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进意大利蜜蜂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凯 周瑞琪 +5 位作者 达娃 土艳丽 李万里 旦真 吴黎明 黄苑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65,共8页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特有蜂种,也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优势传粉昆虫,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意大利蜜蜂A.mellifera ligustica的引进,其对保护区内中华蜜蜂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特有蜂种,也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优势传粉昆虫,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意大利蜜蜂A.mellifera ligustica的引进,其对保护区内中华蜜蜂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着重探讨了引进意大利蜜蜂对西藏地区本地中华蜜蜂及生态平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策略。意大利蜜蜂的引入对中华蜜蜂构成了多重挑战,包括削弱中华蜜蜂种群竞争力、降低繁殖效能、增加疾病交叉感染风险及破坏生态平衡,具体表现为不同蜂种蜜源争夺优势、性引诱干扰及病原传播。另一方面,引进意大利蜜蜂也可能带来了一定的正面效益,如促进经济作物授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为保护本土蜂种优势和生态平衡,本文提出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恢复策略,包括划定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养殖区、规范蜂农放蜂等养蜂活动、加强入侵物种管理和本土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等。这些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当地农户以及社会各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促进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管理,也为我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建设以及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意大利蜜蜂 物种引进 生物多样性 生态平衡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退化型湿地生态修复研究--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2
作者 高雪霏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7-30,共4页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湿地保护与修复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排水退化湿地生态修复这一重要主题,对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排水退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制定了多目标修复方案,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哈泥国家级...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湿地保护与修复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排水退化湿地生态修复这一重要主题,对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排水退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制定了多目标修复方案,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对策
3
作者 陶逢怡 《南方农业》 2025年第6期202-204,共3页
生态公益林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方面作用显著。为促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健康、可持续发展,论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总结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意义,分析该区域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管护队伍素质参差不... 生态公益林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方面作用显著。为促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健康、可持续发展,论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总结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意义,分析该区域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管护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破坏行为时有发生、监测技术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管护队伍建设、强化执法监管、提高监测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生态公益林 管护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双赢探索
4
作者 马海妮 雷吉琴 +2 位作者 范嘉 赵永丽 王永才 《绿色科技》 2025年第5期161-166,228,共7页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剖析乌蒙山保护区的现状,包括资源特色与开发现状,揭示其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规划建设滞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进...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剖析乌蒙山保护区的现状,包括资源特色与开发现状,揭示其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规划建设滞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制定科学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参与度、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以及强化生态教育宣传等策略,旨在达成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的双赢局面,为乌蒙山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资源保护 发展策略 双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5
作者 郑发辉 朱长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25-128,共4页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应注重依托其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争取形成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以利于其旅游业的不断壮大。评价了井冈山保护区的总体资源特色,对其生态旅游开发...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应注重依托其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争取形成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以利于其旅游业的不断壮大。评价了井冈山保护区的总体资源特色,对其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并对其生态旅游开发对策进行了思考,指出应在保护性开发和注重社区参与的基础上,科学进行生态旅游形象定位,明确主要目标市场,合理设计生态旅游产品类型和精心规划四大生态旅游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色旅游 生态旅游 旅游形象定位 生态旅游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对策
6
作者 张一鸣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4期65-67,共3页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甘肃省甘南州,位置偏僻,交通条件有限,该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总体脆弱。因此,开展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不仅是保护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加快林草生态保...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甘肃省甘南州,位置偏僻,交通条件有限,该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总体脆弱。因此,开展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不仅是保护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加快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分析了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存在的资金短缺、管理体系不完善、科技应用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及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培养专业型人才及提高社会参与积极性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生态保护修复 管理体系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类资源生态教育价值评价
7
作者 朱家佳 陈绪言 +3 位作者 吴亚勇 郝国歉 刘春秀 付绿倩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1期64-74,共11页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彰显生态社会效益的重要平台。为探索自然保护区竹生态文化特定价值的发展空间,推动社会生态文明观的形成,通过实地调查与层次分析法,以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实验区,对保...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彰显生态社会效益的重要平台。为探索自然保护区竹生态文化特定价值的发展空间,推动社会生态文明观的形成,通过实地调查与层次分析法,以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实验区,对保护区竹类资源生态教育价值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基于生态教育目的与竹类植物人文内涵及景观形态,按专家评定从观赏价值、文化科普价值和应用价值3个方面确定12个3级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区竹类资源生态教育价值评价体系。(2)评价的约束层权重分别为观赏价值0.4183、文化科普价值0.3692、应用价值0.2125。(3)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了56种竹类植物,并将开发利用等级划分为4种级别,Ⅰ级有11种竹种,利用价值高;Ⅱ级有17种竹种,利用价值较高;Ⅲ级有13种竹种,利用价值较低;Ⅳ级有15种竹种,开发利用价值低。(4)据该体系下评分结果选择Ⅰ级、Ⅱ级竹种从“空间营造、文化普及、产业发展”三方面进行应用探讨,提出可贯穿运用种群模式:“箬叶竹⁃孝顺竹⁃绿槽毛竹”,并依此探索跨学科模式下的竹类生态教育方案,以求向西南地区竹类自然保护地生态教育资源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竹类资源评价 生态教育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元旅游资源的共生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8
