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遥感技术在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监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天昕 《河南科技》 2024年第24期96-100,共5页
【目的】对高分遥感技术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应用进行研究,为自然保护地开展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筛选了2020—2022年高分遥感数据,采用现代高分遥感技术,实现了自然保护地类变化情况遥感... 【目的】对高分遥感技术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应用进行研究,为自然保护地开展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筛选了2020—2022年高分遥感数据,采用现代高分遥感技术,实现了自然保护地类变化情况遥感监测,分析了自然因子和人工因子转化情况。【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监测到林地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房屋、道路、采矿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等地类变化1174处,面积为843.74 hm^(2)。其中,总体资源损毁269.10 hm^(2),损毁地块603处;总体恢复治理17.99 hm^(2),恢复治理地块22处;净变化为资源损毁251.11 hm^(2),地块变化共计625处。【结论】研究成果为自然保护地开展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数据依据,能够为自然资源督察执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保护地监管等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遥感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变化监测 自然因子 人工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问题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韦晓娟 刘国维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3期51-56,共6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决定了建立自然保护地的必要性。文章分析广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发展状况,分析自然保护地管理、科研和法律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从保护地的顶层设计、管理模式,以及建立国家公...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决定了建立自然保护地的必要性。文章分析广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发展状况,分析自然保护地管理、科研和法律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从保护地的顶层设计、管理模式,以及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促进自然保护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体系 国家公园 顶层设计 管理模式 法律体系 广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小芊 刘策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16,共8页
分析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可达性,可为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江经济带162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测算空间可达性,运用GWR回归模型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国家级... 分析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可达性,可为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江经济带162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测算空间可达性,运用GWR回归模型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距离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优良,90.14%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分布在距离地级行政中心100 km的范围内,平均可达时间为24.23 min;县域可达性呈强集聚格局,以“成都—昆明”线为界,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区域海拔高程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可达性呈负相关,保护地丰度、路网密度与可达性呈正相关;对可达性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路网密度,其次是保护地丰度、海拔高程,区域人均GDP对可达性没有明显的影响。贵中南、滇东南、湘赣南部及苏北沿海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可达性对海拔高程的敏感度较低,长江上游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可达性对路网密度的敏感度高,“成都—昆明”线以西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可达性对保护地丰度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空间可达性 影响因素 GWR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广东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 被引量:8
4
作者 樊晶 杨志刚 +3 位作者 郭盛才 徐期瑚 黎颖卿 苏雅丽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2期88-95,共8页
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利用遥感技术识别、诊断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及时预警自然保护地生态风险,可以为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基于2020年GF-1、GF-2、GF-6、ZY-3、ZY-02C高分系列... 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利用遥感技术识别、诊断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及时预警自然保护地生态风险,可以为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基于2020年GF-1、GF-2、GF-6、ZY-3、ZY-02C高分系列遥感影像数据,解译提取广东省9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人类活动变化图斑,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地的影响。结果表明:(1)监测到人类活动变化的共有57处自然保护地,涉及变化斑块272个,以森林采伐和其它活动为主,总面积770.25 hm^(2),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0.08%。(2)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人类活动强度不同,森林公园人类活动强度较强,其次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海洋公园和石漠公园人类活动强度较弱。(3)人类活动对保护地影响程度总体不明显。9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NRHI数值范围为0~0.0003,影响程度一般和轻微的保护地有50处,超过自然保护地总数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人类活动 遥感监测 高分辨率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风景名胜区人类活动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莲好 杨志刚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第4期197-199,共3页
风景名胜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对象,使用遥感技术进行识别与监测是保护风景名胜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收集相关信息,从而更准确的进行保护。通过对于广东省风景名胜区人类活动遥感动态监测的研究,能够了解到遥感动态监测使用在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对象,使用遥感技术进行识别与监测是保护风景名胜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收集相关信息,从而更准确的进行保护。通过对于广东省风景名胜区人类活动遥感动态监测的研究,能够了解到遥感动态监测使用在风景名胜区的价值,并且了解到遥感动态监测使用在风景名胜区的必要性与现状,阐述出遥感动态监测使用在风景名胜区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人类活动 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