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化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差距及成功创建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柳 《吉林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本文以通化市为例,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35项创建考核指标,结合创建工作进展现状,找出通化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存在差距,提出下一步重点攻关目标及对策,旨在为通化市成功创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通化市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差距 成功创建对策 重点攻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全面开展生态建设 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
作者 马海龙 冯伟 +2 位作者 白长春 朝力格尔 金巴图 《内蒙古林业》 2022年第7期20-23,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系统保护 生态优先 污染防治 生态建设 亮丽风景线 呼和浩特市 示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安全导向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策略——评《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政治安全、政治认同研究》
3
作者 张耀元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2-412,共1页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态、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不仅关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更与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治认同紧密相连。基于社会安全导向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为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治认同建设提供实践指导,推动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协同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态、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不仅关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更与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治认同紧密相连。基于社会安全导向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为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治认同建设提供实践指导,推动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协同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政治安全、政治认同研究》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政治安全、政治认同之间的内在联系。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出发,逐步展开对生态与政治关系的多维度剖析。作者通过神学意蕴、逻辑演变及逻辑必然等视角,揭示了生态与政治之间的深刻关联,进而分析了生态危机与政治危机在历史中的交织现象。书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政治安全与政治认同的生成根基。作者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的全过程,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家政治安全与政治认同的内在要求与重要保障作用。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提升社会公众政治效能感、维护政治安全及增强政治认同方面的积极作用。最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政治安全、政治认同的战略选择,包括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以人民为中心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路径,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安全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政治安全 协同发展 协同创新 战略定位 可持续发展 安全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省域国家储备林建设发展探究
4
作者 郝嘉伟 《现代园艺》 2025年第4期176-178,181,共4页
国家储备林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国家储备林建设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保障国家木材供应安全。分析了当前省域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加强林地灾害监测、加强入侵物种防... 国家储备林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国家储备林建设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保障国家木材供应安全。分析了当前省域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加强林地灾害监测、加强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系统治理林地利用问题、系统解决育苗问题等方面提出了省域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省域 国家储备林 建设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汕特别合作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策略研究
5
作者 崔晓宇 王石 +2 位作者 何岩 何薇 陈文静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92-97,共6页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评估深圳市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否顺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深圳市成功创建的背景下,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评估深圳市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否顺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深圳市成功创建的背景下,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创建指标,通过指标达标情况分析,深入研究深汕特别合作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差距。研究发现,合作区在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质量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节能减排降碳增效等方面的工作非常突出,相关指标全部达标,但在资源节约集约等方面,一些涉农指标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规模以下畜禽粪污集中收运利用体系”等还未达标,暴露出合作区从主营农业生产的乡镇向现代化智慧新城转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相应的策略:守护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振兴生态乡村,还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飞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 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评价与趋势预测——以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石彩霞 杨利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4,共9页
科学评估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水平与演进趋势对促进国家湿地公园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以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前后的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从湿地环境、景观结构、综合功能层面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空间插值等方法... 科学评估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水平与演进趋势对促进国家湿地公园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以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前后的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从湿地环境、景观结构、综合功能层面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其景观生态健康时空差异,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该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健康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从景观格局来看,建设用地持续扩张,水域、林地、草地等景观逐渐减少,景观破碎化趋势虽有减缓但依然存在;(2)从景观生态健康水平来看,时序演变上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2013年下降尤为明显,2018年和2022年有所缓和;各子系统中湿地环境基本健康,但指数值逐年下降,景观格局日渐破碎,2018年有所缓解,社会经济指数增长显著。在空间分布上区域差异明显,研究期内中部偏南区域景观生态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东南部景观退化问题严重;(3)从景观生态健康演变趋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水平虽有所回缓但基本处于亚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景观生态健康 趋势预测 灰色预测GM(1 1)模型 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分析评价——以湘江源头为例 被引量:27
7
作者 熊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081-5091,共11页
结合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将欧洲环境局的DPSIR环境管理模型引入到其生态文明建设分析评价当中,阐述了其分析评价的四个核心要点,并据此从生态制度、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40个指标建立... 结合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将欧洲环境局的DPSIR环境管理模型引入到其生态文明建设分析评价当中,阐述了其分析评价的四个核心要点,并据此从生态制度、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40个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湘江源头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粗糙集理论和方法,就其生态文明建设展开分析评价,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结果表明:一是DPSIR模型能够很好地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信息,模型显示,可通过增强"驱动力"、降低"压力"、优化"状态"、妥对"影响"、全面"响应"等途径来增强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效果。二是从指标权重和研究的结果来看,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正向影响且权重较大的指标,要重视其正向影响并积极推动其效应最大化,对一些制约或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负向指标,要严格做好控制工作并减少其影响效应。三是研究得出湘江源头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宁远、江华和蓝山三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生态社会、经济和制度的"驱动力"持续增强,生态资源和环境"状态"不断改善,生态社会和经济"影响"逐渐合妥,生态社会、经济和环境"响应"全面迅速,但经济转型、资源和环境"压力"仍然亟待降低。建议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的要求着手,对照目标,弥补差距,推动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DPSIR模型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 湘江源头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俊梅 周晶 +3 位作者 费宇 惠卿 段昌群 付健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210,共8页
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水平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和问题诊断,可有效提升其发展能力和示范借鉴效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生态环境、生态... 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水平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和问题诊断,可有效提升其发展能力和示范借鉴效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3个维度共选取30项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具体影响因子。评价结果表明:(1)该州发展能力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状态不断提升。(2)该州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耦合协调度演变历程为“中度失调(2009—2015年)—基本协调(2016—2019年)”。(3)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因子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森林覆盖率、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万人拥有公交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综合指数法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子 发展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文祥 《现代园艺》 2024年第4期184-186,共3页
