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祀典与民间信仰:祭厉及其社会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方玲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厉”本是中国传统社会惧怕的恶鬼,而“厉”的祭祀却被列入国家正典,显示古人因惧厉而祭厉的缘由。厉鬼信仰有着很鲜明的民间宗教传统色彩,与“不语怪力乱神”的精英文化传统大相径庭。祭厉的存在体现了统治者神道设教的良苦用心,是利... “厉”本是中国传统社会惧怕的恶鬼,而“厉”的祭祀却被列入国家正典,显示古人因惧厉而祭厉的缘由。厉鬼信仰有着很鲜明的民间宗教传统色彩,与“不语怪力乱神”的精英文化传统大相径庭。祭厉的存在体现了统治者神道设教的良苦用心,是利用信仰辅助统治的手段。它的存在使得国家与民间社会在信仰领域中较少正面冲突,形成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缓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厉 国家 民间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忠义”符号: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关岳祀典 被引量:9
2
作者 田海林 李俊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6-98,共13页
近代关羽和岳飞祀典在官方塑造国家"忠义"典范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晚清时期,清廷为激励将士在内外战争中为国尽忠,将关羽祀典的规格从"群祀"升为"中祀"。由于参加关羽祭礼的官员敷衍与懈怠,这一祀典的... 近代关羽和岳飞祀典在官方塑造国家"忠义"典范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晚清时期,清廷为激励将士在内外战争中为国尽忠,将关羽祀典的规格从"群祀"升为"中祀"。由于参加关羽祭礼的官员敷衍与懈怠,这一祀典的"神道设教"功能并未得以有效实现。民国初年,关羽和岳飞被塑造成军人"忠义"于国家的楷模,并同时进入国家祀典。不过,关岳祀典无助于解决北洋时期不同政治集团以武力操控中央政权的格局,反而激起了有识之士对"武治主义"的批判。南京国民政府废止了关岳祀典,但其又被日伪政权扭曲性地改造成粉饰自身正当性的文化工具。近代关羽和岳飞祀典的变迁,表明传统"忠义"符号在近代中国政治语境中具有复杂的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羽 岳飞 忠义 国家祀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稷与先农:秦汉时期国家祭典中的农神内涵及其历史变迁
3
作者 张俊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5-160,共6页
后稷与先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农神,国家祭典中的农神转变发生在秦汉时期。先秦时期以"后稷"为农神,象征周人的文化远祖,是早期自然崇拜向祖先崇拜转化的结果,目的在于宣示周族王权的正统地位。"先农"本为战国时期... 后稷与先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农神,国家祭典中的农神转变发生在秦汉时期。先秦时期以"后稷"为农神,象征周人的文化远祖,是早期自然崇拜向祖先崇拜转化的结果,目的在于宣示周族王权的正统地位。"先农"本为战国时期的民间农神,为因应"大一统"宗教秩序的诉求,"先农"逐渐与神农、炎帝等古史传说相结合,经过"阴阳五行""五德终始"等思想的改造,其地位不断上升,最终成为"大一统"帝制时代国家祀典的农神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祀典 农神 秦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