研究——以湖南新邵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雄峰 石光明 +1 位作者 陈小云 陈昀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10期65-66,71,共3页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作为邵阳市的后花园越来越备受关注。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白水洞景区旅游开发存在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建立管理机制、营造休闲环境、坚持以人...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作为邵阳市的后花园越来越备受关注。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白水洞景区旅游开发存在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建立管理机制、营造休闲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人才队伍、密切社区合作等方面为白水洞景区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旅游开发对策 新邵白水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建部: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
20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共1页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风景名胜区规划是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各级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切实把好规划”...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风景名胜区规划是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各级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切实把好规划”编、审、用、管”关。(一)改进规划理念.科学合理分区。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要主动对接和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强化战略引领.推动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示范引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世界遗产保护 保护管理工作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保护 管理部门 合理分区 管理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