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维全球生产形态的国家竞争战略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琼隽 《产经评论》 2011年第3期91-105,共15页
本文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把霸权作为一个重要的系统变量引入国家竞争战略理论框架,在通过考察以美元霸权为基础的现实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以及对美国经济战略调整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四维三极全球生产形态模型。这个模型... 本文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把霸权作为一个重要的系统变量引入国家竞争战略理论框架,在通过考察以美元霸权为基础的现实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以及对美国经济战略调整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四维三极全球生产形态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恰当地描述创新型国家与追赶型国家相互之间的竞争行为,更深刻地刻画了国家竞争战略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霸权 货币霸权 创新型国家 追赶型国家 国家竞争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带给中国的竞争情报命题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研究目的]研究《美国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带给中国的竞争情报命题,为竞争情报理论研究与服务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理论研究和服务工作两个视角,研究发现《美国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带给中国的竞争情... [研究目的]研究《美国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带给中国的竞争情报命题,为竞争情报理论研究与服务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理论研究和服务工作两个视角,研究发现《美国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带给中国的竞争情报命题。[研究结论]概要介绍了《美国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的内容,分析了《美国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的竞争情报含义,研究凝炼出了《美国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带给中国的6个竞争情报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情报 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 关键情报课题 国家竞争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资本市场证券供给政策的回顾与战略前瞻 被引量:2
3
作者 应展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56,共7页
自中国资本市场试点以来,证券供给经历了从额度管理下的审批制到核准制,从内地偏好向内地与海外并重再到鼓励海外蓝筹回归的政策转变。着眼未来,以"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为核心的证券供给政策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提升的基... 自中国资本市场试点以来,证券供给经历了从额度管理下的审批制到核准制,从内地偏好向内地与海外并重再到鼓励海外蓝筹回归的政策转变。着眼未来,以"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为核心的证券供给政策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提升的基本前提与内在要求,而且对于防范金融风险、推进国际化以及国家发展模式战略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海外蓝筹股回归、培育公司债市场、上市公司母公司整体上市以及创业板建设是实施这一政策的战略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 供给政策 国家竞争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扩大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对中国科技的影响和对策 被引量:44
4
作者 陈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23,共8页
[研究目的]根据最新的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数据,研究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提出中国的对策,为科技智库、情报研究与服务等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系统收集整理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美国商务部官方发布的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数据,主要通... [研究目的]根据最新的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数据,研究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提出中国的对策,为科技智库、情报研究与服务等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系统收集整理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美国商务部官方发布的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数据,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列入美国出口管制清单实体的特点,研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对策。[研究结论]基于最新数据分析了被列入美国出口管制清单中国机构的11类主要群体分布。发现美国扩大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对中国科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分别是:a.限制目标实体机构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发展;b.限制中国特定行业特别是战略高科技产业发展;c.影响中国若干国家科技战略的实施和预期效果;d.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环境和创新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e.中国的科技安全风险将日益突出。站在国家科技竞争角度提出3条对策,分别是:加强统一领导和全国统筹协同;建立国家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情报体系;按照科研自身规律创造比美国更优越的科研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管制 实体清单 竞争情报 中美关系 国家竞争战略 科技智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真相”与“假信息”: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公共外交的新动向 被引量:16
5
作者 欧亚 吉培坤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124,159,共14页
2017年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公共外交调整了战略重点,试图将抗击外国政府发动的信息战确定为新的战略目标,并采取了若干对策。这一新动向是美国公共外交机构在国家安全观念及国家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背景下,基于社交媒体重构社会信息系... 2017年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公共外交调整了战略重点,试图将抗击外国政府发动的信息战确定为新的战略目标,并采取了若干对策。这一新动向是美国公共外交机构在国家安全观念及国家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背景下,基于社交媒体重构社会信息系统、加速“后真相”效应的判断做出的决策。美国认为,外国政府将信息武器化,借助大数据和弱人工智能技术以更低的成本在网络空间散布误导性信息、捏造事实或选择性的数据等“假信息”来操纵舆论,同美国展开权力竞争;而社交媒体因其技术特性,在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扩大意见和观点数量的同时,也强化了公众接收信息的认知偏见,加剧了“诉诸感情与个人信念比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后真相”效应。日趋复杂的信息环境叠加“后真相”效应令美国更难以向目标公众呈现有关美国的真相,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公共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竞争的支点.试图通过强化对信息/网络领域资源的调动能力,回击外国政府发动的信息战,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美国。但是,特朗普上任以来所信奉的“美国优先”核心政策理念及其本人罔顾真相的言行损害了美国公共外交长久以来奉行的准则,制造了推行这一目标无法回避的困境,也削弱了美国公共外交宣称“真相”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假信息 公共外交 特朗普政府 国家战略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