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环境恶化、病虫害侵袭、森林火灾风险、部分森林质量偏低和人才短缺是当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遭受的... 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环境恶化、病虫害侵袭、森林火灾风险、部分森林质量偏低和人才短缺是当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遭受的主要困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包括提高林草质量、加强林业有害因素监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和高水平人才引进4方面,旨在为我国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建设 困境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开慧 漆雁斌 +1 位作者 韦锋 严中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7-224,共8页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背景,基于2014—2018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对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相较于非示范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显著扩大了示范县的城乡收入差...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背景,基于2014—2018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对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相较于非示范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显著扩大了示范县的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结果在进行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在东部地区、非农产值占比高以及财政收支缺口大的地区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城乡收入差距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源配置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伟 乔治 +1 位作者 黄小芬 胡韫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80,共4页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对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其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自然生态环保、资源节约提升及生...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对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其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自然生态环保、资源节约提升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4个方面,统筹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模型,对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评价。以湖北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源配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可为衡量和提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生态文明建设 数据包络分析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视野下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估与展望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郇庆治 徐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63,共10页
在管理哲学或战略维度上,无论是以环保部为主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还是以发改委为主导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都明确坚持了一种"五位一体"或"五要素统合"的总体思路,而影响着&q... 在管理哲学或战略维度上,无论是以环保部为主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还是以发改委为主导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都明确坚持了一种"五位一体"或"五要素统合"的总体思路,而影响着"五位一体"或"五要素统合"更高水平实现的困难或挑战,同时是认知深度和管理能力层面上的;在空间维度上,过去十年间的一个最大变化是,十八大之后包括发改委在内的国家部委强势介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试点或创建,而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中空间维度的重要性在于政策与制度创新的保证及其连续性,换言之,具体的行政层级并没有绝对的优先权;在政治维度上,社会主义的政治愿景或方向,虽然在一系列最权威文件中得到了明确肯定与确认,但在生态文明基础理论研究的学界领域和中微观层面的政策创议及其实践中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就此而言,政治维度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示范区创建中的严重"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试点示范 先行示范 国家试验区 三维理论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玉凯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9,共4页
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基础,我国生态建设面临的严重局面,迫切要求加大改革的力度。传统的增长模式造成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严重破坏,生态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体制不合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 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基础,我国生态建设面临的严重局面,迫切要求加大改革的力度。传统的增长模式造成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严重破坏,生态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体制不合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键要解决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三大难题。改变生态建设过度分散的管理体制机制弊端,成为促进生态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克服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可以通过两步走的方式逐步完善:第一步,在本届政府任期内设立国家生态建设委员会;第二步,待条件成熟后可以考虑组建国家生态建设部。按照这种思路,未来将有可能形成以生态建设部为主导,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完整统一的生态建设和管理框架,这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无疑具有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管理体制 生态系统 国家生态建设委员会 国家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胥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0-231,共2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更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在过去的实践中,我国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更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在过去的实践中,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诸方面困境,例如环保设施投入不足、精神文化建设匮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迟滞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进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吸引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该领域涌现出一批专业的学术论著,其中由周黎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问题研究》一书就是其中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粮食安全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出版发行 学术论著 国家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伟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0-230,F0003,共2页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正式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正式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核心特征,其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报告提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两个十五年目标: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21世纪中叶,美丽中国目标完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式现代化 产业振兴 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 文化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农业水利工程发展探究——评《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历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雪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3-I0003,共1页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美丽中国。农业水利工程是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设施。本...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美丽中国。农业水利工程是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参阅《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历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对我国近现代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水利工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国家粮食安全 发展探究 重要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储备林建设新方案新在哪
17
作者 谢彩文 《广西林业》 2025年第7期14-15,共2页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我国保障木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2023年,《“十四五”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十四五”方案)明确了2021-2025年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而最新出台的《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8年)...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我国保障木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2023年,《“十四五”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十四五”方案)明确了2021-2025年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而最新出台的《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新方案)在继承原有政策框架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安全 建设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储备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林草种质资源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18
作者 黄英 《绿色中国》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保护和发展林草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种、草种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林草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科研体系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林草局持续推进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保护和发展林草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种、草种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林草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科研体系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林草局持续推进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为保障种业安全、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扎实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是草原大国,草种质资源非常丰富,牧草种类繁多,其中具有饲用价值的牧草就有6700多种。2024年,我国各类草种产量超过7万吨,进口草种6.62万吨。”国家林草局草原司负责人说。草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土绿化和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事关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生态安全 林草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中华水塔”
19
作者 《国土绿化》 2025年第3期18-21,共4页
长江、黄河、澜沧江,这3条发源于三江源的河流,奔腾不息,滋养了辉煌的文明。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三... 长江、黄河、澜沧江,这3条发源于三江源的河流,奔腾不息,滋养了辉煌的文明。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三江源国家公园于2021年正式设园,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的具体实践,也见证了青海各族人民为生态保护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国家公园 生态保护 中华水塔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住山林,就是守住寂寞——九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0
作者 蒋卫民 蒙海坤 罗章艾 《广西林业》 2012年第12期12-15,共4页
11月15日,记者来到设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城的九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谭建华的一间狭小简易的办公室里。
关键词 国家自然保护区 生态文明建设 管理局 山林 办公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