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青年赴内地研学旅行体验与国家认同感建构
1
作者 蒋奇杰 朱佳仪 +1 位作者 徐昕颖 周梓杰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9,共17页
如何提升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研学旅行被认为是应对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其对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塑造和建构的深层机制尚未厘清。该研究基于2014—2018年参与蓉港青年交流项目的624名香港青年的研学日志,... 如何提升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研学旅行被认为是应对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其对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塑造和建构的深层机制尚未厘清。该研究基于2014—2018年参与蓉港青年交流项目的624名香港青年的研学日志,运用扎根理论深入解析了其研学体验内容及对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香港青年的研学体验内容可以归纳为具身体验、认知体验和情绪体验,是国家认同建构的基础条件;自我分类是香港青年将国家身份内化为自我概念的关键环节,通过比较自身与内地居民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来重新知觉和定义自我;基于共同祖先、历史经历、文化习俗、精神内涵及优异政治表现评价的自我分类,能够强化香港青年对内地的纽带感知和相似性评价,进而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民族情感和国民身份4个维度提升其国家认同感。据此,研究提出了一个涵盖多重体验(multiple experiences,ME)、自我分类(self-categorization,SC)和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NI)的ME-SC-NI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感建构模型,以促进理论进步和指导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青年 国家认同 旅行 自我分类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研学旅行的逻辑理路与铸魂育人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兆峰 陈勤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
扎实推进长征沿线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红色基因铸魂育人价值功能,是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和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关键路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密切关联,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逻... 扎实推进长征沿线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红色基因铸魂育人价值功能,是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和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关键路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密切关联,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逻辑、文化惠民和旅游为民的历史逻辑、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实践逻辑。当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现状与铸魂育人之需尚存差距,如实践育人动力不强、课程体系建设薄弱、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质量评估不足、安全出游存有隐患、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未来,亟须从育人理念、师资建设、课程体系、质量评估、旅游安全和要素支撑等方面着力,系统构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研学旅行铸魂育人长效推进机制,以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行 逻辑理路 现实困境 铸魂育人机制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研学旅行基(营)地空间异质性研究
3
作者 申明智 郑群明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8期49-54,共6页
为科学认识国家研学旅行基(营)地在不同地区间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本研究以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级研学旅行基(营)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冷热点分析、网格维模型等方法,分析“第一批”“第二批”和“两批”国家研学旅行基(营)地的空... 为科学认识国家研学旅行基(营)地在不同地区间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本研究以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级研学旅行基(营)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冷热点分析、网格维模型等方法,分析“第一批”“第二批”和“两批”国家研学旅行基(营)地的空间异质性,包括区际差异、空间形态、分布特征和复杂程度等多维度的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结果表明:第一,国家研学旅行基(营)地在空间上集聚分布,东多西少,由东南沿海地区向黄河、长江中游以及西北地区逐渐减少,沿海和中部省区数量分布较多;第二,高密度核心区位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辐射区主要分布于江浙皖沪地区,微型核心区则为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第三,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为热点区,中部以及东部沿海为次热点区,南部以及东北、华北地区为次冷点区,西北、西部和西南地区为冷点区;第四,“第一批”“第二批”和“两批”在空间格局上都具有明显的无标度区间,分形结构复杂且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旅行()地 空间异质性 核密度 Getis-Ord Gi^(*)指数 网格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研学基(营)地运营模式与策略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阎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11期19-21,共3页
研学旅行基(营)地是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载体。乡村作为拥有户外资源最多的特定空间,是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民俗艺术、传统文化等资源的聚集之地,它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弥合了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创新衔接,成为乡村研学... 研学旅行基(营)地是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载体。乡村作为拥有户外资源最多的特定空间,是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民俗艺术、传统文化等资源的聚集之地,它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弥合了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创新衔接,成为乡村研学旅行的最佳载体。对如何依托乡村资源和基础设施进行探讨,构建符合乡村研学基(营)地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与策略,以县域乡村研学为轴心,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地 模式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感知的国家生态安全教育研学旅行设计--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杜凡 蒲珍萍 +1 位作者 陈亚颦 吴世嵩 《地理教学》 2022年第19期62-64,51,共4页
景观的独特属性会吸引参与者主动去感知和行动,研学旅行中学生的景观感知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国家公园的研学旅行资源丰富、独特且珍贵,是开展研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从景观感知模型的研究要素出发,以普达措国家公园研学旅行资源的利... 景观的独特属性会吸引参与者主动去感知和行动,研学旅行中学生的景观感知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国家公园的研学旅行资源丰富、独特且珍贵,是开展研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从景观感知模型的研究要素出发,以普达措国家公园研学旅行资源的利用为例,探析如何在研学旅行中增强学生的国家生态安全意识,启发研学导师在研学旅行中如何从景观感知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国家生态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与各景观要素的联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感知 旅行 生态安全 普达措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标准修订与研学旅行发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彭俊芳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7,共4页