作者 覃文艺 刘艳 +2 位作者 吴冉 郑朋飞 耿秘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期129-134,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研究其与旅游资源的共生发展对推动文化传承与促进旅游产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rcGIS分析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16个县(市)非遗与多元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引入协调共生模型探讨“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研究其与旅游资源的共生发展对推动文化传承与促进旅游产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rcGIS分析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16个县(市)非遗与多元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引入协调共生模型探讨“非遗+旅游”的共生发展模式,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二者共生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802处非遗项目中民俗类占比最高,其次是传统技艺类。在空间分布类型上,非遗项目整体呈聚集性分布,但各类非遗的分布形态有明显差异。非遗与古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类似特征,即西部地区聚集、东部和中部地区散中有聚;红色资源大体呈北密南疏分布。非遗与多元旅游的共生发展模式以协调发展为主,但从共生发展类型看,多数县市并不同步。河流水系、交通状况、文化、空气质量和民族等因素对非遗与多元旅游共生发展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元旅游资源 共生发展 影响因素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燕 王平 +2 位作者 孟月 李伟 尹正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1,共9页
【目的】探究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珙桐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方法】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设置4个样地,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 【目的】探究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珙桐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方法】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设置4个样地,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珙桐林叶片-凋落物-土壤3种组分C、N、P含量及其比值的差异性、相关性,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因子。【结果】珙桐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520.97、22.73、1.43 g/kg,凋落物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59.87、10.96、1.35 g/kg,土壤C、N、P平均含量分别为74.81、7.94、0.79 g/kg,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平均含量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不同样地同一组分间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Ⅳ>Ⅲ>Ⅱ>Ⅰ(Ⅰ:58.47±1.88、5.73±0.41、0.06±0.02 g/kg;Ⅱ:64.45±2.29、6.82±0.19、0.61±0.08 g/kg;Ⅲ:75.94±1.32、7.88±0.16、1.11±0.06 g/kg;Ⅳ:100.39±1.24、11.32±0.25、1.36±0.10 g/kg),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显著;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N、P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样地同一组分、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N、C∶P、N∶P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比值间相关性显著;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和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不同海拔样地间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明显,根据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表明样地Ⅳ珙桐生长受P元素限制,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珙桐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生态化学计量 叶片-枯落物-土壤 环境因子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欧洲山杨树干附生地衣的分布特征
10
作者 杜来提罕·托合荪 金斯古丽·巴合努尔 +1 位作者 雍海英 艾尼瓦尔·吐米尔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1,共10页
附生地衣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分布受到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为了探查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生地衣分布与宿主的关系,采用树干取样法对不同分布海拔、不同胸径及不同树干朝向和高度的198株欧洲山杨(Popul... 附生地衣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分布受到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为了探查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生地衣分布与宿主的关系,采用树干取样法对不同分布海拔、不同胸径及不同树干朝向和高度的198株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 Linn.)附生地衣的种类组成和总相对盖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不同种类附生地衣盖度与宿主分布海拔和胸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欧洲山杨树干上的附生地衣共有33种,隶属于8科20属,其中,蜈蚣衣科(Physciaceae)为种类最多的科,蜈蚣衣属〔Physcia(Schreb.)Michx.〕为种类最多的属。该保护区内欧洲山杨树干上的附生地衣种数和总相对盖度均随着宿主分布海拔、胸径和树干高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特征,分别在海拔(1200,1300]m、胸径(60,90]cm和高度(100,120]cm宿主树干上达到峰值;并且,北向树干上的附生地衣种数和总相对盖度明显高于南向树干。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仅少部分种类附生地衣盖度与宿主分布海拔和胸径的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综上所述,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欧洲山杨树干的附生地衣分布与宿主分布海拔、胸径及树干的朝向和高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地衣 欧洲山杨 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仁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查
11
作者 阙有清 石勇美 +3 位作者 雷波 贺兵 梁正其 梅杰 《水产养殖》 2025年第3期14-19,共6页
对铜仁市10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铜仁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70.18 km^(2),总长度606.36 km,按类型分均为河流型,按规模分为9个微型、1个小型。保护区保护对象共39种,其中主要保护对象8种,分别为... 对铜仁市10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铜仁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70.18 km^(2),总长度606.36 km,按类型分均为河流型,按规模分为9个微型、1个小型。保护区保护对象共39种,其中主要保护对象8种,分别为黄颡鱼、鲇、鳜、泉水鱼、小口白甲鱼、唇[鱼骨]、大鳍鳠、大口鲇等。保护对象中鱼类有36种,占铜仁市鱼类资源的28.8%。指出,保护区普遍存在建设管理与规划方案差距较大、规划布局不合理、基础数据不清晰、保护对象不精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应统筹保护区规划及区划调整,健全管理机构,加大建设资金统筹及投入,严格监管执法,强化生态修复,提升公众对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生态修复 铜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碳储量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彩之 黄雅茹 +8 位作者 麻建雪 牛志明 庞海威 张玉 郭佳诚 侯森 耿琪康 边振 刘建康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为了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该保护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研究保护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类... 为了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该保护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研究保护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预测2030年保护区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990—2020年保护区内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和耕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向草地转化以及草地的碳密度较大,导致草地碳储量增大;2030年保护区在自然变化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分别增加2.39×10^(5)、1.05×10^(5)t,而在耕地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则减少0.1×10^(5)t,自然变化情景更有利于提高保护区的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数据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及病虫害防治的实证探析——以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晓霞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2期88-90,共3页
