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杨秋林
黄群
-
机构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江西师范大学科研处
-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35-38,50,共5页
-
文摘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一个话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国家赔偿法所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可以看作是民主法治进程的标尺。本文从国家赔偿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始讨论,从法律上提出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范围,论证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
关键词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
赔偿范围
原则
限制因素
-
Keywords
state mental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scope of state compensation
principles
factors of limitation
-
分类号
DF01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论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标准之构建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杨锡武
龚拥军
-
机构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张家界市永定区法院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1,共4页
-
基金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行政诉讼中的司法赔偿问题研究"(09ybb408)
-
文摘
对于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的具体标准,《国家赔偿法》并未作出规定。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可通过国家精神损害赔偿三原则、两区分、四酌定因素的量化原则和方法得以确定。三原则为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原则上不低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原则、数额适当限制原则、法官酌定原则。两区分是区分不同损害的赔偿和区分人身物质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并参照我国人身物质性损害赔偿标准设定具有适度比例和弹性空间的精神赔偿限度。赔偿限度由立法解释规定较为适当。法官在赔偿限度内斟酌四方面的因素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酌定因素的量化由司法解释规定比较适当。
-
关键词
《国家赔偿法》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
量化标准
立法路径
-
Keywords
State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s
quantitative standard
legislation path
-
分类号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与建议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董泽华
-
机构
天津财经大学
-
出处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93-99,共7页
-
文摘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对弥补当事人损失、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该法中的人身损害赔偿条款为基础,因而使国家精神损害的范围在侵权行为的形式、客体方面受到限制,同时也限制了非金钱救济手段的适用。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设计更应结合民法的相关制度,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不应超越民法原理施加不合理的限制,而应将公权力行使的公益性因素作为个案考量因素。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够脱离《国家赔偿法》人身损害赔偿条款而单独存在。建议通过扩张解释或立法修改解除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合理限制。
-
关键词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
归责原则
事实行为
国家赔偿法
-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附魅祛魅、缺陷及改进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胡晓玲
-
机构
东南大学法学院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07,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行政诉讼司法政策研究"(12CFX024)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9CFX042)
中国法学会课题"国家权力法治化视野下的行政许可监督研究"(CLS(2013)C45)
-
文摘
基于理念、财政及技术手段等因素,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历史上曾一度缺失,在破除重重遮蔽后,其终得以确立。然而,《国家赔偿法》(2012年修正本)第35条的规定在体现进步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种种伤痛,亟需在厘清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以期更好的保障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
-
关键词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抚慰金
数学模型法
-
分类号
D922.1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