研学旅行发展的依据,除了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纲要之外,还有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和学校旅游课程标准。2017年和2018年,旅游资源国家标准与高中《旅游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实施,必须引起学校对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关... 研学旅行发展的依据,除了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纲要之外,还有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和学校旅游课程标准。2017年和2018年,旅游资源国家标准与高中《旅游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实施,必须引起学校对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关注。旅游资源国家标准的修订,与研学旅行密切相关的,包括从旅游地到景观、从遗址遗迹到文化遗存、从旅游商品到产业产品等方面。旅游地理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修订,与研学旅行密切相关的,包括从旅游资源内涵扩展到旅游资源分类、从旅游资源成因扩展到旅游资源价值、从旅游规划设计修改为旅游供需关系分析、保留旅游地理初步要求等方面。基于国家标准修订的研学旅行发展对策,应当重视打造景观研学活动产品,细分拓展研学旅行生源市场,利用旅游商品作为研学创新对象,构建学校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只有关注旅游国家标准和学校课程方案及标准的修订与创新,才能达成国家倡导研学旅行的宗旨与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国家标准 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 旅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教育视域下自然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案例研究——以“植被与土壤”主题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明扬 马倩怡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59,54,共6页
本研究基于自然教育的视角,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资源,围绕“植被与土壤”主题内容,依据“分析探索—设计建构—评估反思”模型,开发了自然类研学旅行课程案例,旨在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行动能力,树立正确的自然环境态度、意... 本研究基于自然教育的视角,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资源,围绕“植被与土壤”主题内容,依据“分析探索—设计建构—评估反思”模型,开发了自然类研学旅行课程案例,旨在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行动能力,树立正确的自然环境态度、意识与观念,同时为其他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旅行课程 自然教育 植被与土壤 高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研学旅行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东军 钟林生 肖练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222-7230,共9页
国家公园兼具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教育、游憩等社会文化功能,是自然性、体验性和课程性研学旅行的潜在活动场所之一。研学旅行为国家公园的教育、游憩价值实现提供路径参考。基于“内在价值—外在条件”分析框架,根据独立性、全面性、科... 国家公园兼具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教育、游憩等社会文化功能,是自然性、体验性和课程性研学旅行的潜在活动场所之一。研学旅行为国家公园的教育、游憩价值实现提供路径参考。基于“内在价值—外在条件”分析框架,根据独立性、全面性、科学性及可操作原则,选择教育价值、游憩价值、环境条件、相关设施及服务等4个因子构建国家公园研学旅行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公园的研学旅行利用应首先考虑教育价值,在完善教育、游憩等相关设施及服务的同时兼顾环境承载力及利益相关者态度等环境条件,最后考虑游憩价值;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研学旅行利用具有良好的教育及游憩价值基础,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需求与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态度等提供了外在环境条件保障,但在教育、交通及安全等方面的设施及服务有待改善。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公园及其他场地的研学旅行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教育功能与价值 旅行 适宜性评价 钱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层一体”视角下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以参观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郭丽思 李琳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52-55,共4页
研学旅行正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内容、新方式。本文基于周尚意“四层一体”理论,以参观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为例,从自然层、生计层、组织层、文化层四方面进行研学内容开发,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强调此四层面的统一性与整体性的方法。这种... 研学旅行正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内容、新方式。本文基于周尚意“四层一体”理论,以参观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为例,从自然层、生计层、组织层、文化层四方面进行研学内容开发,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强调此四层面的统一性与整体性的方法。这种方法为地理教师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高效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课堂延伸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层一体 旅行 地理 大同煤矿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地理研学旅行案例设计--以“区域发展”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也 吴福忠 林峰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1期60-64,共5页
为进一步发挥地理研学旅行的综合实践育人价值,本文围绕“区域发展”主题,融合历史、政治、美术等学科,提出基于跨学科主题的地理研学旅行策略。本文选取湖北省黄石市国家矿山公园为研学地点,从研学主题、研学目标、学科融合、研学路线... 为进一步发挥地理研学旅行的综合实践育人价值,本文围绕“区域发展”主题,融合历史、政治、美术等学科,提出基于跨学科主题的地理研学旅行策略。本文选取湖北省黄石市国家矿山公园为研学地点,从研学主题、研学目标、学科融合、研学路线、研学活动、研学内容、研学评价等七个方面进行案例设计,为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地理研学旅行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初中地理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研学旅行的实践初探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卫兴 郭素花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6,共4页
地理学科兼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以独特的学科视野,当仁不让地成为研学旅行的"排头兵"。本文在梳理国内地理研学旅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临海国家地质公园赋存的地理研学空间与资源和学校的实际,提出了地理研学旅行的几种方式;探... 地理学科兼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以独特的学科视野,当仁不让地成为研学旅行的"排头兵"。本文在梳理国内地理研学旅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临海国家地质公园赋存的地理研学空间与资源和学校的实际,提出了地理研学旅行的几种方式;探讨了通过地理研学旅行如何提升和完善学生的地理野外实践能力,为各地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旅行 乡土地理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英国家档案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大东 彭登辉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46,共3页
美英两国很早就开展了国家档案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其在线上、线下两个层面都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展现出了自己的特点。我国国家档案馆应充分借鉴美英国家档案馆的实践经验,从建立多方合作机制、研学协调... 美英两国很早就开展了国家档案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其在线上、线下两个层面都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展现出了自己的特点。我国国家档案馆应充分借鉴美英国家档案馆的实践经验,从建立多方合作机制、研学协调发展、开发多元化教育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升我国国家档案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英国家档案馆 中小 旅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学旅行学习机制的整合性解释框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莹盈 林德荣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3,共3页
一、研学旅行的概念界定与实施目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获取知识,增长见识,以实践印证书本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学以成人"最终学习目标的重要路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重视青少年人才培养,强调教育的&... 一、研学旅行的概念界定与实施目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获取知识,增长见识,以实践印证书本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学以成人"最终学习目标的重要路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重视青少年人才培养,强调教育的"理论联系实际"。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研学旅行概念并试点开展;2016年,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 增长见识 党和国家领导人 理论联系实际 习机制 人才培养 解释框架 整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管理》2019年总目录
14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集团化办 中小 《中小管理》 农村小规模 特岗教师 科核心素养 教育管理 国家级教成果奖 旅行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