以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深入探析了林业工程规划设计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与实践策略。首先阐述了保护区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原则,强调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与技术创新。随后,对保护区内主要林业病虫害类型及其危害进行了详... 以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深入探析了林业工程规划设计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与实践策略。首先阐述了保护区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原则,强调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与技术创新。随后,对保护区内主要林业病虫害类型及其危害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在核心技术与方法部分,介绍了生物防治、物理与化学防治、信息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林业工程规划与病虫害防治的整合策略(包括规划先行、技术集成与政策保障),为保护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优先 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敏琦 《现代园艺》 2025年第4期179-181,共3页
阐述了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概况,分析了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合理规划保护区总体发展规划,加强对周边景区开发利用的监管;完善保护区管理体制,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合理... 阐述了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概况,分析了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合理规划保护区总体发展规划,加强对周边景区开发利用的监管;完善保护区管理体制,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合理管控“驴友”活动,确保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旨在为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高山同域鸡形目鸟类的时空分化研究
15
作者 刘名洋 姚雪岚 +6 位作者 李旭琴 赵鹏 李忠伦 李英 蒋勇 阮光发 杨楠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高山生态系统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模式,探究高山同域分布物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生态位的分化,对于高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2020年的红外相机数据... 高山生态系统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模式,探究高山同域分布物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生态位的分化,对于高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2020年的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了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3种高山雉类的时空分化情况。从空间分布尺度上来看,藏雪鸡偏好海拔≥4000 m的草甸和流石滩生境,而白马鸡和血雉偏好较低海拔的灌丛和林地生境;从栖息地利用尺度上来看,3种雉类对环境变量的偏好存在差异,在繁殖季血雉和藏雪鸡偏好离人为干扰较远、资源丰富的区域,而在非繁殖季3种雉类均偏好温暖且能获取资源的区域。时间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三者的活动节律在繁殖季存在一定差异,且差异在非繁殖季增大。研究结果揭示了高山雉类在时空上的分布差异及栖息地选择偏好,为高山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同域雉类 高山生态系统 日活动节律 生态位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初探
16
作者 张翠霞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2期45-47,共3页
自然教育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生动实践,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感悟自然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的自然教育工作蓬勃... 自然教育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生动实践,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感悟自然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的自然教育工作蓬勃发展,自然保护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发挥其公益属性和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属性 内蒙古大青山 顺应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 教育初探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感悟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金凤 徐洁 +1 位作者 徐基良 安丽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00,共11页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分析并评估其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分析并评估其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源供给量和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土壤保持量表现为逐期下降,碳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降水和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2)受黄河流域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在空间上表现为从黄河流域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强。【结论】面对黄河流域的复杂生态环境风险问题,建议强化全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注重植被保护和自然恢复,完善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采取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流域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石艳艳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6期196-198,共3页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质增效,以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总结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有效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严格落实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栽培技术要求、...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质增效,以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总结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有效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严格落实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栽培技术要求、优化林业种植模式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林业工程 建设与发展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炳仓 杨海江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4,共7页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基于遥感数据和相关测绘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核算方法,评估1980—2020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基于遥感数据和相关测绘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核算方法,评估1980—2020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预测其变化热点。结果表明:1)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总面积约63.66万hm^(2),森林覆盖率为14.44%。40年来总体上森林面积呈增加趋势,共增加约1.13万hm^(2),增长率约1.81%。2)自然保护区森林拥有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时间变化看,1980—2020年ESV由454.44亿元增长到606.28亿元,增长率达33.41%,呈显著增加趋势;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ESV贡献度看,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从具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看,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旅游文化服务>固碳>防风固沙>林产品生产。3)从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变化热点区域预测看,调节服务的价值极易受到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易减少的区域约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4.21%,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变化的热点区域总体上保持稳定。研究结果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保护和管理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绰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国旺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207-209,共3页
黑龙江绰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向温带过渡的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保护当地的林业资源,提高其管护水平,对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为给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提供参考,以更好... 黑龙江绰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向温带过渡的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保护当地的林业资源,提高其管护水平,对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为给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提供参考,以更好地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黑龙江绰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当前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意识;增加经费投入,提高管护水平;改善管护设施,提高管护效率;加强管护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加大林业执法力度,惩戒违法行为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资源保护 生态公益林 管护策略 黑龙江绰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